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9 10 月

談判之外 紐時:習近平設法讓川普對台灣議題表態

談判之外 紐時:習近平設法讓川普對台灣議題表態

川習會登場在即,兩人除了貿易之外,是否會談及台灣議題,成為外界觀察焦點之一。(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當前美中貿易戰正熾的背景之下,將於30日在韓國登場的「川習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否能在會場中緩解急遽惡化的國際貿易緊張情勢,成為各界最為矚目的焦點,在此同時,分析人士也認為習近平恐利用這個機會,迫使川普表明對台灣的立場,使台灣是否成為貿易戰籌碼一事備受關注。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雖然川普(Donald
Trump)曾經明確表示,就算習近平有意施加壓力,但是他在韓國舉行的會談中,只想聚焦在貿易議題之上,不過這樣的立場也帶出了一個關鍵的癥結,就是美方對台灣的支持是否是個能被端上檯面討論的議題?由於川普時不時地會對台灣傳達出較為負面的看法,因此分析人士認為,中方官員在此次以及之後的會議或談判中,都會想辦法讓川普表明他的立場。

  削弱美國總統對台支持力道 是北京重要目標

專家認為,習近平希望川普明確表達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與過往歷屆美國政府相呼應的立場,由於北京常年以來指控華府實際上都在鼓勵台灣走向獨立,因此由美國總統所傳達的明確訊息,將是中方所樂見的。

報導指出,台灣對於美國的政治與軍事支持極為依賴,因此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所傳達出、對台支持力道有所減弱的訊息,無疑都會成為北京在未來任何討論定下基調的依據,且如若川普說出美國「反對」台灣獨立,更會讓北京視為是一次大勝利。

  美國總統若在台灣問題立場退縮 將使中國得寸進尺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在一份與其他專家合著、分析台灣議題在川習會談中的地位的分析報告之中,表示「一旦傳達出對中國方面有利的詞語,就會被北京視為新的底線」,且「中方會試圖要求之後繼任的美國領袖遵循該原則」。

對中國而言,川習兩人30日的會面,為之後更加正式的峰會奠定了基礎,川普在此之前曾經表示打算在明年初訪問中國,也希望在華府接待習近平,因此塞克斯認為「中國可能在這中間看到了推進目標的順序,首先達成某種貿易戰停火的共識,並且開始緩解局面,而後就能進展到更大的地緣政治議題」,且「台灣就是其中的核心」。

  川普對台態度忽冷忽熱 成為最大不確定因素

報導認為,川普在今年初重返白宮之後,其行政團隊縮減了與台灣之間往來的規模,首先是拒絕賴清德總統在出訪中南美友邦期間過境紐約,其後則是將美台之間國防官員的會議地點,從華府近郊移往阿拉斯加,且層級也被調降。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研究主管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前述發展讓中方認為美國對台政策,終將朝著對北京有利的方向前進,「由於北京認為實力的天平正在往中國一方傾斜,因此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將隨著時間而趨於淡化」。此外,川普也曾多次抱怨台灣在國防領域的挹注太少,且在半導體的生產握有不公平的主導地位。

於此同時,川普也強調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一次記者會中更表示「就目前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權,其他國家連美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並且強調「沒有人會輕忽這個事實」。因此,報導認為在川普的計算中,採取和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在1998年出訪中國期間近似、諸如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論調,有可能換來北京在貿易談判更為配合、包括在稀土出口管控措施有所讓步的回應。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則認為,對於習近平而言,川普「至少應傳達出,能夠理解中方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強調習「需要確保川普不會在台灣議題之上,令他感到措手不及」。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