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美中關稅期限可能再延長90天。圖為川普與習近平握手。
美中關稅期限8月12日即將來臨,兩國官員2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繼續會談,試圖達成持久協議,避免高額關稅。分析人士預期,雙方很可能把關稅寬限期「再次延長90天」,儘管看似沒有顯著成果,卻能夠為10月底、11月初可能舉行的「川習會」鋪路。
川普政府27日與歐盟達成迄今最大規模貿易協議,對汽車在內的歐盟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歐盟則承諾在未來幾年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且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
《路透社》指出,美中會談預計不會取得類似突破,但貿易分析師認為,雙方很可能把關稅與出口管制的休戰協議再次延長90天。這麼長時間的延期,不僅能夠避免進一步升級,也有助於促成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可能舉行的「川習會」。
川普先前透露,他很快就會前往中國進行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如果關稅和出口管制問題再度升級,可能破壞這項計畫。
▲美中關稅協議影響全球市場。圖為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的貨櫃與貨船。
此前《南華早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未來90天美中將避免推出新關稅,或者採取其他可能導致升級的舉措。美國財政部發言人拒絕回應此事,但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曾暗示關稅寬限期延長一事,並稱他希望中國重新平衡經濟模式,從仰賴出口轉向更多國內消費,這也正是美國政治決策者數十年來的長期目標。
美中5月和6月分別在日內瓦及倫敦舉行的貿易會談,重點是把兩國對彼此課徵的3位數關稅降下來,並且恢復稀土及輝達(Nvidia)H20晶片等商品的出口管制,尚未觸及更廣泛經濟議題,例如美國不滿中國採取國家主導與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使得廉價商品充斥全球市場,以及中國抱怨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實施國安出口管制,阻礙中國經濟成長。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認為,日內瓦與倫敦會談旨在讓2國關係回到正軌,以利針對最初引發分歧的問題進行談判,「如果這些事情出現初步成果,我會感到驚訝。(關稅)停火再延長90天似乎是最可能的結果。」
▲外界揣測,川普與習近平可能在10月底會晤。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研究員孫成昊(Sun
Chenghao)認為,華府可能藉著川習會,調降先前以芬太尼(fentanyl)毒品問題為由,向北京課徵的20%關稅。作為交換,中方可能兌現2020年增購美國農產品的承諾,「元首峰會的未來前景對於談判非常有利,因為大家都想要達成協議,或者提前鋪平道路。」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可能要求美國降低針對大多數商品課徵的55%多層關稅,並進一步放寬對於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北京主張,此舉有助於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達到295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