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正在韓國釜山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他「已經指示戰爭部在對等的基礎上開始核武器試驗,這一進程將『立即啟動』,以應對其他國家的核試驗計劃」。特朗普稱,其他國家「似乎都在進行核試驗」,但擁有的核武器「比任何國家都要多」的美國卻不做核試驗,在看到其他國家做核試驗的情況下,美國也應該進行核武器試驗。當被問及將在哪裡進行核試驗時,特朗普表示「會公布的,美國是有試驗場的」。

特朗普在其開設的「真實社交」網站平台上所發表的相關貼文 社交媒體
美國「戰區」(The War
Zone)網站則針對此事發布了一篇報道文章,試圖說明一旦特朗普「恢複核試驗」的命令真的開始執行意味著什麼,以及需要什麼樣的過程才能實現。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指的是核武器的載具系統,還是引爆核彈的直接試驗,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核試驗一般指的是針對裂變武器或熱核武器本身的「臨界核試驗」,即核裝置(一般是核武器的彈頭、戰鬥部)實際產生裂變鏈式反應或熱核聚變反應,也就是真正發生了通常意義上「核爆炸」的試驗。目前,最廣泛被認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最晚的也於世紀90年代最後一次試驗後暫停了臨界試驗。與之相對的,在此之後美國等國仍在進行不發生完整核反應的「亞臨界」試驗,儘管不能與前者相比,但仍然能獲取一些有用的數據。此外,近年來俄羅斯發展的「波塞冬」(海神)核動力潛航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等陸續投入測試,可能也會是特朗普在個人定義中所認為的某種「核試驗」,並且在解釋其言論中存在一定合理性。
關於特朗普「恢複核實驗」的這一表態,截至目前也尚沒有任何美國官方部門對此做出澄清,「戰區」網站曾聯繫白宮方面試圖獲得更多消息,但白宮則回復稱具體情況請參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貼文——這下等於一切回到了原點。因此,網站聯繫了一些相關領域專家,試圖解釋將如何實現特朗普的這一決定。
網站首先詢問了關於恢複核試驗的流程、指揮鏈如何構成和所需哪些人員:美國科學家聯盟核信息項目主任漢斯·克里斯藤森表示,白宮需要相美國能源部下達指示,命令核實驗室開始準備核試驗,同時由於目前美國沒有現行的核武器試爆計劃和相應預算,因此還需要國會先撥款;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全球風險主管喬恩·B·沃爾夫斯塔爾回答稱,美國的核武器載具飛行測試一直在進行,因此無需特地恢復,而涉及核彈頭的試爆則需要先撥款,然後由美國能源部及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落實;美國軍控協會(ACA)執行董事達里爾·G·金博爾表示也表示,儘管總統擁有依據相關法律的權力,但仍需要國會授權和撥款,而國會也可以採取措施阻止或者修改總統的行動許可權以及實施條件。目前,美國核武庫現有核彈頭由能源部所屬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1992年暫停核試驗之後,美國通過一種「非核方法」的先進管理計劃和充足的資金來維護美國核彈頭。
關於具體會測試哪些內容,克里斯滕森表示美國一直在進行導彈試射和在實驗室進行類似測試,但如果是核爆炸試驗則是「魯莽的」;沃爾夫斯塔爾則表示由於總統本人沒有明確解釋,要視情況分析;金博爾則認為,無論哪種試驗,本質上都是為了政治利益,特朗普表示這是他在空軍一號上聽到「其他國家都在做這種事」,但事實上最近幾年內沒有任何國家進行核爆,因此可能是特朗普存在錯誤認知,他的科學顧問需要解釋到底他在說什麼。
而排除一切其他可能,假定特朗普指的就是恢複核爆炸試驗的話,接下來仍然需要面臨幾個繞不開的問題,首先就是從總統下令到實現試爆需要多久,克里斯藤森認為,一次最簡單的核爆炸測試需要6-10個月,具備實際科研意義、完整布設所需測試數據監測儀器的試爆則需要2-3年,為了開發新型號核彈頭進行的試爆則需要5年;沃爾夫斯塔爾同樣表示,最快速的爆炸試驗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能夠得出科學結論的全套儀器試驗則需要18個月;金博爾則解釋得較為詳細,考慮到如今很難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因此一次完全封閉的、具備科學價值的地下核試驗需要大約36個月,而「證明美國核武器可以爆炸」的演示性試驗最為簡單,向高空發射一枚搭載核彈頭的「民兵」戰略導彈並引爆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但它可能並非特朗普所指的核試驗。其次,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在哪裡進行核試驗,三位專家均表示,位於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以北方向約45分鐘車程距離上的」國家安全區「(NESS)就曾是美國核武器的陸上試驗場內華達試驗靶場,如今除此之外已經沒有其他地方具備核試驗的安全能力、法律條件和技術保障設施。

該試驗區邊界上的標牌

美國1950年代在內華達試驗靶場進行核試驗期間,附近的拉斯維加斯鬧市區都可以看到核彈爆炸後騰起的蘑菇雲 社交媒體

內華達試驗場在地下核爆試驗後留下的地面塌陷坑
總之,關於特朗普這番「恢複核試驗」的言論仍然存在著諸多疑問,在白宮或者任何美國官方部門做出最終的解釋澄清以前,可能成為美國國內外媒體持續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