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9 10 月

天價「高壓電療儀」瞄準老年人:號稱「腫瘤都能摘出來」

看著母親花費近4萬元買回家的「方盒子」,劉晨欲哭無淚。

這款「方盒子」學名「高壓電位治療儀」。米白色外殼,體積近似鞋盒。通過導線連接坐墊,接通電流,入座即開始「治療」。今年70多歲的母親,在鄰居的推薦下,前往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科治好門店體驗。在店員不斷暗示能「包治百病」後,母親用養老錢買下了機器。

劉晨母親的遭遇不是孤例。社交平台上,不少投訴科治好高壓電位治療儀「騙錢」的帖子,從十多年前一直到現在。購買者多是兒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起初進店免費體驗,遭受虛假宣傳、洗腦、打感情牌、飢餓營銷等套路後,最終「鐵了心要買」「怎麼勸都沒用」。

今年10月,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丰台區和海淀區的多家科治好門店,發現每家店平均每天接待超過100人次體驗,來者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在店員口中,「方盒子」的適用人群包括鼻炎、「三高」、腰椎滑脫、心血管病和帕金森病患者。無論慢性病還是疑難雜症,使用後都「有效果」。

事實上,作為第三類醫療器械,科治好門店在售的高壓電位治療儀被嚴格管控,「該產品在醫療機構中使用,用於緩解頭痛、肩酸背痛、失眠和慢性便秘癥狀。」醫療器械註冊證上寫道。

「上述行為涉嫌虛假宣傳,這是高壓電位治療儀市場中的常見問題之一。」醫療器械質量法規專家李弘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具有較高操作風險的醫療器械,由未經專業培訓的老人在家自行操作,或因操作不當造成頭暈、昏厥等傷害,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

天價「高壓電療儀」瞄準老年人:號稱「腫瘤都能摘出來」

▲10月20日,北京市海淀區羅庄南里宏嘉麗園科治好門店內,內間擺放著高壓電位治療儀,它通過導線連接坐墊,體驗者入座便開始「治療」。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門店以免費體驗引流,涉嫌違規使用醫療器械

10月中下旬的北京,清晨氣溫接近零攝氏度。位於丰台區鎮國寺北街附近的科治好門店外,老人們排起長隊。有人拎著菜籃,有人領著剛學會走路的孫子。

一名20歲出頭的店員迎來送往,剛攙著腿腳不便的叔叔進屋休息,又給在寒風中搓手的阿姨送去熱水。「別著急,大家都有座位。」

這樣的場景,新京報記者在北京的多家科治好門店都看到過。這些門店選址多在小區、中小學附近,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間分成內外兩間,外間用來接待排隊者,內間可以容納20餘人同時體驗治療儀。

門店每天會舉辦十餘場體驗活動,每場半小時。在如同教室般的內間里,店員會先在白板上寫下今日接待人數和首次體驗人數,並強調免費體驗後,一定要向周圍的人推薦科治好,儘可能帶「新朋友」來試試。

據店員介紹,科治好總部位於深圳,至今已創立25年,北京分公司成立24年。而老人正在體驗的Rp-9000高壓電位治療儀,是一款「利用自然元素中的電場,調節體能,平衡機理,運用自然健康法進行健康管理」的治療儀。

新京報記者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現,有近20款註冊在案的高壓電位治療儀,包括10款進口醫療器械、9款境內醫療器械。科治好門店在售的儀器由深圳市科治好連鎖有限公司代理,註冊人為「波羅電氣有限公司アポロ電気株式會社」,註冊證編號為「國械注進20153093345」。

科治好官網顯示,該儀器的正負電位輸出比為1:5,有局部和全身兩種輸出模式,分高低兩檔電位。全身模式下,強檔峰值電壓可達9000V。

儀器正面配有一塊顯示屏和7個操作鍵,主要負責開關電源、切換強弱檔以及切換全身或局部輸出模式。屏幕上,綠色條幅的長度表示峰值電壓的強弱,右上角顯示預定工作時長,最短10分鐘,最長8小時。

介紹過公司和產品,店員開始講課。店員宣稱該儀器市場認可度很高,多次獲評「全國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企業」稱號。

記者在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官方網站檢索到,該企業在2022、2024和2025年曾參與「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活動,只是發布了承諾公告,稱將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

與此同時,該公司不斷被曝出負面問題。2022年,廣州市科治好連鎖有限公司因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被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21萬元罰款。2024年,深圳市科治好連鎖有限公司被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處以警告的行政處罰。2025年7月,中國新聞網曝光科治好暗示包治百病、鼓動老年人購買儀器等情況。

店員還稱,體驗者和購買者中,不乏市場監管、衛健委、公安等政府部門的退休幹部及家屬,「如果不正規,他們不來查封我們?」

不少老人表示,雖然無法查證是否真有上述人員來體驗購買,但門店已經開了十多年,「他們沒必要騙我。」

張躍的母親也購買了治療儀,他告訴記者,曾聽母親說,門店牆上掛著不少人購買機器時的照片,「店員說是明星、領導或者退休幹部的家屬。老人哪能認識,一聽就信了。」

店員會向體驗者展示產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每人座位上都放著接通電流的坐墊,入座後機器開始運轉。新京報記者坐上後,起初沒有任何感覺。當店員拿著一個帶顯示燈的塑料棒狀物,靠近記者時,顯示燈亮起。

「這說明你全身都有電場。」店員又將一張紙片貼在記者手上,記者隨即感覺紙片快速輕微震動,身體微微發麻。

店員介紹,除了安裝心臟起搏器和發燒的人,其他人都可放心使用該儀器,「做過支架、搭橋的老人也沒問題,包括孕婦嬰兒。」說完,他指了指幾個座位上的孩子。

但該儀器的說明書明確警告,禁止裝有人工心肺、心電計、人工內耳等儀器的患者使用。並提示心臟病患者、孕婦、急性病患者等人群使用前,需諮詢醫生。

此外,店員還表示,該儀器操作簡單,獨自在家也能操作。持續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在店裡只能體驗半小時,如果帶回家,「坐著、躺著、抱著,想怎麼做怎麼做,做多久都行。」

事實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進口醫療器械註冊證顯示,這款由深圳市科治好連鎖有限公司代理的高壓電位治療儀,屬於第三類醫療器械,應在醫療機構中使用。

而北京的十餘家科治好門店均非醫療機構。天眼查顯示,這些門店的經營範圍甚至不包括診療服務及第三類醫療器械銷售。

▲10月20日,北京海淀區羅庄南里宏嘉麗園科治好門店內,不乏老人帶孩子來體驗高壓電位治療儀。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店員暗示儀器對多種疾病有效,引導體驗者講述「療效」

「當時聽店裡人說,用了科治好,腫瘤都能摘出來。」丰台區西馬場路門店附近,70多歲的老李做了個伸手抓空氣的動作,回憶著他進店體驗時的場景。四五年前,他因為聽店員說,科治好能治「三高」和心血管病,多次進店體驗。但一直沒起效果,後來便不去了。

在不少老人的觀察中,科治好門店的宣傳力度正逐年下降。10年前,有的門店把儀器擺在店外路邊招攬路人,男女老少隨時體驗。店員聲稱能治療癌症、截癱等疑難雜症。後來,儀器收進內間,體驗時不允許開門。「禁止拍攝」的標語貼在了最顯眼的白板下方,「不發禮品」「不推銷」等「免責聲明」變成開場白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講解儀器療效——已經不再由店員直接說出,變成了在店員引導下,由體驗者講述。

通常,店員會先詢問一名體驗者病情。三高、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是困擾這些老人的主要問題,其次是腰背頸椎等關節疼痛。

「您一天要吃多少葯?」慢性病患大多每天服用近10粒葯,店員會計算其一年的藥量,再詢問每年要做多少次檢查,花多少錢在治病上,將那些綴著一長串「0」的數字寫在白板上,「看看,多嚇人。」

患病帶來了哪些不便,也是重點問題。「沒法出門買菜」「接送不了孫子」「每天只能躺床上」,老人說著這些經歷,再看看幾位坐輪椅來體驗的人,不時發出嘆息。

接著,店員請體驗者講述使用後的效果。某個部位「不像以前那麼疼了」,是最常見的回答。這也符合高壓電位治療儀的原理,「緩解疼痛是它最顯著的效果。」醫療器械質量法規專家李弘說。

如果聽到「減葯」「血糖值下降」等具體表現,店員會立刻呼籲大家為講述者鼓掌,鼓勵他們繼續講下去。

體驗者講述的同時,店員會插空提起數個效果極佳的案例:那人以前走不了路,連續用了幾百天科治好,「現在能騎自行車了」。這人有帕金森病,第一次來時手抖個不停,店員展示一段視頻,「做了一段時間後」——店員又點開一張靜態照片——「好了」。

一些未儘早重視病情導致極端後果的案例也要展示。一位阿姨由於嚴重的脂肪肝不得不「摘肝」,一位叔叔因為糖尿病導致小腿潰爛到要截肢,和一雙不知得了什麼病而皮開肉綻的手。店員拿著手機,把照片一一推到老人眼前,驚嘆聲不斷在擁擠的教室里響起。

常來聽課的體驗者很少細究案例中邏輯不嚴謹的地方。一位購買儀器後自認受騙的老人指出,病情改善的因素很多,大部分體驗者不會停葯,長期集體上課也會產生心理作用,「那些案例也都是聽說、看照片,沒真正見過。」劉晨也聽母親說起過,在家使用儀器治療時,效果遠不如在店裡體驗。

「感覺像傳銷」,老李回憶起當時上課的場景,店員不斷利用心理暗示傳播焦慮。「人老了最吃這套,誰不怕死啊。」

新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店員聲稱,科治好對厭食、鼻炎等嬰幼兒和中青年常見的病症有效。這也讓不少老人推著嬰兒車或領著孫輩來一同體驗。

課程結束前,店員表示,原價5萬元的儀器,如果在門店購買,可以降價到大約4萬元。首次聽到的老人紛紛咂舌,那些離家太遠、每天坐一小時多公交車堅持來體驗的老人則有些心動,「買回去自己在家用也方便。」

科治好官網顯示,該儀器的標準配置,包括主機、電源線、通電墊、絕緣墊、連接線支架、電子筆、檢電器和通電墊布套,售價5.5萬元,還可選購增配長通電墊的高配套餐,售價5.8萬餘元。

▲10月21日,北京丰台區鎮國寺北街門店內,店員用測電儀器靠近正在體驗治療儀的記者,指示燈亮起。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專家:屬最高風險級別的醫療器械,非專業用戶操作風險大

首次體驗後,記者感覺渾身酸痛。不少老人也表示,初期體驗時,經常感到乏力和關節酸痛。

「沒事兒,這是好轉反應。做上一禮拜就減輕了。」店員介紹,高壓電位治療儀通過電子刺激,加速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帶走血管里的髒東西。」因此對任何病症都「有效果」。

「但效果到底怎麼樣,我不能保證,您要先試試看。」一旦問及療效和療程時,店員總會這樣回答。

李弘介紹,高壓電位治療儀是通過向人體施加高壓靜電場,改變人體中帶電粒子的運動規律,「類似水燒不開,通過電刺激的方式加熱,讓細胞的活動速度變快。」

該儀器的效果有一定的理論支撐,最顯著的作用是緩解疼痛。「但它無法治療,只能緩解。」他強調。

在他看來,誇大和虛假宣傳,只是高壓電位治療儀市場中的常見問題之一。他呼籲購買者及有關部門,應更多關注高壓電位治療儀的操作安全問題。

科治好在售的高壓電位治療儀,是第三類醫療器械,屬於中國醫療器械分類管理中的最高風險級別。《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需要採取特別措施嚴格控制管理」以保證第三類醫療器械安全、有效。

「9000V屬於較高強度的電場刺激。如果出了安全事故,這種儀器對人體傷害很大,甚至會導致死亡。」李弘說。

經銷商在推廣高壓電位治療儀時,喜歡強調它的易用性。然而,操作高壓電位治療儀有許多注意事項,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才能操作。「此類器械不應由非專業人士,即用戶或病患自己操作。」

李弘曾親自操作過此類儀器。他回憶,使用儀器時,必須在腳下放置一塊絕緣墊,否則會感到明顯的麻痹和頭暈。該儀器分高低兩個檔位,「如果一開始沒有調整到適合的檔位,可能導致頭痛、昏厥。」此外,體內植入器械、高血壓、心肺功能異常、患急性炎症、過敏體弱和對電較為敏感的人群都不適合使用該儀器,「孕婦兒童更要謹慎。」

在此類儀器的說明書中,上述內容幾乎均有提示。但記者了解到,有的老人使用前不會看說明書,科治好門店也沒有告訴購買者注意事項。李弘表示,如銷售方未盡告知義務,涉嫌超說明書使用醫療器械,系違規行為。

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法治研究會副會長陳音江認為,從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企業的行為涉嫌通過「消費者」現身說法等方式明示或暗示其產品存在某種功效,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規定,涉嫌虛假誇大宣傳,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2024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或者誇大商品或者服務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誘導老年人等消費者購買明顯不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務。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近20年前,科治好就曾被有關部門曝光廣告宣傳問題。

2006年12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份公告中,「科治好」家庭用電位治療器出現在違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一欄,問題是未經審批發布宣傳單。

2012年,原上海市工商局通報典型案例稱,上海科治好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在「免費體驗」點推銷近4萬元1台的「神奇治療儀」,執法人員在總部查獲虛假宣傳資料和公司內部指使員工虛假宣傳的培訓資料。原上海市工商局檢查總隊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作出20萬元行政處罰。

但對不少來體驗的老人而言,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每天早上,老人仍會照常在科治好門店外排起長隊。內間的白板上,「新朋友」的數字仍在增加。

李弘認為,高壓電位治療儀經銷商為了推廣,混淆了適用人群,原本應由專業人士操作的治療儀,如今家庭用戶也能上手,其中暗藏不小的潛在風險。

「監管層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專項整治對象,儘快規範市場。」李弘表示。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