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羅夫斯克局勢嚴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基輔如是說。進入11月,無論歐洲方向還是俄羅斯方向,烏克蘭的局勢確實都越發嚴峻:俄軍的攻勢如同北方的凜冽寒風般撕扯烏克蘭的土地,歐盟內部的分歧也在朝烏克蘭不利的方向發展。
攻勢猛烈超出預期
據央視報道,俄羅斯國防部1日稱烏克蘭軍隊在波克羅夫斯克已開始投降,並公布了烏軍士兵投降視頻。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苟利武表示,波克羅夫斯克被視為烏軍在頓巴斯地區防禦體系的關鍵樞紐和交通要道,若攻佔此地,意味著俄軍成功撕開烏軍一道重要防線,為俄軍向烏克蘭腹地進一步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戰對俄軍的重要性在於能夠大量消耗烏克蘭寶貴的有生力量和軍事裝備,比單純佔領土地更具軍事價值,能有效削弱烏軍持續作戰能力。俄羅斯公布烏軍俘虜視頻及其『供詞』,則是信息戰和心理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波克羅夫斯克街道遭到炮擊。圖IC
對烏克蘭來說,堅守每一寸土地都具有象徵意義。「波克羅夫斯克防線是經過長期經營的,對烏軍而言此處失守不僅意味著領土損失,更會對整個頓巴斯戰線乃至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信心帶來連鎖反應。因此,烏軍必須竭力堅守。」苟利武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澤連斯基不會放棄這一軍事重鎮。
也正因此,有報道稱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已親臨前線指揮。然而,面對俄軍超出預期烈度的猛攻,烏軍似乎有支撐不住的趨勢。
歐盟三國反對援烏
屬於歐盟國家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近日紛紛有人表態反對援助烏克蘭: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外長西雅爾多再次明確拒絕啟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表示不會為對烏軍事援助提供任何資金,有望再次出任捷克總理的「不滿公民行動」黨主席巴比什則多次呼應歐爾班和菲佐的立場。有人稱上述三國可形成「疑烏聯盟」,甚至有評論認為此「聯盟」或會成為歐盟內部一個「新力量中心」。
苟利武指出,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的威脅感知並不相同,且由東向西遞減,對俄反抗聲音最強的是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而俄羅斯利用歐盟成員國中對俄友好的國家以及一些國家親俄政黨的立場,以降解歐盟部分國家的「恐俄症」,淡化反俄情緒,從而達到分化瓦解的效果。
苟利武認為,目前歐盟核心國家如德國、法國還能勉強克服內部分歧,繼續支持烏克蘭,其他國家則已經無法承受持續制裁俄羅斯引發的經濟壓力,捷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將導致今後歐盟決策過程變得更加複雜和緩慢,每一項對烏援助法案都將面臨更大阻力,這顯然對俄羅斯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