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養子被指孝道缺失 八旬老人有家難回

核心提示: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烏鴉尚有反哺之意,羊羔也有跪乳之情,何況人乎? 2019年12月24日,直播日照以《父親癱瘓在床 養子十年不露面》為題,就「80多歲的老父親癱瘓在床,而養子已經長達十年幾乎沒探望、照顧過老父親」一事進行公開報道,一度在當地引起較大反響。

劉生賢老人今年83歲,因患腦血栓,卧床十多年。老人原本是山東省日照市衛生系統的工作人員,上世紀80年代,為了照顧自己的養子劉岩,提前退休,讓其養子劉岩接了班。現在劉岩在日照市皮防所醫務科工作。
1970年,劉生賢遇到一個患有先天性唇齶裂的棄嬰。當時沒有子女的劉生賢就把這個棄嬰領養回家,一路含辛茹苦的把他撫養成人。
80年代末期,還有最後一批幹部子女接班政策。為了趕上這趟車,正當壯年的劉生賢放棄幹部待遇,以職工身份退休,讓養子劉岩接了班,並在劉岩成年時為其買房娶妻。後來劉岩有了孩子,老人家有了孫子,也曾傾其全力為孫子上學拿借讀費等……期間雖然發現劉岩不關心家人不孝順老人,結婚多年從未叫二老及家人去他家吃過飯,但因為沒有什麼根本矛盾,一家人也算是和氣。
2001年,老人從三庄遷居城裡,賣掉舊居,在許家樓購置了一處小院。
2004年,劉生賢老人的夫人病逝;2005年,劉生賢老人續弦再婚,與許女士結婚;2008年,劉生賢老人在打球的時候,突然腦出血。平時就不怎麼過問老人的劉岩,僅在開始時去過幾次醫院,後續就再也不管不問老人的健康了。劉岩的妻子竟是從沒去過一次醫院,沒給老人送過一口飯。老人在ICU治療期間,劉岩還把老人的電動車騎走,把老人家裡能搬的稍微有點價值的東西都搬走。這些所作所為,讓老人及家人很是傷心。

2010年,許家樓拆遷。當年老人因為年齡原因,是讓劉岩去辦的房子的一切手續,而他去辦理房產證的時候,把房主寫成自己的名字。雖然兩位老人當時也曾提過異議並和劉岩發過火,但因為覺得後續總歸也會留給劉岩,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許家樓村兩委在拆遷時了解了真實情況,並和老人及劉岩溝通過後根據當年的實際購房情況,與劉生賢老人簽訂了拆遷協議,並找劉岩收回了房產證。

2011年,劉生賢老人曾經會同養女以及許女士的子女一起討論與劉岩簽訂了一個協議書,明確該房產日後的產權歸屬。等房子回遷後,由老人居住,產權歸劉岩所有,其他人不與劉岩爭這筆財產。但是劉岩最終沒在這份協議書上簽字。
2014年,劉生賢老人因為年齡大了,出租房的房東委婉的拒絕了他們繼續租住的要求,老兩口就來到了養女家裡,住在養女的一處小房子里。養女和女婿工作繁忙,但是依然堅持照顧老人。
2016年,劉生賢老人又得了腦血栓。多年來一直在醫院和「家」兩邊跑。醫院個數月,「家」里個數月。老人意識雖然不清晰了,但是一直有個心愿,就是能夠回到自己的房子里生活。
2019年,許家樓村開始回遷。由於當時許家樓村簽的拆遷協議是與劉生賢老人簽署的,所以在分配住房的時候,按拆遷協議是應該由劉生賢老人居住。而其養子劉岩這時候竟然以房產證的名字是他的名字為由,帶著妻子去村裡大鬧,多次撥打市長熱線給村委施加壓力,不準給老人鑰匙,拒絕老人入住。
2019年10月29日,因為劉岩一直不肯讓劉生賢老人搬回新家,老人坐著輪椅,由養女推著,來到其單位找他。劉岩把自己辦公室門鎖死,任由劉生賢老人在外邊等待就是不見面。

2019年11月12日,劉岩把許家樓村告上了法庭。法庭開庭時村委要求老人出庭,被劉岩拒絕。後續劉岩撤訴;2020年8月,劉岩竟把老人也告上了法庭。收到傳票的老人已好久不能安心養病,多日以淚洗面,後悔當初收養了這個劉岩。
據劉生賢老人和許女士以及他們的子女講述,在老人生病住院的這十幾年裡,劉岩看望老人的次數一共不足5次,其中一次是因為他的3個朋友看望老人的時候,留下300塊錢,他來說這個人情得他還,把那300塊錢從老人手裡要走,順便把他的朋友帶來的牛奶等慰問品也拎走了;還有一次,是其單位皮防所一位同事的孩子結婚,他拿著請帖找老人要錢,喝喜酒,還人情。
劉生賢老人自市醫院重症監護室出院後,就開始在華方醫院住院理療,這期間都是許女士在陪護。據許女士介紹,這十多年來,風風雨雨,吃苦受累都不怕,自己的子女雖然經濟條件差點兒,可都很孝順的。唯獨這個劉岩的做法,實在是太傷人心。
劉生賢老人的願望,就是能夠早日回到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家中。他今年80多歲,未來不知道還能活多少年,能夠在自己的家裡壽終正寢,也是了了一個心事。而由於劉岩的阻撓,本該去年就住上的新房,老人至今未見到鑰匙。
不念救命之恩,不念養育之情,也就罷了,到最後反而恩將仇報,不管不問。連華方醫院的醫生護士都看不下去,紛紛站出來為老人作證,譴責這種不孝順的行為。同時,劉岩雖然未對老人盡孝,卻借老人的名義借國家贍養老人的政策享受著免稅補貼。
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烏鴉尚有反哺之意,羊羔也有跪乳之情,何況人乎? 我們期待這件事能夠有一個合理合法的結果,老人能安心的在自己的房子里生活,不再風雨漂泊。

新聞鏈接:父親癱瘓在床 養子十年不露面

直播日照(2019年)12月24日訊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最近市民劉女士跟我們反映,說自己80多歲的老父親癱瘓在床,而哥哥已經長達十年幾乎沒探望、照顧過老父親,父子關係、兄妹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
12月19日上午,記者在華方醫院的病房裡見到了81歲的劉生賢。老人已卧床十多年,不僅生活不能自理,意識也有些模糊。記者了解到,劉生賢和已經去世的老伴年輕時領養了一對兒女。眼下,只有養女劉芳和劉生賢現在的老伴許崇開在身邊照顧,養子劉岩已經接近十年幾乎沒有露過面了。
「繼母待人很好,到了2008年的時候,我父親腦出血,左側身體就行動不便了,這麼多年就我繼母一直照顧著,我哥哥第一年的時候偶爾來一次,後來就不見了。」劉芳告訴記者,父母對待兄妹倆一直非常疼愛。1989年前後,為了給哥哥劉岩安排工作,正值壯年的父親提前退休,讓哥哥接了班。
劉芳說,父子倆多年未見,哥哥對老父親漠不關心,起因是因為一套房子。多年前,父母將老家房子賣掉,到城區買了三間平房,2011年這三間平房拆遷,按照協議老房子可以置換一處樓房。就是這處樓房,讓父子倆心生罅隙。
「當時我父親把錢都給了哥哥,我哥哥就把房產證改成他的名字了,拆遷的時候我媽就已經去世了,這不就關係到房子嗎,我們就想著讓我父親和我繼母拆遷以後那房子繼續住著,百年以後房子還屬於我的哥哥。」劉芳說,哥哥劉岩去辦理拆遷手續時,將三間平房改成了自己的名字,而後期是父親劉生賢和村裡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也就是說,房產證名字和拆遷協議落款不是同一個人。為了避免和劉岩因為房子產生糾紛,父親曾想在村委的見證下和劉岩簽一份協議,約定該樓房由父親和繼母居住,兩位老人百年後,房子歸劉岩支配,「我們當時起草了這個協議,我哥哥不簽這個協議,因為他就不想讓我父親住,我哥哥就再也沒有露過面。」
因為父子倆對於房子的歸屬問題一直沒有達成一致,現在這處樓房的鑰匙還放在村委,房子一直沒有分配。自從房子問題鬧得不愉快至今,劉生賢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兒子了。
「我爸爸剛得病的那幾年,每次一到過節的時候,他就會哭,一想起我哥哥,就心裡難受。」劉芳說。
「之前那七八年,星期天人家來看,他閨女來還好點,閨女不來,看看人家那孫子兒媳婦來,他就蒙被子里掉眼淚,我說你哭什麼,我哪裡沒伺候好你,他說不關你的事。他不說,他這個人太老實了,過後他說想起劉岩就難受,劉岩下生那天就把他抱回來了。」許崇開告訴記者。
自從2008年劉生賢患病以來,老伴許崇開一直精心照料,幾個子女也都儘力幫襯,但因為劉生賢要常年住院治療,花費很大,兩位老人的生活越來越捉襟見肘。
「有一次我已經走了,我回頭回去以後,一上衛生間,看見掛了一條大爺穿的內褲,補了14個補丁。」許崇開的女兒惠豐萍說。
現在劉生賢的身體每況愈下,家人希望劉岩能讓老人在自己的房子里安享晚年,並希望劉岩能盡到為人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
「現在老人已經到這樣了,還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應該讓劉岩盡到該盡的義務,贍養老人,從小撫養大,至少情感上對老人有個交代,老人的孫子十年都沒見過了,老人也有見見孩子的權利。」劉生賢的女婿匡紅波說。
面對妹妹和家人的指責,劉岩又是什麼態度呢?12月20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繫到了劉岩。劉岩說,因為和父親在房子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自己至今沒有分得這處樓房,所以父親也住不了,「現在許家樓原來那個房子是我買的,沒分給我,他說他沒地方住了,最起碼分給我了,我才能弄怎麼回遷這個事,你們沒地方住,我怎麼回遷,怎麼住。」
劉岩說,因為村委一直沒有將房子鑰匙分給他,所以他已經將村委告上了法庭,房子到底屬於誰,將由法院來判決。對於妹妹指責自己對父親漠不關心的事,劉岩並不認可,「我父親有病的時候我也是第一時間到了醫院的,治療,晚上在重症監護室門口,都是我陪床的,再後來從重症監護室出來,康復治療,我聯繫的華方醫院,從那以後時間可能去的少一點,因為拆遷的時候我發現我媽的遺像,放在拆遷的現場,我試著很難受,到後來我就去的少了。」
妹妹劉芳說,針對房子問題,他們曾經起草過一個協議,但是劉岩不簽。對此劉岩表示,自己沒見過這個協議,但是針對現在的局面,他願意與父親、妹妹一起坐下來商量。
「我們可以商量,只要是對老人好,我是沒問題的。不是不管,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關係逼著我,沒辦法,我也很難受。我現在想法就是老人我一定要管的。」劉岩說。
雖然這個家庭確實比較特殊,一對兒女都是領養的,但幾十年含辛茹苦的撫養和朝夕相處,一家人的關係應該是非常深厚的。兄妹之間、父子之間落到現在幾乎不往來的地步,特別是兒子已經近十年沒有見過父親,這確實是讓我們感覺非常遺憾。現在劉岩已經明確說願意坐下來好好溝通商量一下,那我們非常希望大家能把事兒攤開來說清楚,盡量爭取化解這些多年的矛盾,最起碼讓老人能夠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不要在痛苦和遺憾中度過晚年。 (日照廣播電視台融媒體記者:苗苗 海天)

來源:日照新聞_直播日照
原文鏈接:http://v.rzw.com.cn/zbrz/news/shizheng/2019-12-24/423703.html?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42370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