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9年7月8日,新疆的烏魯木齊市發生漢族暴徒攻擊維吾爾社區事件後,維穩的武警走過一名少數民族老者。
9月24日,美國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舉辦年度論壇,其中國項目主任鄭國恩披露,中國在新疆強迫勞動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最新情況。
鄭國恩(Adrian Zenz)周二在該基金會舉辦的年度「中國論壇」(China Forum)上,更新他對新疆強迫勞動的調查指出,因為南疆近年來出現大量新的強迫勞動工廠,新疆外貿自2022年以來呈現爆髮式兩位數增長,2022年增長為57%,2023年為47%,其中南疆地區就佔新疆貿易額的三分之一。
另外,很多低度設防的再教育營已經關閉,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設防的再教育營和強迫勞動營,這」增加了強迫勞動製造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的風險,包括進入美國。」
根據研究和證據顯示,中國大約在2014年推動再教育相關政策,但相關細節一直鮮為人知。2022年5月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首次發布「新疆警察文件」,包括大量集中營照片、內部文件等大量強迫拘禁、勞動細節。
鄭國恩此前的報告顯示,新疆強迫勞動分為兩個系統,一種是被拘留在集中營或中國所謂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VETC)的勞動迄今大約有50萬人受害;另一種是把未遭拘禁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其他行業,影響人數可能多達200萬人。
他解釋,現實中,企業並不經常檢查工作場所,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覺得系統性強迫勞動能逃過全球勞動標準的檢驗。
不過,他也指出,外國勞工組織已經慢慢了解中國強迫勞動的現狀。今年2月,國際勞工組織更新其在2012年出版關於分析強迫勞動現象的手冊(Hard to see,harder to count: Handbook on forced labour surveys),除了提出新的衡量指標外,還包括研究倫理和國家強加的強迫勞動兩個新章節, 這提供國際社會一個更簡易且權威性的詮釋,辨別北京當局針對新疆維吾爾族實施的強迫勞動,進而有助於抵制其強勞商品。
鄭國恩指出,國際勞工組織首度把國家針對少數族裔強加的強迫勞動納入衡量指標之一,還把國家強迫勞動視為可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系統性風險。此精神也正是美國《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的巧妙之處,意即「假設該法案針對的地區(新疆)全都面臨強迫勞動的風險」 。
雖然國際勞工組織的新指南有助於認定並實施新疆強勞產品禁令,但鄭國恩認為還得考慮相關立法處罰同謀參與種族滅絕的企業,才能有效抵制北京侵害維吾爾族人權的行為:\”《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如果實施得當,將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但它只針對美國進口,而非遏制同謀的企業離開新疆,或防止他們向其他地方出口強勞商品\”。
根據《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任何全部或部分在新疆開採、生產或製造,特別是棉花、番茄和多晶硅等優先執法產業的貨品,若有任何原材料或零部件來自新疆生產、製造或加工都涉嫌強迫勞動,因此2022年6月21日起不得進入美國市場。
而在歐洲,雖然今年4月歐盟也通過法律禁止強勞商品,包括在線銷售渠道,但仍需經過成員國政府或歐洲委員會的認定,而其調查過程又往往遭遇北京當局的限制,無法自由進出新疆審計其工廠和受影響的工人。鄭國恩認為,有了國際勞公組織的新指南後,就能更簡易地對新疆商品是否涉及強迫勞動進行認定。他在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的報告中寫道,「這樣一來,歐盟的強迫勞動禁令就能以類似《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方式運作。\”
據歐洲議會的官網介紹,涉及強迫勞動的調查決定將基於事實和可驗證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的來源可以來自國際組織、合作機構和吹哨者。此外,調查決定也將考慮多個風險因素和標準,包括特定產業部門和該地區境內國家強制勞動的普遍程度。
日前廣受關注的還包括長期遭批涉嫌強迫勞動的德國大眾汽車,其與中國上汽集團成立合資企業
「上汽大眾」在新疆設有業務及工廠。大眾汽車不僅是極少數仍在新疆留有實地足跡的西方公司,日前更被揭發意圖透過虛假審計來掩蓋侵害維吾爾族人權的罪行。
2023年12月,德國大眾汽車以聲明表示,第三方審計的結果顯示「上汽大眾」沒有涉足強迫勞動。但在今年8月,華盛頓人權倡議組織「維吾爾運動」(Campaign for Urghurs)收到匿名寄來的完整報告副本時卻發現,不僅編寫報告的「廣東良馬律師事務所」與中國共產黨聯繫甚深,還欠缺專業審計經驗,沒有按照從業標準進行調查。協助分析報告內容的鄭國恩指出,不僅審計人員沒有針對強迫勞動可能面臨的人身移動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等提出問題,也沒有在保護員工的前提下進行匿名採訪,反而進行線上直播,讓受訪者處在可能遭受國家監視的恐懼或疑慮之中。
針對企業成為中國政府侵害維吾爾族人權的幫凶, 「維吾爾運動」創始人茹仙阿巴斯(Rushan Abbas)則告訴本台,許多有影響力的人避免談及維吾爾遭種族滅絕的事件,以防止遭到中國政府的報復。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針對相關議題對國際企業開始採取行動。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商務部本周二宣布對知名服裝品牌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的美國母公司PVH集團展開調查,評估其是否因為規避西方制裁而避免從新疆地區採購棉花原材料一事上採取「歧視性措施」。
記者:喬琴恩 責編:梒青 網編: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