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當今奇人周興和》勵志小說連載之五 ● 十五歲時做父親

周興和的父親一天天更衰老了。

他母親身體也越來越是消瘦。近一兩年來,她常常感到全身無力、胸口發堵、心慌氣緊、吞咽困難,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了。

1599993384_db08f417701f9b0be7e5c8caae2b2bd0

這時,他母親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她預感到了什麼,出人意料的是,她在同興和的父親商量後,竟主動和村裡一戶王姓人家攀起親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王家人商量了一陣,竟然同意了這門親事!

父母給周興和談的是本隊的姑娘王瓊華。

周興和剛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當他聽到旁人議論後,感到十分意外和不解,他還遠遠不到婚娶的年齡啊!這一年他剛失學不久,在生產隊才勞動了一年。

「興和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們給你談了門親事,可能你已知道了。」當母親和王家人把事情商量好後,她才告訴周興和,「人一輩子就是那麼回事,成家立業生兒養女。王家的條件比我們好,但人家沒有嫌棄我們,願意把姑娘嫁過來——我看,趁我們兩個老的還在,聽我們的話,把她接過門來吧。」

周興和低頭不語。

「像我們這種家庭條件,哪裡還能東挑西選的。」母親見興和不作聲,她接著對興和說道,「你父親年紀一天天大了,也不能上坡做活路了;我呢,這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你兄弟也還小,還做不得事。人家那王家姑娘,我們是看到長大的,人老實本分又勤快,接過門來還能幫家裡做些事情呢!」

「我還小,人家要笑話……」周興和囁嚅著回答。

「14歲了,不小了!」母親理直氣壯對他說,「解放前,人家八九歲接媳婦的多的是,十三四歲就當爹當媽了!看什麼笑話?一輩子接不到媳婦,一輩子打單身漢,才叫人家看笑話呢!」

「以後學校複課了,我還想讀書……」

「現在到處都亂鬨哄的,還讀得成什麼書!就算學校複課了,哪個上坡做活路呢,一家人都喝西北風呀!……」

周興和那個時候還小,父母斷然的這個決定,他至今依然有些不解:或許,父母是想藉此討好王姓大家族,在和王家攀上親戚後,將來在村上少受些欺負;或許,是怕他們百年之後,兒子無人關照找不到媳婦,像村上不少男人一樣打一輩子光棍吧!

這一年,周興和才剛滿14歲,王家姑娘才15歲。

是的,他母親說得沒有錯,在山區農村,男女早婚現象其實是司空見慣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雙方家長談好後,就顧不上兒子或女兒個人的感受了。那時,男女結婚也不一定非得要到公社去辦什麼結婚登記,雙方家長商定一個日子,最後請來生產隊幹部和幾個至親至友,擺桌簡單的酒席讓大家吃一頓,然後男方把姑娘領進家裡就行了。姑娘進了男方家,名正言順就成了男方家裡的媳婦,就和男方的小夥子住一起,就開始共同生活,共同生兒育女了。

自然,這樣由父母捏合成為夫妻的男女,特別還是少不更事的男女,是不能奢談什麼感情基礎、情趣相投的,更談不上什麼「愛情」之類的東西了。讓兒女們結合,在大人心目中無非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習俗,無非就是家族傳宗接代的需要,承擔起繼承香火的責任罷了。

「我嫁到興和家時,那時大家都窮,周家也沒給什麼聘禮,他家裡給我扯了兩件衣裳,就把我接過門了。」時隔幾十年,筆者在採訪周興和先前的妻子王瓊華時,儘管她年紀已大了,但對當時的情形還記憶猶新。

就這樣,沒有什麼繁瑣的儀式和複雜的手續,王瓊華就嫁到了周家,和周興和成為事實婚姻,和他朝夕相處了。農村生活單調枯燥,山裡天又黑得早,兩個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住在一起,難免日久生情,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第二年春天,王瓊華竟然懷孕了!

人類繁衍生息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

當王瓊華懷孕後,讓人焦慮的是,興和母親的卻病一天天沉重起來。興和小小年紀既要上坡出工,又要照顧母親和妻子,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可更要命的是,為給母親醫病,那時家裡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境地。到了冬天,眼看妻子就要生產了,可家裡連僅有的一點糧食都賣光了,要生孩子的妻子吃什麼呢?

「我生大女兒時,是娘家給了我5斤麥子,我吃過兩頓麵條。」王瓊華說,「到後來生幾個孩子坐月子時,能有點紅苕皮、包穀面吃就不錯了。興和是家裡的全勞力,要上坡做活路,娃兒些又小,有點好的也要留給他們,就是叫我吃,我也吃不下去呀……」

王瓊華生孩子的時間,是1968年臘月。

孩子哇哇墜地的哭聲,雖說讓周興和有些手足無措,但對病中的母親來說,或許還是個安慰吧。

這時,王瓊華才16歲,嚴格地說還處於生長發育的年齡;周興和才15歲,也還處於懵懵懂懂的成長時期。可這對小小年紀的夫妻,儘管自己都還沒完全長大,卻要承擔起當媽當爹沉重的家庭責任了。

天色陰霾著,從山那邊吹過來的風,帶著深深的寒意,孩子哇哇的哭聲,在這個小山村裡傳得很遠。

「周家又添人口了,生產隊明年又多了個分口糧的人,周家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了。」村民們聽見孩子哭聲,抬頭望望周家住的那個清冷的山坳,如此說道。

抱起襁褓中的女兒,聽著孩子的哭聲,完全還沒有當父親思想準備的周興和,雖有幾分欣慰,但更多的是無奈和焦慮。(作者:舒德騎)

轉自:http://www.eastasiatv.com/news/shehui/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