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當今奇人周興和》勵志小說連載之三十一 ● 獨樹一幟的主張

周興和依然不說話,沉默。

時間過了將近1分鐘,正在會議主持者和與會者更感到疑惑之際,周興和才接著剛才的話又講了起來:

「今年5月15號到5月18號,政府的禁煙令,電台、報刊鋪天蓋地地宣傳,禁止農民燒秸稈。5月18日,《華西都市報》報道,《農民吃了豹子膽,秸稈照燒不誤》;《成都商報》報道,《成都周邊依然狼煙四起》。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兩個報社的記者,都是坐我的車去採訪的。」周興和停了停,又接著講道,「就在那幾天,每到晚上,成都周邊有上萬人的執法禁燒隊伍,分布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我送記者採訪走到雙流縣的金花村,看見了數十堆秸稈依然還在燃燒。20多個執法隊員趕到現場,農民看見記者和執法隊伍來了,趕緊把火撲滅了。執法隊員見人家撲滅了火堆,當然無話可說,因為政府的《通告》上並沒有說,要把焚燒秸稈的農民都抓起來呀!……

「可,我把車開出不到5公里,我未徵求記者們的意見,又將車調頭回到了剛才的現場,看到的是這樣一個鏡頭:農民又在逐堆點火了!記者們當即拍下了這些畫面……」

這哪裡是在介紹他們的科研生產項目,這是在給大家講題外的故事呀!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會場里竟然靜悄悄的,似乎台上的領導和台下的聽眾對他講的故事都還挺感興趣。

「我和記者們採訪的第二個地點,是在雙流機場附近。一位老農民在他的麥田裡點燃了7堆秸稈。記者和執法隊員前去質問他:『禁煙令你知不知道?』老農答道:『知道。』執法隊員問:『電視報紙上講的焚燒秸稈的危害你曉得不?』老農答:『曉得。』這位老農一邊說一邊繼續點燃了第8堆、第9堆、第10堆秸稈。記者趕緊拍下了這些畫面。執法隊員火了,真想立即把這位頑固不化的老農民抓起來。這個老農見此情形,竟不慌不忙地上前對執法隊員們說:『其實我也不是要跟政府作對,也是不想燒的。但春種季節性很強,15天之內不能把秧苗插下去,就會影響我一家今年的吃飯問題呀!如果我把秸稈堆在房前屋後,不但費時費工,還容易引起火災。你們來了這麼多人,我把秸稈送給你們,你們把他搬走,我就不燒了。

「執法隊員聽了老農一番話,也真是無可奈何。是呀,老農民說得並沒錯。成都周邊每年幾百萬噸秸稈往哪裡堆放呢?是堆在省政府大樓,還是堆在市政府大院呢?作為一個人民的政府,首先就應該為農民的秸稈找出路。目前處理秸稈最大的能力是機耕還田,埋在地里腐爛為肥,但這樣做依然存在不少隱患。秸稈埋下田,要一年才能腐爛,秧苗在秸稈上會死亡,麥草浮在水面上,會把一些秧苗蓋死。這樣不但不會增加有機肥的肥效,反而會讓糧食減產;農民下田插秧薅秧,時有傷手傷腳現象;用玉米稈麥草稈作豬牛的飼料,用量很小,根本沒有蛋白質營養;另外很多處理秸稈的技術操作性並不強……」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與會者都靜靜地想聽下文。

「是呀,面對這樣的局面,該怎麼辦呢?」周興和停了一兩秒鐘,接著說道,「我們公司研究的秸稈建材,集秸稈收購、秸稈粉碎、加工成產品、秸稈變牆材、裝飾材料為一體,不但能美化城市,還能保護耕地,完全可以形成一整套的示範工程……」

「哎呀,對不起。」周興和說到這裡,抬起手腕看了看錶,抱歉地大家說,「我還有很多話沒說完,但時間快到了……」說完,他毫不猶豫地起身就要往台下走去。

「你等等。」主持會議的蔣民寬代省長叫住了周興和,開口說話了,「今天的會議時間延長,讓他繼續把話說完。」

周興和只好回過身來,歉意地對大家點點頭,重新坐下,繼續他的發言。他講到:如果用秸稈生產建材,能增加多少人員就業,農民能增加多少經濟收入。他肯定地說,農民賣秸稈的錢,完全可以交夠提留款和農業稅了!周興和的發言,沒有空話廢話,完全是用數據說話。最後,他說:「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我們農村的農田裡,每年要生產兩季秸稈,農民每畝田的秸稈能賣200多塊錢,到那時你們政府再做宣傳請農民燒掉秸稈,農民會說,我家有7畝田,就相當於要燒掉1000多元錢啊,我們又不是瘋子,把這麼多錢燒掉了幹什麼!到那時,我們就可以真正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徹底根治這貽害無窮的後患了!」

周興和的發言時間持續了53分鐘。蔣代省長不時輕輕點著頭,急切地用筆在本上紀錄著。周興和的發言完了,會場竟靜默了幾分鐘,似乎大家還沉浸在他為人們描繪的徹底根治秸稈焚燒的情景之中。

據省委的同志講,當天晚上,省委書記謝世傑用電話向朱鎔基總理彙報了研討會的情況。朱總理聽了四川領導的彙報後,很高興地說:用秸稈生產建材,這個方案很好嘛,但你們要抓緊落實!

當天晚上的電視新聞中,周興和發言的鏡頭反覆在熒幕上出現,也算是出盡了風頭吧!(作者:舒德騎)

轉自:http://www.rmfzjj.net/shehui/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