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道說,本周,中國高層官員在北京閉門開會,謀劃在動蕩的世界中鞏固國家實力的方案。但有兩個重大問題籠罩著中國的未來,與會者無人敢公開提及:習近平將執政多久?他離任後由誰接替?
習近平已經掌權13年,權力集中程度前所未見,自毛澤東以來未有。
他沒有任何退位的跡象。然而,如果處理不當,他這樣一直幹下去,可能會埋下政治動蕩的種子。
他既未指定接班人,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每多執政一年,人們對「萬一他健康出狀況時誰將接班」的不確定就加深。而接班人是否會延續他的強硬路線,還是會有所緩和,也變得難以預測。
習近平面臨著長期執政者常見的難題。指定接班人可能會形成權力對立中心,削弱他的掌控力。但若始終未定接班人,又可能影響他留下的政治遺產,並引發中共高層的裂痕。
如今已72歲的習近平,若要物色接班人,極可能只能從更年輕、尚需歷練並贏得其信任的官員中挑選。
如果他最終決定指定接班人,忠於他本人及其路線,幾乎可以肯定將成為首要標準。他曾表示,蘇聯選用改革派戈爾巴喬夫是致命錯誤,最終導致國家解體。
本周五,中共軍方宣布開除九名高級軍官,指控他們腐敗和濫權,並將面臨起訴。習近平藉此明確表明,他對任何不忠都不會容忍。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尼爾·托馬斯表示:「習近平幾乎肯定意識到接班問題的重要性,但他也明白,一旦暗示接班人,勢必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在當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下,這些迫在眉睫的挑戰,可能會不斷壓過安排接班計劃的優先順序。」
在中國,關於習近平未來的猜測極為敏感,受到嚴格審查,可能只有極少數官員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外國外交官、專家和投資者正在密切關注本周一開始的中共中央四中全會,希望從中尋找線索。
此次為期四天的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閉門舉行,聚集了數百名中共高層官員。
這次會議預計將制訂並通過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習近平已將全球科技創新和先進位造領域的領先地位設為核心目標,這一目標預計將在會議中佔據重要地位。
他和中共官員堅信,中國發展的路徑將能戰勝特朗普推動的關稅和出口管控。
中國全國人大高層在上月發布的相關規劃報告中表示:「大國戰略競爭的核心,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只有大力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和整體國力,才能贏得戰略主動。」
理論上,如果習近平這次提拔更年輕的官員進入更重要職位,會議可能透露中國下一代領導層的動向。但許多分析人士預計,他將在2027年開啟預計的第四個任期後,甚至更晚才會做出實質安排。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中國政治的喬納森·曾說:「即便他本人暫時沒將此視為緊迫議題,隨著時間推移,他周圍的人也勢必會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哪怕他們自己不急於爭位,也會開始為自己屬意的人謀劃。」
習近平深知接班之爭可能帶來的衝擊。他的父親是中共高官,曾被毛澤東整肅。1989年民主抗議爆發時,習近平身為地方官員,親眼見證中共高層分裂如何導致局勢動蕩。最終,鄧小平罷免時任總書記趙紫陽,扶持江澤民為新的接班人。
中國戰略諮詢公司總裁、前美國情報官員克里斯托弗·約翰遜表示:「習近平長期研究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和蘇共歷史,深知接班問題是他必須認真思考的大事。」
目前,習近平似乎堅信,中國崛起取決於他繼續掌舵。他無視前任胡錦濤確立的有序退休先例,在2018年廢除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使自己得以無限期連任黨、國家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
但他每多掌權一年,要找到一個既年輕得足以長期執政、又有資歷能在他陰影下贏得權威的接班人,就變得更加困難。
他已經在中共最高權力機構政治局常委會安插進多名長期親信。這些人普遍已年過六旬,專家認為,他們很可能因年齡太大,不再是數年後可行的接班人。2007年習近平晉陞常委時年僅54歲,當時已被視為其未來接班的明確信號。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中國高層政治的學者史宗瀚認為,即便是在2027年中共下次黨代會上有望進入核心領導層的官員,年齡也可能偏大,難以成為習近平的接班人。
鑒於習近平極可能再執政一個任期甚至更久,他的繼任者很可能會是一位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官員,目前可能在地方政府或中央機構任職。
台灣政治大學研究中共的學者王信賢表示,中共確實正在提拔一些符合這一特徵的年輕幹部。
不過,習近平似乎也對那些未經磨鍊、未擔重責的官員心存顧慮。他曾警告說,官員看似細微的缺點,在危機時刻可能演變為嚴重威脅。用他的話說就是:「大壩上的小裂縫,可能導致整個崩塌。」
王信賢表示:「習近平對他人極度不信任,尤其是那些與他只有間接關係的官員。隨著他年紀增長,與可能接班人那一代的聯繫變得更少,這種不信任將變得更關鍵。」
專家認為,未來幾年,中共高層可能會變得更具流動性,習近平會反覆考察、淘汰潛在的接班人選。在幕後,他身邊的官員可能會展開更激烈的權力博弈,爭奪影響力和政治生存空間。
史宗瀚指出:「這將導致接班過程更加碎片化,因為他不可能只定一個人做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個候選集體,而這也意味著他們之間會爆發低層級的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