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10月28日晚),OpenAI 宣布完成公司結構重組,估值鎖定 5000
億美元。這不僅意味著其多年的「營利」與「非營利」矛盾得以破解,更為公司的未來鋪就了一條清晰而穩固的跑道。這場重組大戲,終於錘音落定。
簡單來說,OpenAI 現在分為兩大組成部分,一家是非營利組織,稱為OpenAI 基金會(OpenAI
Foundation),另一家則是公益性營利性組織,OpenAI 集團(OpenAI Group
PBC)。
OpenAI 基金會將持有 OpenAI 集團的股權,所有股東按比例分得 OpenAI 集團的股份,OpenAI
基金會未來將花費 250 億美元投入到 AI 健康以及 AI 基礎設施建設研究。
OpenAI 集團,則主要專註於籌集資金和商業化,讓 OpenAI 有足夠的資金支撐 AI
研發成本、人才成本,以及技術推廣應用的費用。
OpenAI 在官宣公告中明確強調,無論是 OpenAI 基金會還是 OpenAI
集團,它們的使命都是確保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
截至重組結束,OpenAI 基金會持有 OpenAI 集團 26% 的股權,根據 OpenAI 公益集團的當前估值,價值約為
1300 億美元。微軟持有OpenAI集團約 27% 的股份,其餘 47% 由現任和前任員工和投資者持有。

OpenAI 現有股東持股比例來源:極客公園製圖
01
三步妙棋,讓 OpenAI 走出重組困境
事實上,除了 26% 股份外,OpenAI 基金會還持有一份未來的認股權證。OpenAI 提到,當 OpenAI
集團的估值達到特定門檻時,OpenAI 基金會獲得OpenAI 集團的額外股份。
換句話說,OpenAI對所有的投資者們立下了一份「對賭協議」。如果 OpenAI 集團的股價在 15
年後上漲達到十倍,也就是達到5萬億美元,OpenAI 基金會將獲得大量額外股權。
其實,這份認股權證設置得十分巧妙,也是 OpenAI 的第一步妙棋。
15 年時間內 10
倍估值的目標,不但表達了公司的積極信心,激勵所有人,而且由於這份認股權證是一份未來權益,行權前並不會稀釋現有的股東權利,巧妙地避開了現有股東的擔憂之處。
通過這份認股權證,OpenAI
集團的商業成就將能夠直接「輸血」給非營利基金會,使其成為公司長期價值的最大受益者。這一招,不僅從根源上解決了「追求利潤」與「堅守使命」對立的內部困境,有效穩住了團隊軍心,更構建了一個「以商業成功滋養公益使命」的可持續閉環,實現了二者的強力綁定。
此次調整的第二步妙棋則在於股權簡化制度。重組後,OpenAI
集團的所有股權持有人都擁有相同類型的傳統股票。將股權結構簡化為傳統股票制度,不但能夠讓所有股東都有相同的股權,消除了以往複雜結構中公司對投資回報的限制,讓公司對外部投資更具吸引力,也為員工和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價值增長預期。可以說,這一步,無疑是為接下來的
IPO 道路清除障礙。
此次調整的第三步妙棋在於和微軟的合作方式。儘管 OpenAI
在官宣博客以及直播中並未過多提及微軟,但老夥伴微軟卻專門講了一下這次重組將會對 OpenAI 與微軟之間的合作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是脫鉤。微軟現在可以獨立選擇是否與第三方合作開發 AGI,而 OpenAI 現在也可以與第三方聯合開發一些產品。
其次是合作。OpenAI 仍然會是微軟的前沿模型合作夥伴。微軟表示,OpenAI 模型和產品的知識產權將延長至 2032
年,並涵蓋未來可能出現的AGI 模型。但 OpenAI 的消費級硬體不包含在微軟的知識產權範圍內。與此同時,微軟還表示 OpenAI
已同意以 2500 億美元的增量購買 Azure 服務,但微軟將不再擁有作為 OpenAI 計算提供商的優先購買權。
最後是與微軟的解約時機。微軟表示當 OpenAI 聲稱其已達到 AGI 時刻之前,兩家公司之間的收入分成協議將一直有效。
插個題外話,微軟絕對是此次 OpenAI 估值飆升路上最賺的投資人,它以不到 150 億美元的投入,撬動了近 10
倍的資本回報,並且穩穩駕馭著 AI
革命浪潮,並將關鍵的盟友轉化為自身雲業務的長期潛在大客戶。無論未來如何演變,微軟已憑藉此次重組,將其立於不敗之地。10 月 29
日,微軟美股早盤一度漲超 4.1%,現漲幅收窄至 2% 附近,市值超過 4 萬億美元。
說回來,此番資本重組的「三步妙棋」,一舉破解了 OpenAI
在營利與非營利之間的治理難題,不僅贏得了董事會的一致批准,更獲得了加州與特拉華州監管機構的關鍵背書。最終,這一方案成功凝聚了股東、投資人及內部團隊的共識,並贏得了監管與司法體系的認可,堪稱公司治理史上的一項「多贏」範本。
02
OpenAI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除了官方博客以外,OpenAI CEO Sam Altman 還拉了兩位董事會核心成員開了場 90 分鐘的直播,描述未來
OpenAI 會做什麼。
隨著 Sora 模型的迭代和 AI 瀏覽器 ChatGPT Atlas 的推出,OpenAI
的產品線越來越豐富。OpenAI 到底想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產品矩陣?這一次,Sam Altman
也通過一張產品矩陣圖給出了比較明確的回答。「傳統上我們的一些產品表現為ChatGPT內部的 AI
超級助手。但我們不會僅僅停留在自身進化,而是要成為一個平台,讓其他人可以在其上構建。」Sam Altman
提到,希望 OpenAI 成為一個平台,一條通往「AI
雲」的道路。他還談到自己的理念來自於比爾·蓋茨的名言:當你平台上構建者所創造的價值超過平台構建者本身時,你才算建立了一個平台。因此,明年
OpenAI 希望通過技術、用戶群以及構建的框架,讓全世界都能在其上構建出色的新公司、服務和應用程序。

想要做到這樣的平台,Sam Altman
認為至少要做到兩點原則性條件,第一是用戶自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AI
滿足自己的需求。第二是隱私保護,他認為世界需要以一種不同於以往技術的方式來思考隱私問題。當用戶與
AI
交流時,像與醫生、律師、配偶交談一樣,會分享生活中最私密的細節,這也意味著公司需要強大的技術保護來保障這種隱私,但同時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

同時,另一位 OpenAI 發言人也提到一些對 AI 病毒的預防對策。他提到隨著 AI 進步,某些壞人可能利用 AI
製造人為的病毒。那麼,在安全層面,就需要建立一個「AI 韌性層」,緩解病毒的傳播,確保模型阻止與病毒邏輯相關的查詢。但即使
OpenAI 阻止了它,有人很可能使用其他不同的模型仍然能夠製造出他們的病原體。所以,OpenAI 希望在問題發生時,「AI
韌性層」具備快速響應能力,並推動在不同模型之間建立一個協同聯防的生態體系。
至於為什麼要投入 250 億美元去研究AI醫療和 AI 基建?Sam Altman
提到有可能在 2026 年看到模型會得到一些小的研究發現,到 2028 年,有可能做出中等甚至可能更大的發現。「誰知道 2030 年和
2032 年會是什麼樣子?如果 AI
能像過去那樣持續推動科學進步,我們認為未來可能會非常光明,但人類能夠在這個未來中選擇前進的道路也是至關重要的。」他說到。

有關 AI 基建部分的討論簡單總結分為兩點:一是,Sam Altman 對目前 AI
基建的進展還算比較滿意,但是算力的成本支出仍然很高。二是 OpenAI 在和與
AMD、博通、谷歌、微軟和英偉達、甲骨文、軟銀等許多其他公司合作過程中,試圖降低算力成本,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想要實現
AGI,算力成本還需要繼續下降。

此外,在兩個公司核心董事上,OpenAI 基金會將會由董事會管理,董事會由獨立董事 Bret Taylor(主席)、Adam
D\’Angelo、Dr.Sue Desmond-Hellmann,博士 Zico
Kolter,美國退休陸軍將軍保羅·M。Nakasone、Adebayo Ogunlesi、Nicole Seligman 和
Larry Summers 以及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組成。
OpenAI 基金會獨家持有的特殊投票權和治理權,OpenAI 基金會將任命 OpenAI
集團董事會的所有成員,並可以隨時更換董事。所有現任 OpenAI 基金會董事也將擔任 OpenAI 集團董事會成員。
OpenAI 基金會下設安全和安保委員會(SSC)為包括 OpenAI 集團在內的所有 OpenAI
的安全和安保實踐提供治理。SSC 主席博士 Kolter 將專門在 OpenAI 基金會董事會任職,也就是說 Kolter
會擔任無投票權的觀察員。
在資本重組後一年內,第二位基金會董事也將轉為專門在基金會董事會任職,並擔任 OpenAI 集團董事會的無投票權觀察員。
03
現場接受網友拷問?!
Altman揭示 GPT 6 新進展
在現場,Sam Altman 還設置了讀評論環節,抽取在線一些比較有趣的高贊評論進行回復。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有三個,有關
GPT-6、AGI、以及收入的問題。
首先是有關於 GPT 6 什麼時候來?Sam Altman 說現階段,OpenAI
花了很多精力在解決系統集成、介面或知識產權的問題上,並展示出一些成果。基礎模型上,GPT 5
是增強了模型預測能力,在這些應用能力提升後,很多變化會在五年甚至兩年內發生。因此,當 GPT 6 出來時候,很難說這會是一個像是
GPT 3 到 GPT 5 的突破,還是說會是某些特定方面的升級,這可能需要 OpenAI
去內部規劃,建立規則,增加投入,以及制定具體計劃。從目前來看,GPT 6 可能是下一個出現重大升級的場景。
其次,Sam Altman 還討論了目前在通往 AGI
路上的進展、思考以及下一步。首先是,Sam Altman 在直播過程中比較坦誠地提到目前並沒有看到清晰通往 AGI
的道路。但他們嘗試通過一個 OpenAI 賬戶將能夠接 AI
世界,構建出海量的應用。而且,系統應該擺脫要某些限制,在收到通知後能自動運行。目前,他們還在思考 AI
到底應該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AI 要如何加速未來 AI 系統的開發?未來的 AI
系統會是什麼樣子?「到明年某個時候,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能夠自動執行大型研究項目的系統,相當於一名研究員的水平。」Sam
Altman 說:「但ChatGPT發布整整 5 年後,我們能擁有一個真正合格的 AI
研究員水平。」
Sam Altman
還覺得未來人與AI的對齊將會是關鍵的一步。「這個智能體是否與人類互動?它如何與人互動?它的可靠性如何?AI
目前能否校準預測,使其在簡單任務上可靠?並能處理我正在使用的環境?」他覺得,除了認知對齊以外,價值對齊也很重要。「AI從根本上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它能否遵循一些高級原則?當被賦予不明確或相互衝突的目標時,它會怎麼做不危害人類。」Sam
Altman 提到 OpenAI 內部正在做很多研究,目前有了一些初步成果,正在嘗試轉化結果。為了達到這一點,OpenAI
最新思考是,設置一個「通道衝突」,主要通過在訓練中有意不監督模型的特定內部推理過程,以保留其思維軌跡的真實性,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模型的內在運作機制。
最後有關OpenAI的收入方面,Sam Altman
認為最終需要達到萬億美元級別的收入。「這必須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收入。但我認為消費者確實會接受,而且不僅僅是通過訂閱,我們還會有硬體設備以及大量其他產品。我們需要在科學領域實現
AI發現,並挖掘所有那些尚未開發的高潛力可能性。隨著我們在這些方面取得更多進展,我們將會相應增加AI基礎設施的投入。」
整體來看,OpenAI 對內已展現出對產品路線、收入模式與商業閉環的成熟思考;對外已經對AI
融入社會的複雜命題,展開了多元化的探索。此次重組大戲順利收官,不僅清除了一些舊有障礙,更將其轉化為了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優勢。
可以看出,一個更強大、更專註的 OpenAI 即將開啟屬於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