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浦東圖書館早上9點開門,8點多就有人來等候。
早來的人坐在負一樓,或者直接坐在圖書館外的大木凳上。
圖書館外的大木凳和木桌,厚實寬敞,是我見過最滿意的木桌,有一種學富五車的氣場。坐在這裡不看書,都覺得對不起這張桌子。
當然,圖書館外面現在是比較熱的,很多人只坐一會兒,就會回到館裡。
如果是秋天,坐在這裡,吹著涼風,不冷不熱,俯瞰周邊的公園和綠化,我能默默坐一上午。
書桌下面的地面,也是硬木鋪就,散發出厚重和富有的氣息。
浦東圖書館確實很豪華,是我見過最好,也最舒適的圖書館,目前沒有之一。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想著離開上海,去杭州定居會不會容易點。結果去過了浦東圖書館後,就決定,一定要留在這座城市。
快到9點的時候,圖書館開放區的入口處,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幾十米遠。
隊伍里大多是成年人,有人一邊排隊一邊看著書,甚至還有人嘴裡默念著背誦東西。
當然,更多的人是低頭看手機。
因為是暑假期間,也有不少小朋友。
圖書區還沒到開放時間,但圖書館裡的空調早早就打開了,整個館區,包括門口處都很涼快。再加上圖書館裡有免費的開水、直飲水,洗手間里有免費的紙巾,也有老人也在這裡乘涼,但並不多。
老人們似乎很自覺,他們只在一樓或者負一樓納涼,很少去三樓或者四樓的圖書區——不知道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把座位讓給年輕人。
2、
9點整,進入圖書區的圍欄被撤掉了。
工作人員站立在入口處,迎接人們走上樓梯或電梯。
樓梯通往二樓的兒童圖書區。
電梯直達三樓,是成年人閱覽區。大量的書桌座椅就擺放在這裡。
每張桌子上都有對應的檯燈,檯燈使用拉繩式開關,簡約質樸,帶點懷舊感。這些檯燈一直通著電,可以隨時開燈。
不過大部分人並不會在白天打開檯燈,畢竟圖書館裡已經非常明亮了——整個三樓的座位區分散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環繞著中間的書架,而建築體的四面牆被設計成大大的玻璃窗,這些玻璃目測有十來米高,足夠光線透入。![]()![]()
我已經來過上百次浦東圖書館,但是每次抬頭看這些高大、透亮的玻璃,看著十幾米高的吊頂,還是會震撼——修這樣一座圖書館不光要有眼光有才能,還要有錢,非常有錢。
早期聽傳聞,浦東圖書館的椅子,2萬塊一把。
我不知道到底是哪張椅子這麼貴,只是覺得這裡的書桌、座椅都不便宜——因為太舒服了!
三樓的書桌,除了有檯燈,每張桌子下方還有充電插座。
充電插座是鑲嵌在桌子下面的,成一個向外的斜坡角度,方便彎腰插充電線。
整個木質桌面保持了完整、光滑。
我一度覺得,這裡的設計師一定是個完美主義者,容不得桌子上有半點雜亂的線,更不允許桌子上有破壞美觀的鑽洞。
總之,我很感激這個設計師。特別是坐下來後,胳膊、手掌觸碰到桌子表面時,那種光滑無塵,細膩順滑感,完全沒有劣質油漆的味道,更不會黏糊糊的把皮膚粘住,讓人很安心。
桌子和座椅的高度也很適中,坐在這裡,不知不覺,就能看一上午書。
或者就是這種極致的美好設計,讓滿滿一整層樓幾百人,都能同時安靜下來,靜靜地看書。
大家低著頭,很少交談。偶爾有交談者,也是壓低聲音,快速說上一兩句話,又恢復安靜。
太安靜了!畫面很美。
除了偶爾的響動,或者鄰座的翻書聲,我甚至不曾見過比這裡更美好的地方。
不知道是空間的安靜,還是內心的寧靜。
如果不缺錢,不再為生活奔波,我大概願意一直坐在這裡看書、看雲、看圖書館裡那些努力的人。
3、
坐在圖書館裡的人,真的很努力。
一張桌子有6個座位,就在我抬頭看這一眼的當下,4個人在奮筆疾書,1個人在用手機查資料,只有我開著電腦打字。
左手邊的小哥哥在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高分過關題》、右邊的小妹妹時不時查一下手機,在寫全英文的筆記,對面50歲的大姐在看金融相關的書籍,還有2位看不清寫什麼。
圖書館營造了一個超強的學習氛圍。我13歲的侄子寫作業都快了很多,甚至有一次中午十二點半了,我不叫他,他都忘記了要吃午飯。
大家坐在這裡,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失業?備考?休息?我想願意來圖書館的人,心裡總歸是想著努力的——不能在家裡躺平,不能浪費時間。
成年人害怕沒有自己的事業,但是更害怕從此一蹶不振,變得懶惰。
我跟朋友說,天天上班就像驢子拉磨,一直拉磨是不覺得辛苦的,但是忽然停下來休息一陣子,再啟動磨盤的時候,就會感覺特別累、拉不動,心裡很抗拒。
我不介意把自己比作驢子,因為沉重的磨盤是自己的生活和家人。
下午6點左右,會有一批人離開座位回家,但更多的人是留下來,因為圖書館開放到晚上8點鐘。
晚上的座位依然少有空閑,坐在負一樓的人,會補充到三樓來。
負一樓除了食堂,也有一大片座位區,同樣坐滿用功的人。只是桌椅沒有三樓舒服,光線沒有三樓明亮。
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大批成年人在這裡度過一整天的時間。
大家都很努力上進,但不知道還有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