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 11 月

「外星飛船」來襲?中國探測器傳回關鍵證據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外星飛船」刷屏了?主角名叫3I/ATLAS,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串門」天體。在一些短視頻和網帖里,它被描繪成一艘閃著幽光的巨大飛船,後面還跟著4000艘「兄弟艦隊」,浩浩蕩蕩直奔地球。針對這個話題,中國探測器傳回關鍵證據,專家也進行詳解。

  陸媒報道,這場喧囂,始於一位哈佛大學學者提出的一個科學猜想。他認為3I/ATLAS的一些特徵,例如軌道和尺寸,存在「異常」,並據此推斷它有「可能是」智慧生命的造物。這個「可能」,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演變成了一場末日預言。

  這場喧囂並非空穴來風。2025年6月被首次記錄後,3I/ATLAS的早期觀測數據的確呈現出一些與典型彗星不符的特徵,這也是「飛船說」的理論基礎: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其一,是它的外形與光變曲線。數據顯示其形態狹長,且亮度變化不規律。其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初期觀測中幾乎完全探測不到彗發和彗尾–這是彗星在接近太陽時,因物質升華而產生的標誌性結構。

  7月中旬,NASA與國際雙子星天文台利用其高解析度成像系統,率先捕捉到了環繞在3I/ATLAS核心周圍的極其微弱的物質雲,證實了它確實存在氣體和塵埃的釋放活動,只是其活躍程度遠低於預期。

  對其低活躍度的物理解釋,則得益於中國「天問二號」探測器的光譜分析。其數據揭示,3I/ATLAS的彗核主體由水冰構成,但其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富碳有機物地殼。最終,關於其來源的論證在8月底完成,科學界達成共識:3I/ATLAS並非人造物,而是一顆表面被深色有機物覆蓋、活動性較弱的星際彗星。

  「它就是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中心天文館館長李德范解釋,「3I/ATLAS只是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偶然闖入了我們的區域。」

圖為網友發帖截圖。(紅星新聞)

  圖為網友發帖截圖。(紅星新聞)

  在李德范看來,這顆彗星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像一個來自遙遠世界的「時間膠囊」,封存了其母恆星系統誕生初期的化學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系外行星的形成提供了極其難得的樣本。

  河南老鄉有機會親眼看看這位「遠方來客」嗎?「基本沒戲,別被忽悠著去挨凍了」,李德范說,根據預測,3I/ATLAS最亮的時候,也需要藉助大口徑的專業望遠鏡才能勉強捕捉到它的蹤跡。

  他說,根據軌道計算,3I/ATLAS將在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但屆時它恰好運行至太陽背後,處於地球的觀測盲區。等到11月中下旬,它會重新出現在黎明前的天空中,但亮度依然很低。12月7日,它將以約2.4億公里的距離飛掠地球。此後,它將藉助木星的引力,被加速「甩」出太陽系,重返無盡的星際空間。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