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3 10 月

“我与劫匪近在咫尺”:中国游客亲历卢浮宫大劫案现场

“我与劫匪近在咫尺”:中国游客亲历卢浮宫大劫案现场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法国巴黎,劫案发生后,游客聚集在卢浮宫外的广场上。受访者供图

“我与劫匪近在咫尺。”中国游客尼克(化名)没想到,一趟“朝圣蒙娜丽莎”的旅程,会变成一次近距离见证抢劫案的现场记录。

巴黎的清晨,气温骤降。卢浮宫刚向第一批游客敞开大门。塞纳河沿岸,一处不惹眼的位置,一架云梯顺着外墙缓缓升起,筹备着一场珠宝劫案。

据巴黎检方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上午约9时30分,四名伪装成施工人员的劫匪,从建筑物外部阳台潜入室内,敲碎阿波罗长廊的玻璃,盗走8件不可估量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法国王室珠宝,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7分钟。

多家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世纪大劫案”,认为其严重程度几乎可与1911年震惊世界的《蒙娜丽莎》失窃案相提并论。

当日,卢浮宫官网宣布闭馆。法国文化部在声明中表示,警方与文化财产犯罪办公室(OCBC)已成立联合调查小组。

见证劫案

10月19日8:10,25岁的中国留学生徐柏赫和同伴到达卢浮宫入口排队处,等待9:00展馆开放。门外排队的人还不多。徐柏赫做过攻略,9点的卢浮宫参观人数最少。

9:24左右,徐柏赫排到《蒙娜丽莎》跟前,这幅名作位于711号展厅,隔壁就是发生抢劫案的705号展厅——阿波罗长廊。两个展厅均属德农馆,中间就立着著名的胜利女神雕像。

阿波罗长廊始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是卢浮宫最具历史价值的展厅之一。这里珍藏着法国诸多王冠珠宝,长期被视为博物馆安保等级最高的核心展区。

同一时间,在匈牙利留学的中国学生杨尚达正在阿波罗长廊参观拍照,“刚拍完,离开那些展品差不多2到3分钟的时间,展馆就关闭了”。

杨尚达没有意识到,在他参观的同时,一场抢劫案已经以极快的速度结束了。

综合各方信息,四名劫匪分乘一辆配备升降平台的货车与两辆大型摩托车,货车从塞纳河岸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码头驶入,升降平台升至卢浮宫一层窗户处,劫匪使用切割机破窗进入阿波罗长廊,击碎两只展柜并威胁在场保安。随后,他们带着珠宝乘升降机离开,骑摩托车逃逸,整个过程持续约七分钟。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杨尚达没有听到机器切割的声音,只闻到一股烧糊的味道。

他回忆,当时展馆内只有十余人。自己快走到阿波罗长廊出口时,被突然告知展馆封闭,只得从其他展馆出来。现场没有警报、广播等警示音,只有工作人员在呼喊驱赶人群。

两位在卢浮宫做讲解业务的华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按照卢浮宫的应急措施,首要任务不是和歹徒对抗,而是立即疏散群众,保障安全。“毕竟才开门二十多分钟,刚通过安检的游客还不多。”一位讲解员说。

9:35,还不知道情况的徐柏赫在胜利女神像前,打开了视频镜头。与此同时,705号厅涌出来一帮游客,慌乱地下楼梯往外跑。徐柏赫跟随人群,边跑边录像。

“展馆的工作人员全都撵我们,让我们快走。”包括徐柏赫在内,很多游客一头雾水,“我们三步一回头,都好奇发生啥事了。”

卢浮宫阿波罗长廊,主要展品是法国王室珠宝。该图摄于2023年10月。视觉中国图

惊慌撤离

如今想起来,尼克还会后怕。当日9:29,尼克到达胜利女神像厅,后来他看新闻才得知,盗贼进入旁边阿波罗长廊行窃的时间,正是9:24到9:30之间。

当时,徐柏赫跑到达鲁阶梯中间,听到705号展厅方向发出“哐哐哐”的动静,“我以为有人开枪了”。

徐柏赫跟着人流顺着台阶往下跑,一些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则沿台阶往上跑。他看到两三拨警察和四个持枪军人也跟上去,一脸严肃。

9:40左右,他到达一处安全通道。常规状态下,这是双向通行的大门,事发后,工作人员既不让馆内游客外出,也不让在外等待的游客进入。

10:20左右,尼克还在博物馆内的另一方位,准备参观当日特展——法国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他看到工作人员神情紧张,用白布盖住展品,劝离游客,称博物馆已经关闭。尼克意识到有紧急情况发生,他的第一反应是恐怖袭击。

在馆内僵持了约一小时,徐柏赫最担心的,也是歹徒持枪行凶。“我和同伴就找一个正方形大理石柱,躲在后面。”同一个大厅里约有200名游客,有法国人找工作人员理论,试图出馆,但失败了。一位老太太害怕地哭出来,还有几位女游客拿拳头凿铁门发泄情绪。

10:40左右,博物馆开始放人。尼克回忆,工作人员用法语和英语反复喊话,要求游客离馆,但没人解释为什么。

撤离途中,拥挤的人流几度因为惊慌出现推搡,尼克称电梯口差点发生踩踏。“他们没让游客从主入口的大金字塔出去,而是从旁边几个小出口疏散。”

出了大门,徐柏赫心安了。外面已经围起警戒线,老远就能听到警笛呼啸的声音,两三拨军警陆续驶入卢浮宫区域。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法国巴黎,劫案发生后,卢浮宫外遗留的升降梯。受访者供图

紧急闭馆

10:40左右,在卢浮宫外排队的吴芳惠也看到了警车。她跟的八人团预约了10点的票,从9:40左右开始排队,很久队伍都没动。后来才知道,卢浮宫闭馆了,“没有任何警报,大家都在排队”。

“我差点就进去了。”与此同时,刘征也在入口排队之列,她自2022年起在卢浮宫做讲解员。

平时进卢浮宫,只需要三五分钟。事发当日,刘征带领6位中国游客却排了四十多分钟。原本是单向下行通道的安检口,逆向涌出来很多外逃的游客。

起初,刘征以为这是消防演练。在卢浮宫,偶然闭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另一位华人讲解员李桦也说,卢浮宫经常因为消防演习闭馆,演习结束后游客再入馆,讲解员们对此习以为常。

但李桦又隐隐发觉,这次不像是演习。在他的印象里,演习时,场馆所有方向的逃生门会全都打开。但这次,许多逃生门都没有开。

10:55,李桦带领游客团撤出卢浮宫。11:00左右,已经撤出的尼克,看到卢浮宫前的广场上清场完毕,游客全部被疏散到边界线外。他在网上搜索才确定,“不是恐袭,是抢劫案”。

6分钟后,尼克出于好奇,在塞纳河畔看到了那扇被盗贼打破的玻璃,盗贼使用的升降梯还没有被撤走。

“这种升降梯到处都有。”附近的中餐店老板刘锦勉说,那是法国人搬东西常用的工具,由一辆起重机承载,“一按,梯子就可以自动升上去。”

平日里,刘锦勉也在卢浮宫附近散步。他介绍,阿波罗长廊的位置“靠近(卢浮宫)背后角落,隐蔽一点”。

盗窃团伙使用的工具中,比梯子更显寻常的,是他们穿的维修人员服装。在刘征看见的照片中,有几人穿着黄色反光马甲,“对普通人来说,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工人,还是假冒的”。

两位受访的讲解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卢浮宫每年都会在不同区域做外墙粉刷和屋顶维护,即使有维修工出现,也不奇怪。

一位中国游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巴黎经常有维修工人出现在街道上,“当地人会开玩笑说,只要拿一部梯子,哪都能进去”。

综合各方信息,盗贼得手后,通过外部升降装置降至地面,随后骑上预先准备的小型电动摩托车逃离现场。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了盗贼遗留的作案工具,包括两台切割机、一具喷灯、汽油、手套和一部对讲机。

根据官方披露的清单,遭劫文物包括玛丽-阿梅莉王后的蓝宝石套装中的冠冕、项链和耳环,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中的项链和耳环,圣物匣式胸针,欧仁妮皇后的冠冕和大襟花胸针。

盗窃团伙起初偷了九件物品,其中一件欧仁妮皇后的皇冠在逃离时掉落。当警察在卢浮宫外围找到时,已经损坏严重。

“现场优先保护了游客,无人员受伤。”卢浮宫官网当日发布的公告称。

次日,卢浮宫继续关闭。经历了这件事,尼克很快离开法国。“这是我第一次看卢浮宫,算是看了历史,但我最近也不打算再去卢浮宫了。”

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该图及下图摄于2023年10月,卢浮宫阿波罗长廊。视觉中国图

欧仁妮皇后的冠冕和皇冠。

安保漏洞

卢浮宫闭馆后,讲解员们也停工了。刘征原本安排的四个讲解团,全部取消。“虽然门票都退了,但我们讲解员是按小时计酬,相当于口译性质的工作,损失也不小。”

刘锦勉经营着距离卢浮宫最近的中餐馆,只有一百多米。“他们(旅游团)进不去卢浮宫,就要改行程,就不在我这里吃饭。”他估计,取消的四个团将近有120人,一天下来少挣五六百欧元。

一位在卢浮宫内售卖翻译器的人来刘锦勉的餐厅吃饭,提及卢浮宫关门后,自己也没生意了。

巴黎检察官劳雷·贝科向媒体披露,卢浮宫馆长评估此次劫案造成的损失高达8800万欧元。劳雷·贝科强调,这一数字甚至无法与历史遗产遭受的损失相提并论。

实际上,卢浮宫馆长劳伦斯·德卡斯2021年9月上任时,就曾对内部安全严峻状况表示担忧,其认为卢浮宫博物馆“十分脆弱”,并向巴黎警察局发出警报,要求开展安全审计。

惊天劫案发生后,2025年10月20日,法国司法部长达曼宁公开承认,此事对法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博物馆安保方面,“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失败了”。多名法国政坛人士对国宝失窃表示痛惜,称是“国耻”。

法国审计法院20日发布的一份初步报告揭示了卢浮宫安全方面的缺陷。在被盗窃的阿波罗长廊和《蒙娜丽莎》所在的德农区,有三分之一的房间没有监控摄像头。在黎塞留区,四分之三的房间没有视频监控设备。五年来,博物馆仅额外安装了138个摄像头。审计法院指出,只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房间有至少一个摄像头。

刘锦勉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法国街头,很少能看到摄像头,只有道路监控用于测速。据刘征所知,卢浮宫外墙和周边街道也没有安装,馆内才会有部分监控。

卢浮宫一位安保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卢浮宫技术设备过时、维修一拖再拖,过去十年削减了190个安保和监控岗位。“多年来,我们多次警告,某些安保技术没有及时更新,某些设备没有及时维护,但却一再遭到拖延。”卢浮宫的安保工作因裁员受到影响,今年6月还发生过员工罢工,其间卢浮宫推迟开放。

两位中国留学生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出事前,现场的安保人员较少,“基本上没什么人,无非就是工作人员在那里看着,可能工作人员也不是很多”。

据刘征工作以来的观察,卢浮宫的安保工作较为宽松,只有对《断臂的维纳斯》雕塑、《蒙娜丽莎》画作这种顶级展品,才会安排四五名安保人员固定看守;对于大多数展品,只安排一两名工作人员坐在展厅门口维持秩序。

李桦介绍,卢浮宫馆内的工作人员是“多功能”的,他们可以给游客指路,应对紧急情况,有安保的意识和技能,但并非专门负责安保工作,“卢浮宫的安保外包给外边的公司,安保人员负责进门时检查随身物品,不会进入展厅”。

对于一些重要展品,如果游客靠得太近或者越过警戒线,会触发提示音。但大多数展品外围没有警戒线,也未安装玻璃罩。刘征介绍,卢浮宫的展览理念是,希望观众能尽可能近距离地欣赏艺术品,如果靠得足够近,可以清楚看到油画的纹理和笔触。“即便风险更高,他们依然选择一种开放的展示方式。”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0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继续闭馆。视觉中国图

重新开放

近年来,法国的博物馆已屡次成为盗窃者的目标。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博物馆盗窃案数量为9起,2024年达到了21起。过去一百多年,卢浮宫遭遇了多起盗窃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11年的《蒙娜丽莎》失窃案。

卢浮宫上一次有记录的盗窃案发生在1998年,法国画家卡米尔·科罗的画作《塞夫勒的道路》在白天被盗,至今仍未找回。

卢浮宫劫案发生后,2025年10月20日上午,法国内政部、文化部召开联合会议,要求各省省长“立即组织核查文化机构现有的安保设施”,并在必要时强化安保措施。

法国总统马克龙19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承诺追回文物并将作案者绳之以法,称“各地正竭尽全力实现这一目标”。

劳雷·贝科表示,巴黎检察官办公室目前正围绕两种主要假设展开调查。这起高度专业的犯罪很可能由有组织犯罪集团实施,其动机要么是受某位私人收藏家委托作案,要么是为了获取珠宝本身的贵金属与宝石,用于洗钱目的。

她称,如果劫匪是受雇行事,那么这些珍宝有较大可能被完好保存,直至被追回;反之,如果他们是独立行动,这些具有唯一性的历史文物则面临被拆解或熔化的巨大风险。

在闭馆进行安全检查后,卢浮宫已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重新对公众开放,但阿波罗长廊仍关闭。4名作案人员目前仍在逃,法国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身份,珠宝仍下落不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