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政治

山東聊城市直書畫家協會開展「冬至送溫暖,社區有關愛」活動
政治

山東聊城市直書畫家協會開展「冬至送溫暖,社區有關愛」活動

山東法制傳媒網:(陳秀榮)2020年的12月19日下午3點,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利民社區的居民活動廣場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聊城市直書畫家協會主席宋星旺主席,協會住會副主席張文甫、耿福全、曾憲琴等幾位老師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現場開筆新春送福字,並為公益大集做了幾幅國畫,希望青年一代能更好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現場百餘居民在活動現場參觀聊城市直書畫家協會老師的現場書法書寫、現場繪畫作品,活動現場,人頭攢動,書法家們情緒高漲、筆酣墨飽、揮毫潑墨,一幅幅散發著清新墨香的喜慶春聯躍然紙上。百餘幅寓意吉祥、喜慶的「春聯」和「福」字被市民踴躍收藏。柳園街道利民社區公益現場充滿歡樂喜慶的氛圍讓社區感受在集上的溫暖,豐富和活躍了春節期間群眾的文化生活。   本次活動不僅吸引了利民社區的居民,不少周邊社區的居民也聞訊趕來.本次公益大集讓轄區居民切切實實享受到社區服務零距離.一場龍騰獅舞拉開了本次公益的活動序幕,18家志願者團隊全部開始為居民們提供服務。現場的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的志願者們上演了文藝盛宴,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夕陽紅》把金色夕陽般的晚年生活描繪的五彩斑斕,並賦予了充滿希望的未來,寄語轄區老年人快樂的過晚年生活。現場薩克斯、二胡、嗩吶、古箏等經典樂器演奏獻給在場的居民和志願者......   柳園街道利民社區黨委書記連偉林說,「這次公益集市由居民和社會組織唱主角,引導居民實現自我服務,同時充分整合社會組織、轄區共建單位、黨支部等資源,拓寬為民服務內容,從而不斷提升廣大居民的滿意度。」(聊城市直書畫家協會)...
華夏名人著名畫家推薦——河北畫家徐慧軍
政治

華夏名人著名畫家推薦——河北畫家徐慧軍

徐慧軍,男,1970年出生,祖籍河北邢台。2003年加入 邯鄲市美術協會, 2018年加入中原書畫歸藏院, 2019年加入中國北京列夫國際書畫研究院。 他的書畫作品《奔馬圖》、《雄雞唱曉》、太行山系列作品《溪山清韻》等,多次在電力系統繪畫比賽中獲得大獎,併入圍河北書畫展及太行山書畫作品邀請展,2019年10月,應邀參加了吉林衛視聚星匯欄目,受到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好評及推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暨第二屆「香凝如故」 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政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暨第二屆「香凝如故」 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2020年11月26日上午,由民革中央、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民革中央畫院、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中山博愛基金會承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暨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宣布展覽開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出席並宣布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出席並講話。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主持開幕式。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出席並致辭。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呂彩霞,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張雁彬,民革中央原副主席朱培康、傅惠民,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開幕式上講話   鄭建邦講話時指出,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優勢。誠如何香凝先生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言:「我們的國家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我們人民的前途是無限幸福的。」   鄭建邦強調,此次美術展覽的舉辦,正是民革作為參政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落實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謳歌最美抗疫英雄、也有描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無不體現了中國當代美術家積極弘揚社會主流價值、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努力構建具有民族文化風範和時代創新精神的自...
劉吉: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語言創新探討
政治

劉吉: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語言創新探討

  《和諧世界》紙本水墨 2010年 190X130cm   繪畫語言作為畫家展現繪畫主題的重要手段,在繪畫創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因社會因素及畫家思想意識的轉變,已經發生了變化。本文將從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面臨的困境入手,力求從語言創新上尋找問題的突破口,從而使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向著更高的層次上發展。   繪畫語言包括線條、背景的明暗度,色彩的調和以及筆觸,由此衍生出了結構的肌理層次,節奏的明快等。繪畫形式語言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形式層面,也就是作品的內在形式,有組織結構關係,藝術手法,形式風格、意蘊、美規律等。其次是語言層面,是作品的外部形式,主要表現在繪畫的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最後是技法層面,是繪畫的視覺表徵,表現技法有油畫技法、水墨畫技法、素描技法等。在中國繪畫歷史上,繪畫語言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並深刻地影響著繪畫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技術的應用,繪畫語言正隨著時代的發展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輪迴·游》紙本水墨 2018年 136X68CM   一、當代語境下傳統繪畫語言面臨的困境   因繪畫作品所體現的主題、風格等的不同,所以,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會有所不同。傳統繪畫語言的運用需要考慮一定的社會背景,從社會審美觀出發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現代社會,社會形態和人們的審美心理已經發生了變化,若依然採用傳統的繪畫語言表現形式,顯然已經不合適。傳統水墨人物畫語言經過時間的演化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法體系和審美標準,最終以形式化的方式存在,具有相對穩定和特殊的性質。在水墨人物畫中,程式化的表現形式較為常見。六朝陸探微創作的秀骨清像採用的程式化畫法,很好地表現出了人物清秀的氣質,但後人在使用的過程中未加創新,到了東晉時期,已經變成了十分萎靡屏弱的人物畫風格。梁楷、法常等水墨人物畫家使用粗筆水墨展現人物,也被後人競相模仿...
湖南「畫鄉小河」創始人、畫家練億章抽象畫「源」主題藝術欣賞
政治

湖南「畫鄉小河」創始人、畫家練億章抽象畫「源」主題藝術欣賞

  ▲湖南「畫鄉小河」創始人、畫家練億章 練億章,男,漢族,1980年出生於湖南瀏陽,職業畫家。現為湖南省民間美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壁畫分會副主席、秘書長。湖南瀏陽「畫鄉小河」創始人,霞飛藝術館負責人。 霞飛藝術館被湖南省工商業聯合會,長沙市軟裝行業協會評為十佳品牌和行業領軍品牌。 「畫鄉小河」書畫基地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長沙晚報、湖南民生在線等200多家媒體報道。 練億章從小酷愛繪畫,1996年開始學習油畫,2008年起探索研究抽象畫和文化創意。他的作品被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新加坡、香港、上海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收藏。 (作者:徐冠東) 湖南「畫鄉小河」創始人、畫家練億章抽象畫「源」主題藝術欣賞:                                           來源:湖南民生在線 編輯:徐富凡 審核:吳明德...
著名書畫家 —— 郭洪龍
政治

著名書畫家 —— 郭洪龍

郭洪龍,字樣雲,號卧龍居士,1963年出生於河北館陶,自幼酷愛書畫藝術。1976年拜中國書畫名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蜚聲海內外的狂草人物畫家一汪易揚為師,被收為入室弟子,學習書畫和制陶藝術。1984年入中央美院所屬中國環境藝術學院,在中央美院包炮教授門下學習園林設計和雕塑設計製作。   郭洪龍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被國務院、中央辦公廳、中國航天部、中國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基金會、李苦禪紀念館、民族紀念館、草原紀念館中國龍傳人博物館等單位個人收藏,並做為禮品饋贈外賓。中國經濟網、燕趙都市網、河北人才網、環球神州榜樣人物、中國國情勘察網中國國情在線、中國今日論壇、上海網、台灣網、中國書畫名人網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   郭洪龍先生現為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民協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家、中國書畫藝術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列夫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安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專業客座教授。...
首次回溯中國素描百年歷程,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國博開展
政治

首次回溯中國素描百年歷程,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國博開展

  11月19日,「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是國內首次系統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的發展歷程的精品展覽,多數作品屬首次展出。 展覽薈萃了120餘位現當代藝術家創作的280餘件素描作品,既有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常書鴻、蔣兆和、吳作人、艾中信、吳冠中、石魯、黃胄、顧生岳、方增先、劉文西、周思聰等已故美術大家,又有戴澤、詹建俊、靳尚誼等當代著名藝術家。希望通過系統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的發展歷程,深刻揭示學習借鑒各國優秀文藝和堅持與弘揚中國精神的緊密聯繫,為探索藝術創作、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借鑒與啟迪。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按照中國現當代素描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分為中西一冶、關懷現實、兼收並蓄、民族意韻、多元共存五個單元。第一單元「中西一冶」重點展示20世紀初期,徐悲鴻、潘玉良、吳作人等胸懷復興中國美術理想的藝術家遠赴歐洲,系統學習西方繪畫觀念與技法,奠定了中國現代美術「中西合璧」的堅實基礎。第二單元「關懷現實」重點展示20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日益加劇的民族危機,一批革命現實主義畫家採用以素描為基礎的寫實主義創作手法記錄時代風雲,開闢了中國藝術發展的新境界。第三單元「兼收並蓄」重點展示新中國成立後,藝術家們積極踐行「雙百」方針,堅持「二為」方向,借鑒蘇聯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強國理想的優秀寫實主義美術作品。第四單元「民族意韻」重點展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素描藝術與中國傳統美術的結合更加緊密,中國素描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日益凸顯。第五單元「多元共存」重點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素描領域的探索走向多元,觀念、媒介、形式等方面皆有創新。 展覽現場 展覽還將在展期內邀請相關研究領域專家,舉辦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展覽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以及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
寄情詩書畫,丹青意無涯—范茂強繪畫作品欣賞
政治

寄情詩書畫,丹青意無涯—范茂強繪畫作品欣賞

  范茂強,一九七零年生人,祖籍福建松溪,自幼博覽群書愛好廣泛,師從多位書畫名家,潛心治學、筆耕不輟。遍臨真草隸篆習古人,遊歷名山大川師自然,後旅居齊魯書畫多年,深耕古今文學名著,研習中外書畫典藏,具有紮實的國學傳統功底,別具韻味的書法特點,精湛獨到的繪畫藝術風格,堪稱詩書畫三絕。     其詩:清麗雅潔、句工韻美、富於巧思、意境深邃。以自己深厚的國學功底為基礎,巧妙運用流暢的文言手法,通過清新明快的語言,情節生動的描繪,優美細膩的意境,善於把非現實世界的山水、人物,賦予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往往神來之筆倍感妙不可言,經典之句令人耳目一新,隨筆行吟天工句,留著真情入詩來。     其書:開合流暢、道法自然、形神俱佳、引人入勝。「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由於常年堅持臨帖,方能更好地貼近古人,領略其中的神韻,深入地去體會和感知原帖的結構特點、筆畫粗細、大小輕重、疏密變化等以及更深的內涵,從而達到神形兼備,風格靈動,書法技巧與日俱增。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是一個刻苦磨練的過程,是一次歷久彌新的質變,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必然屬性。若無千錘百鍊,哪得妙手天成?三分精神筆墨至,一份豪情萬古開。     其畫:筆力沉穩、質樸堅韌、想像豐富,栩栩如生。以情入筆、以筆寫情,篤定踏實而又不失靈動多變,起收承轉乾淨利落一氣呵成,尤其擅長白描寫意,筆到意到、不俗不匠、不落陳套,將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深情而忠實的用筆墨訴說著自己內心的獨白,貼近自然、融入自然、超越自然,從靈魂深處表達出書畫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境界。可謂:別有日月驚天地,堪容山川入斯懷。     近十幾年來致力於把傳統國畫在陶瓷上繪畫的研究,收穫了驕人的豐碩成果,...
天享文化連續簽約葫蘆烙畫王一民、沉香傳承人徐文、玉雕工藝師岳合林
政治

天享文化連續簽約葫蘆烙畫王一民、沉香傳承人徐文、玉雕工藝師岳合林

近日,天享文化喜訊頻傳,連續簽約三位大師:葫蘆烙畫非遺大師王一民、沉香文化傳承人徐文、玉雕工藝大師岳和林。 葫蘆烙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一民 2017、2018、2019年中國葫蘆文化節金獎獲得者 王一民 部份作品賞析 葫蘆烙畫《羅漢圖》 葫蘆烙畫《珍禽圖》局部 葫藝花雕1 葫藝花雕2 沉香文化傳承人 徐文 1968年生於武昌城珞珈山下,平淡中揮霍人生三十餘個春秋,直到遇見了沉香,瞬間被這種大自然創造的瑰寶深深折服。從愛不釋手至狂熱追求,之後……靜心下來,潛心研究沉香的奧妙。經十數載的不懈耕耘、探索,對香材、香道、香韻、香方均有了獨到的見解,在香材鑒別、手珠製作和香方研發等得到眾多海內外香友的認同。 徐文 小貼士 什麼是沉香? 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屬中的白木香樹(莞香樹)、蜜香樹和鷹木香樹受到傷害或自身病變後養份聚集,同時還受到外界特殊菌種的侵潤、並經長期自然醇化後產出的,與木質結構混為一體的物質。此三種樹木生長在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局部地區。 玉雕工藝師岳合林 1964年8月出生於河南省內鄉縣。1983年學習玉器雕刻技藝,沒有藝術基礎的他喜歡上了玉雕工藝並潛心學習,刻苦鑽研,技藝有了不斷提高。1985年起嶄露頭角,開始獲得雕刻技藝創作獎:1987年他的和田玉雕作品獲得河南省人物作品獎,1989年先後獲得國內外多類創作大獎。如今,在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師等稱號下,岳合林雖已桃李滿天下,但依舊淡然,繼承和創新是他對玉雕工藝的不懈追求。 岳和林 和田玉雕-龍 和田玉雕-壽...
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新作在融藝之堂正式開拍
政治

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新作在融藝之堂正式開拍

10月22日下午,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新作靜物花卉拍賣在融藝之堂藝術家平台正式開拍,以限時直播方式進行拍賣,至10月25日結拍。一朵朵色彩浪漫、激情烈烈的芳華綻放,一片片嫣紅奼紫、明黃幽藍的彩卉流奔,大塊顏色,花事幽微,每一幅都似在觸碰出一花世界的芥子須彌之相。李庚先生明艷深厚的創作甫一面世,訊速引起美術界業內人士關注。 李庚,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之子,現任李可染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協會河山畫會會長,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學術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研究員。1950年生於北京,學者,畫家,《芥子園畫傳》文獻版本研究收藏第一人。李庚自幼習學國畫,後周遊歐美,東渡日本,履及四海,藝觀多方,專註於東西方諸藝術門類的合一研究,並多年孜孜於《芥子園畫傳》之釋讀探考、版本流傳、論講普及與專業研究,幾以一人之力將《芥子園畫傳》藝術元素在中國的傳統留跡及在世界範圍上的版本與藝術流變影響提到新的高度。 本次融藝之堂藝術家平台拍賣專場所展拍李庚靜物花卉系列十幅作品,皆由李庚先生創作於2020年春日疫情家居時期。畫家一懷憫人悲懷之情,以生命高揚烈烈之心,花放激情潑潑之意,盛開紙間,寄寓宇內,正可見藝術家之色彩性、構圖性與歷史性的深邃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