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8月15日報道,一些公司內部文件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2002年成立以來,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聯邦合同,但很可能幾乎沒有繳納過聯邦所得稅。該公司還曾私下告訴投資者,未來可能「永遠都不需要繳納這些稅款」。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創立的這家公司沒有公開上市,因此財務狀況一直處於保密狀態。但《紐約時報》獲取的文件表明,截至2021年底,SpaceX已累計近54億美元的稅收損失,可以利用包括虧損結轉在內的稅收優惠政策,避免向美國政府繳納聯邦所得稅。
作為一家致力於抵達火星的美國私營航天公司,SpaceX在創立後耗費了大量資金。在公司運營的第一年(2002年),SpaceX虧損約400萬美元。第二年,它虧損1450萬美元。此後幾年裡,虧損不斷增加,2020年達到3.41億美元。2021年,該公司虧損9.68億美元。
報道稱,稅收虧損結轉允許企業在未來獲得等額應稅收入時抵消相應的聯邦所得稅,這項優惠適用於所有美國公司。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簽署了全面減稅政策,取消了稅收虧損結轉的20年期限限制,這意味著SpaceX可以無限期地將虧損結轉至後續納稅年度。
此外,文件顯示,SpaceX還有2.27億美元的虧損可用於抵扣州所得稅,並擁有11億美元的其他聯邦和州稅收抵免。
《紐約時報》稱,從這些文件來看,SpaceX確實繳納過部分所得稅,但很可能沒有繳納給美國聯邦政府。例如一份文件披露,2021年SpaceX預計向外國政府繳納48.3萬美元所得稅,向州政府繳納7.8萬美元所得稅。文件報告在2020年和2021年另外繳納了6000美元所得稅,但沒有說明支付的對象。
有文件還顯示,SpaceX曾告訴投資者,在過往虧損等因素影響下,該公司「可能用不到部分或全部遞延所得稅資產」,這意味著它可能「永遠不需要繳納相關稅款」。
美國稅務專家表示,SpaceX從美國聯邦政府得到了大量合同,與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機構密切合作,卻可以避免繳納聯邦所得稅,這一爆料值得關注。
紐約大學法學院的稅法專家格雷格·波爾斯基(Gregg
Polsky)表示:「鑒於其凈營業虧損的規模,幾乎可以肯定該公司多年來沒有繳納任何聯邦稅款。由於規模如此之大,即使它近年來有正的應稅收入,它也不太可能納稅。」
報道指出,美國規模較大的科技公司,包括一些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司,通常都要繳納數十億美元的稅款。例如,美國微軟公司此前透露,預計上一財年需要繳納141億美元的聯邦所得稅。
SpaceX自創立以來,已經與美國聯邦機構簽署了數百份合同,包括與NASA簽訂的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合同,以及與美國情報機構簽訂的間諜衛星合同。其中一些合同可以在多年內產生可觀的收入。
《紐約時報》援引相關文件的數據稱,2020年,聯邦合同為SpaceX創造14億美元收入,佔到公司當年總收入的83.8%。2021年,聯邦合同為該公司帶來17億美元,佔到當年總收入的76%。
美國調查腐敗的非營利組織「政府監督項目」的執行董事丹妮爾·布萊恩(Danielle
Brian)認為,稅收優惠政策旨在鼓勵企業在困難時期繼續經營,SpaceX利用該政策是「古怪的」,「因為這顯然不是為一家做得這麼好的公司準備的」。
馬斯克今年6月曾表示,他預計SpaceX今年的收入可以達到155億美元,SpaceX的商業航天收入「有望超過明年NASA的總預算」。SpaceX稱,收入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與「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有關,該服務的用戶數量已增長至約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