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0 月

中國稀土管制,反而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建

中國稀土管制,反而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建

美國在川普政府主導下,正在加強關鍵礦產、稀土和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一間美國公司正在就稀土鑽探取樣/美聯社)

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對美祭出新一輪的稀土管控,該公告甚至顛覆交易的規則,指出「幾乎所有使用到中國稀土原料進行加工的下游產品,無論是在日本製造的精密馬達、在德國生產的風力發電機,還是在越南組裝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都將被納入中國的管制範圍。」中國商務部在4月4日就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鎦(中國翻譯為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本次新增管制銪、鈥、鉺、銩、鐿等5類中重稀土金屬、合金及相關製品,且同步擴大相關管制到最終用途。

由以上的新聞可以發現,17種稀土元素,未將鑭、鈰、鐠、釹、鉕這五種輕稀土元素列入管制名單,另外管制的力道直接到最終的使用端,必須要審查下游的產品,如此的影響就個人的觀察,可以從以下的觀點說明。

各國較易掌握輕稀土精鍊與回收技術

美國MP
Materials是美國唯一具備大規模稀土開採與加工能力的企業,核心聚焦永磁體關鍵原料釹與鐠,在美國推動供應鏈在地化與國防、新能源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中國以外最大稀土生產商的澳洲萊納斯(Lynas
Rare
Earths)在馬來西亞關丹設有稀土加工廠,主要產品包括釹與鐠等輕稀土元素專門提供高性能磁鐵所需,並積極布局鏑與鋱等重稀土的產能,期望鞏固在中國供應鏈以外的地位。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報導,為擺脫戰略礦物被中國長期壟斷,以確保產業自主權。法國與日本聯手宣布,將興建歐洲首座且規模為西方國家最大的稀土回收廠,預計最快於2026年底開始生產,可為歐洲汽車與風力發電等產業提供稀土材料。

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建

美國在川普政府主導下正在加強關鍵礦產、稀土和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包含有以下五家公司:一、Trilogy
Metals:2025年10月6日,美國戰爭部宣布投資3,560萬美元,收購加拿大礦產勘探開發公司Trilogy Metals
10%的股權;二、Critical Metals:美國政府在與Critical
Metals討論入股約8%,以讓其直接擁有格陵蘭島最大的稀土計劃權益;三、Lithium
Americas:美國能源部將透過認股權證獲得Lithium Americas 5%的股權,以及Thacker
Pass專案5%經濟股權;四、MP Materials:2025年7月,美國戰爭部收購了MP Materials
15%的股份;五、USA Rare Earth:該公司主要生產燒結釹磁鐵,此刻正與白宮談判入股事宜。

中國稀土的管制在近期內仍會對各國造成衝擊,但此舉亦早已提醒各國意識到稀土的戰略價值,加速各種方式與中國脫鉤。因此各國不僅會重啟本國稀土的供應鏈,同時會結合不同區域的國家產生同盟,分別負責關鍵礦物的開採或者精鍊;另外從都市採礦的概念出發,從廢棄3C產品與製造業的回收廢料,全球各個公司無不卯足全力期望透過循環回收的方式還原成所需要的關鍵礦物,例如:2021年日產(Nissan)汽車與早稻田大學合作,企圖從電動車零件回收稀土等技術。貴金屬材料回收廠賀利氏(Heraeus),啟動旗下稀土磁鐵回收工廠,預計每年可從報廢的電子產品中,回收釹鐵錋等稀土600至1,200噸。台灣優勝奈米科技在回收金銀銅錫等貴金屬的過程,也研發出少量提取過鏑、釹這類稀土金屬。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