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3 10 月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歷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歷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遊客聚集在盧浮宮外的廣場上。受訪者供圖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尼克(化名)沒想到,一趟「朝聖蒙娜麗莎」的旅程,會變成一次近距離見證搶劫案的現場記錄。

巴黎的清晨,氣溫驟降。盧浮宮剛向第一批遊客敞開大門。塞納河沿岸,一處不惹眼的位置,一架雲梯順著外牆緩緩升起,籌備著一場珠寶劫案。

據巴黎檢方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上午約9時30分,四名偽裝成施工人員的劫匪,從建築物外部陽台潛入室內,敲碎阿波羅長廊的玻璃,盜走8件不可估量歷史與藝術價值的法國王室珠寶,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7分鐘。

多家媒體將此次事件稱為「世紀大劫案」,認為其嚴重程度幾乎可與1911年震驚世界的《蒙娜麗莎》失竊案相提並論。

當日,盧浮宮官網宣布閉館。法國文化部在聲明中表示,警方與文化財產犯罪辦公室(OCBC)已成立聯合調查小組。

見證劫案

10月19日8:10,25歲的中國留學生徐柏赫和同伴到達盧浮宮入口排隊處,等待9:00展館開放。門外排隊的人還不多。徐柏赫做過攻略,9點的盧浮宮參觀人數最少。

9:24左右,徐柏赫排到《蒙娜麗莎》跟前,這幅名作位於711號展廳,隔壁就是發生搶劫案的705號展廳——阿波羅長廊。兩個展廳均屬德農館,中間就立著著名的勝利女神雕像。

阿波羅長廊始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是盧浮宮最具歷史價值的展廳之一。這裡珍藏著法國諸多王冠珠寶,長期被視為博物館安保等級最高的核心展區。

同一時間,在匈牙利留學的中國學生楊尚達正在阿波羅長廊參觀拍照,「剛拍完,離開那些展品差不多2到3分鐘的時間,展館就關閉了」。

楊尚達沒有意識到,在他參觀的同時,一場搶劫案已經以極快的速度結束了。

綜合各方信息,四名劫匪分乘一輛配備升降平台的貨車與兩輛大型摩托車,貨車從塞納河岸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碼頭駛入,升降平台升至盧浮宮一層窗戶處,劫匪使用切割機破窗進入阿波羅長廊,擊碎兩隻展櫃並威脅在場保安。隨後,他們帶著珠寶乘升降機離開,騎摩托車逃逸,整個過程持續約七分鐘。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楊尚達沒有聽到機器切割的聲音,只聞到一股燒糊的味道。

他回憶,當時展館內只有十餘人。自己快走到阿波羅長廊出口時,被突然告知展館封閉,只得從其他展館出來。現場沒有警報、廣播等警示音,只有工作人員在呼喊驅趕人群。

兩位在盧浮宮做講解業務的華人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按照盧浮宮的應急措施,首要任務不是和歹徒對抗,而是立即疏散群眾,保障安全。「畢竟才開門二十多分鐘,剛通過安檢的遊客還不多。」一位講解員說。

9:35,還不知道情況的徐柏赫在勝利女神像前,打開了視頻鏡頭。與此同時,705號廳湧出來一幫遊客,慌亂地下樓梯往外跑。徐柏赫跟隨人群,邊跑邊錄像。

「展館的工作人員全都攆我們,讓我們快走。」包括徐柏赫在內,很多遊客一頭霧水,「我們三步一回頭,都好奇發生啥事了。」

盧浮宮阿波羅長廊,主要展品是法國王室珠寶。該圖攝於2023年10月。視覺中國圖

驚慌撤離

如今想起來,尼克還會後怕。當日9:29,尼克到達勝利女神像廳,後來他看新聞才得知,盜賊進入旁邊阿波羅長廊行竊的時間,正是9:24到9:30之間。

當時,徐柏赫跑到達魯階梯中間,聽到705號展廳方向發出「哐哐哐」的動靜,「我以為有人開槍了」。

徐柏赫跟著人流順著台階往下跑,一些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則沿台階往上跑。他看到兩三撥警察和四個持槍軍人也跟上去,一臉嚴肅。

9:40左右,他到達一處安全通道。常規狀態下,這是雙向通行的大門,事發後,工作人員既不讓館內遊客外出,也不讓在外等待的遊客進入。

10:20左右,尼克還在博物館內的另一方位,準備參觀當日特展——法國畫家大衛的《馬拉之死》。他看到工作人員神情緊張,用白布蓋住展品,勸離遊客,稱博物館已經關閉。尼克意識到有緊急情況發生,他的第一反應是恐怖襲擊。

在館內僵持了約一小時,徐柏赫最擔心的,也是歹徒持槍行兇。「我和同伴就找一個正方形大理石柱,躲在後面。」同一個大廳里約有200名遊客,有法國人找工作人員理論,試圖出館,但失敗了。一位老太太害怕地哭出來,還有幾位女遊客拿拳頭鑿鐵門發泄情緒。

10:40左右,博物館開始放人。尼克回憶,工作人員用法語和英語反覆喊話,要求遊客離館,但沒人解釋為什麼。

撤離途中,擁擠的人流幾度因為驚慌出現推搡,尼克稱電梯口差點發生踩踏。「他們沒讓遊客從主入口的大金字塔出去,而是從旁邊幾個小出口疏散。」

出了大門,徐柏赫心安了。外面已經圍起警戒線,老遠就能聽到警笛呼嘯的聲音,兩三撥軍警陸續駛入盧浮宮區域。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盧浮宮外遺留的升降梯。受訪者供圖

緊急閉館

10:40左右,在盧浮宮外排隊的吳芳惠也看到了警車。她跟的八人團預約了10點的票,從9:40左右開始排隊,很久隊伍都沒動。後來才知道,盧浮宮閉館了,「沒有任何警報,大家都在排隊」。

「我差點就進去了。」與此同時,劉征也在入口排隊之列,她自2022年起在盧浮宮做講解員。

平時進盧浮宮,只需要三五分鐘。事發當日,劉征帶領6位中國遊客卻排了四十多分鐘。原本是單向下行通道的安檢口,逆向湧出來很多外逃的遊客。

起初,劉征以為這是消防演練。在盧浮宮,偶然閉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一位華人講解員李樺也說,盧浮宮經常因為消防演習閉館,演習結束後遊客再入館,講解員們對此習以為常。

但李樺又隱隱發覺,這次不像是演習。在他的印象里,演習時,場館所有方向的逃生門會全都打開。但這次,許多逃生門都沒有開。

10:55,李樺帶領遊客團撤出盧浮宮。11:00左右,已經撤出的尼克,看到盧浮宮前的廣場上清場完畢,遊客全部被疏散到邊界線外。他在網上搜索才確定,「不是恐襲,是搶劫案」。

6分鐘後,尼克出於好奇,在塞納河畔看到了那扇被盜賊打破的玻璃,盜賊使用的升降梯還沒有被撤走。

「這種升降梯到處都有。」附近的中餐店老闆劉錦勉說,那是法國人搬東西常用的工具,由一輛起重機承載,「一按,梯子就可以自動升上去。」

平日里,劉錦勉也在盧浮宮附近散步。他介紹,阿波羅長廊的位置「靠近(盧浮宮)背后角落,隱蔽一點」。

盜竊團伙使用的工具中,比梯子更顯尋常的,是他們穿的維修人員服裝。在劉征看見的照片中,有幾人穿著黃色反光馬甲,「對普通人來說,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工人,還是假冒的」。

兩位受訪的講解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盧浮宮每年都會在不同區域做外牆粉刷和屋頂維護,即使有維修工出現,也不奇怪。

一位中國遊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巴黎經常有維修工人出現在街道上,「當地人會開玩笑說,只要拿一部梯子,哪都能進去」。

綜合各方信息,盜賊得手後,通過外部升降裝置降至地面,隨後騎上預先準備的小型電動摩托車逃離現場。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了盜賊遺留的作案工具,包括兩台切割機、一具噴燈、汽油、手套和一部對講機。

根據官方披露的清單,遭劫文物包括瑪麗-阿梅莉王后的藍寶石套裝中的冠冕、項鏈和耳環,瑪麗-路易絲王后的祖母綠套裝中的項鏈和耳環,聖物匣式胸針,歐仁妮皇后的冠冕和大襟花胸針。

盜竊團伙起初偷了九件物品,其中一件歐仁妮皇后的皇冠在逃離時掉落。當警察在盧浮宮外圍找到時,已經損壞嚴重。

「現場優先保護了遊客,無人員受傷。」盧浮宮官網當日發布的公告稱。

次日,盧浮宮繼續關閉。經歷了這件事,尼克很快離開法國。「這是我第一次看盧浮宮,算是看了歷史,但我最近也不打算再去盧浮宮了。」

瑪麗-路易絲王后的祖母綠套裝。該圖及下圖攝於2023年10月,盧浮宮阿波羅長廊。視覺中國圖

歐仁妮皇后的冠冕和皇冠。

安保漏洞

盧浮宮閉館後,講解員們也停工了。劉征原本安排的四個講解團,全部取消。「雖然門票都退了,但我們講解員是按小時計酬,相當於口譯性質的工作,損失也不小。」

劉錦勉經營著距離盧浮宮最近的中餐館,只有一百多米。「他們(旅遊團)進不去盧浮宮,就要改行程,就不在我這裡吃飯。」他估計,取消的四個團將近有120人,一天下來少掙五六百歐元。

一位在盧浮宮內售賣翻譯器的人來劉錦勉的餐廳吃飯,提及盧浮宮關門後,自己也沒生意了。

巴黎檢察官勞雷·貝科向媒體披露,盧浮宮館長評估此次劫案造成的損失高達8800萬歐元。勞雷·貝科強調,這一數字甚至無法與歷史遺產遭受的損失相提並論。

實際上,盧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斯2021年9月上任時,就曾對內部安全嚴峻狀況表示擔憂,其認為盧浮宮博物館「十分脆弱」,並向巴黎警察局發出警報,要求開展安全審計。

驚天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法國司法部長達曼寧公開承認,此事對法國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在博物館安保方面,「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失敗了」。多名法國政壇人士對國寶失竊表示痛惜,稱是「國恥」。

法國審計法院20日發布的一份初步報告揭示了盧浮宮安全方面的缺陷。在被盜竊的阿波羅長廊和《蒙娜麗莎》所在的德農區,有三分之一的房間沒有監控攝像頭。在黎塞留區,四分之三的房間沒有視頻監控設備。五年來,博物館僅額外安裝了138個攝像頭。審計法院指出,只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房間有至少一個攝像頭。

劉錦勉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法國街頭,很少能看到攝像頭,只有道路監控用於測速。據劉征所知,盧浮宮外牆和周邊街道也沒有安裝,館內才會有部分監控。

盧浮宮一位安保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盧浮宮技術設備過時、維修一拖再拖,過去十年削減了190個安保和監控崗位。「多年來,我們多次警告,某些安保技術沒有及時更新,某些設備沒有及時維護,但卻一再遭到拖延。」盧浮宮的安保工作因裁員受到影響,今年6月還發生過員工罷工,其間盧浮宮推遲開放。

兩位中國留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出事前,現場的安保人員較少,「基本上沒什麼人,無非就是工作人員在那裡看著,可能工作人員也不是很多」。

據劉征工作以來的觀察,盧浮宮的安保工作較為寬鬆,只有對《斷臂的維納斯》雕塑、《蒙娜麗莎》畫作這種頂級展品,才會安排四五名安保人員固定看守;對於大多數展品,只安排一兩名工作人員坐在展廳門口維持秩序。

李樺介紹,盧浮宮館內的工作人員是「多功能」的,他們可以給遊客指路,應對緊急情況,有安保的意識和技能,但並非專門負責安保工作,「盧浮宮的安保外包給外邊的公司,安保人員負責進門時檢查隨身物品,不會進入展廳」。

對於一些重要展品,如果遊客靠得太近或者越過警戒線,會觸發提示音。但大多數展品外圍沒有警戒線,也未安裝玻璃罩。劉征介紹,盧浮宮的展覽理念是,希望觀眾能儘可能近距離地欣賞藝術品,如果靠得足夠近,可以清楚看到油畫的紋理和筆觸。「即便風險更高,他們依然選擇一種開放的展示方式。」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0日,法國巴黎,盧浮宮繼續閉館。視覺中國圖

重新開放

近年來,法國的博物館已屢次成為盜竊者的目標。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法國博物館盜竊案數量為9起,2024年達到了21起。過去一百多年,盧浮宮遭遇了多起盜竊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11年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盧浮宮上一次有記錄的盜竊案發生在1998年,法國畫家卡米爾·科羅的畫作《塞夫勒的道路》在白天被盜,至今仍未找回。

盧浮宮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上午,法國內政部、文化部召開聯合會議,要求各省省長「立即組織核查文化機構現有的安保設施」,並在必要時強化安保措施。

法國總統馬克龍19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承諾追迴文物並將作案者繩之以法,稱「各地正竭盡全力實現這一目標」。

勞雷·貝科表示,巴黎檢察官辦公室目前正圍繞兩種主要假設展開調查。這起高度專業的犯罪很可能由有組織犯罪集團實施,其動機要麼是受某位私人收藏家委託作案,要麼是為了獲取珠寶本身的貴金屬與寶石,用於洗錢目的。

她稱,如果劫匪是受雇行事,那麼這些珍寶有較大可能被完好保存,直至被追回;反之,如果他們是獨立行動,這些具有唯一性的歷史文物則面臨被拆解或熔化的巨大風險。

在閉館進行安全檢查後,盧浮宮已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重新對公眾開放,但阿波羅長廊仍關閉。4名作案人員目前仍在逃,法國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身份,珠寶仍下落不明。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