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革命”十年后,海外香港离散社群继续为香港的未来抗争
香港民众政府总部外集会撑起象征雨伞革命的黄伞,纪念争取真普选的雨伞运动4周年。 (2018年9月28日苹果日报图片)
旧金山 —
“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雨伞运动’,让那些对‘雨伞运动’不熟悉的人知道当时香港发生了什么事,告诉他们当时的香港市民和学生的诉求是什么,整个运动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把还怀揣着当年理想的人重聚在一起,大家思考香港以及中国的民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事务组织的发言人威尔·林(Will Lin)这样告诉美国之音,为什么他们在“雨伞运动”十周年的时候组织放映一部2016年的有关“雨伞运动”的纪录片。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世界各地的香港社团和关注香港的国际人权组织都在举办各种纪念“雨伞革命”十周年的活动。10月11日这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放映反映香港雨伞运动的纪录片《乱世备忘》来做纪念。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师生、伯克利市民、旧金山湾区各民主、人权组织成员在内的近百人参加了这次放映会,回忆“雨伞革命”,呼吁关注香港离散社群,为香港的未来继续抗争。
“雨伞革命”又称“雨伞运动”或“占领行动”,是指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发生的一系列争取普选的公民抗命运动。这次运动主要由香港年轻人主导策动,示威者自发占据多个主要干道进行静坐及游行,占领区包括金钟、中环、湾仔、铜锣湾、旺角等。
运动的主要象征是手持黄色的雨伞,源于示威者面对警方以胡椒喷雾驱散时使用雨伞抵挡,运动因此得名。此次运动以占领、包围、罢工、罢课、绝食、游行、抗议、静坐、公民抗命、网络行动等方式进行,共有120万人参与,占全香港人口的六分之一。雨伞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警方于12月清场。“雨伞革命”中有1088人被捕。这次运动是香港历史上第四大规模的公民抗命运动。
纪念“雨伞革命”,不停止“讲述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