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國國慶日當天,上海黃浦江邊外灘的遊客。
中共迎來建政75周年,然而,經濟挑戰和安全威脅依然籠罩著中國這個龐大的國家。
據美聯社1日發自北京的報道,當天除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沒有宣布其它慶祝活動,儀仗隊從過去幾個世紀曾是中國皇帝住所的龐大宮殿入口處行進。完全受國家控制的媒體不斷報道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穩定,但隻字未提從出生率下降到供應鏈中斷等挑戰,這些挑戰已經損害了主要依賴出口的經濟。
香港和澳門也舉行了紀念活動,這兩個地方都在1990年代末回歸中國,這是北京克服所謂「百年屈辱」決心的重要標誌。
近幾十年來,中國只在建國60周年和70周年等紀念日,舉行閱兵和展示國家經濟實力的活動。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在努力恢復勢頭。
報道說,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導致經濟其他領域產生溢出效應,從建築業到家電銷售。上周,中國宣布了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和降低抵押貸款首付要求等。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基本避免出國,同時繼續在國內清洗那些被認為不夠忠誠、涉嫌腐敗或個人失職的高級官員。
報道指出,習近平在75周年紀念前夕的會議上警告說,前進的道路不會平坦,肯定會有困難和障礙,我們可能會遇到狂風暴雨、甚至驚濤駭浪等重大考驗。因此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他還表示,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而在中國國慶75周年之際,中國正面臨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鄰國日益加劇的摩擦,這些鄰國的領土主張以及與北京的主要對手美國的關係都是問題。
1949年,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在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內戰中奪取了政權,國民黨將政治、經濟和軍事權力轉移到現在的自治島嶼台灣。
但北京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必要時將不惜使用武力,而美國則向台灣提供防禦。
與此同時,中國捲入了對南海大部分地區和日本、菲律賓、越南以及其他鄰國的領土爭議。
9月25日,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攜帶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引發了人們對可能發生衝突的擔憂。
美聯社的報道說,今年是中共建政75周年,已超越蘇共執政的74年。在國內,習近平通過取消任期限制並擴大其權力,使自己成為終身領導人。中國不允許有自由選舉,黨幾乎控制著向14億人民提供信息的所有媒體。
責編:梒青 網編:何足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