星期二, 26 8 月

饥饿竟能让你更专注、更年轻?医师教你16小时断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洛桑加参医师

「饿死了饿死了,我要去大吃一顿!」你是否也常听人喊出这句话?但知名身心灵预防医学专家,洛桑加参医师出版《简单丰足:减法养生的52个关键字》(时报出版)书中提到,其实饿一点,人才活得更好、更久。

他说,自己经常「让肚子净空一段时间」,三天、五天、七天的断食都尝试过,因为了解到细胞自噬如何激活新陈代谢与排毒净化,甚至提升心灵力量。过午不食、十六小时轻断食,对他来说都不是挑战。更有朋友创作时习惯空腹:「肚子饱了,人就傻了,搞不出什么好东西。」

许多研究衰老机制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都指出:人类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强大,即使在困境中,也有能力修复自己、活出更好的状态。学者们发现人体内的「去乙酰化酶(Sirtuin)」,这种蛋白质能保护细胞、增强抵抗力,更是人体自我修复与抗老化的关键角色。断食启动的细胞自噬机制,便可活化去乙酰化酶,使身体开始「吃自己」以达到修复与更新。

当你少吃一点,身体不仅不会「饿死」,还会开启清理模式,进行如同资源回收的过程。没有新营养进来时,细胞会主动降解老旧物质,转化为能重新利用的小分子,再打造出崭新的细胞。这种与生俱来的循环再利用系统,正是我们的原始祖先能够在饥饿年代自我疗愈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细胞自噬的发现者,日本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教授,也因此研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国际知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也曾刊登相关研究,证明间歇性断食对健康的好处,不只是减重,更包括改善葡萄糖调节、提升抗压力、抑制发炎反应等,在增强精神力与免疫力上都有正面影响。

有趣的是,为了研究「少吃一点是否能延年益寿」,科学家曾从老鼠刚出生开始进行饮食控制,一天喂、一天不喂。对照组的老鼠则天天吃到饱。结果发现有节制饮食的老鼠,寿命最多延长了80%。虽然不同研究间的数据略有差异,但结论一致:减少食物摄取,有助于延长寿命。

那么,一般人可以怎么开始?洛桑加参推荐最实用的方法是「十六小时轻断食」:连续十六小时不进食,只喝水即可。不论是一周一次、隔天一次,甚至天天进行,都没问题。在效益、安全性、可行性之间取到最佳平衡,这是最容易上手的方法。当然,若想进行更长时间的断食(如三天、七天、十四天以上),则需在专业人士协助下进行。

不过他也提醒,若是体重过轻、未满十八岁、正在术后复原、孕期或哺乳中、需按时服药者,暂时不建议尝试任何形式的断食。

有趣的是,很多人问他:「断食饿了怎么办?可以喝无糖珍奶吗?」他笑说:「当然不可以,只能喝水。」人会饿是自然反应,不吃东西却感觉饱,才是不正常。许多身体问题,往往来自「明明不饿却硬吃三餐」,加上点心、宵夜,让身体过劳到难以修复。适当感受饥饿,反而有益健康。

更进一步地,洛桑加参也谈到「饥饿」对心灵的启示。他认为,饥饿的感觉就像痛苦、快乐、焦躁与烦闷一样,都是「无常」的,不会永远存在。当我们静心观察这些感觉的来去,也是在练习放下与觉察。他说:「若能透过饥饿感,去体验到人生的『苦』、『无我』和『无常』,你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少吃」不只是控制体重的手段,更是一种启动内在自愈力、延缓老化、净化身心的智慧生活方式。而饥饿,也许正是身体提醒你开始转化的讯号。

本文节录:【简单丰足:减法养生的52个关键字】一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