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當今奇人周興和》勵志小說連載之四十二 ● 天方夜譚的故事

周興和發明的環保輕型建材,不像發明原子彈和核燃料那樣,屬於國家絕密工程和專控物資,一般人想見一眼都不容易,更不要說有仿冒侵權之憂了。

其它商品則不然。

當今社會,無論藥品食品,無論衣襪鞋帽,假冒偽劣商品那是層出不窮俯拾皆是。報載,有一段時間,市場上「茅台」、「五糧液」之類的高檔酒,有47%為假冒,「中華」、「雲煙」之類的高檔煙,有50%為偽劣品。

4d086e061d950a7bb1c5a1b002b7eedef3d3c944

周興和發明的以秸稈為原料的建材,從1993年起就申請了國家專利。到2001年,他已先後獲得了9項國家專利。但先前,這些專利「藏在深閨無人識」,還很少招蜂引蝶。1998年,由於「秸稈輕體牆材」在亞太廣場使用、「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四川省科技項目招標時中標後,社會上不少窺測方向,幻想著一夜暴發的人,一看這個項目原來有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哦,秸稈,那漫山遍野不都是么?你周興和能搞出來應用,我就不能搞出來賣錢么!

於是侵權仿冒之風,像河灘上的野草一樣迅速蔓延開來。

曾幾何時,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知識產權似乎就是一壺白開水,誰都可以敞開喝幾口。所以,社會上種種怪狀就令人防不勝防:一本正版的圖書定價100元,而盜版的書只賣10塊錢;一張正版的光碟賣20元,而盜版的只需賣2塊錢。

1999年底,四川迅速就出現了2家以仿冒星河公司產品的廠家出現。到了2004年10月,據不完全統計,在不到5年時間裡,全國侵權廠家就達到747家!這些侵權廠家,以為生產秸稈建材就像吹糖人那般容易,比著葫蘆畫瓢,只要弄成型就是了。於是,各種假冒偽劣產品,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根本達不到產品質量要求,嚴重擾亂了市場。

非但如此,一些廠家除了大規模生產產品外,還明目張胆大量「轉讓」所謂「專利」。成都一家叫「金橙」的公司,憑藉他們的社會背景,在全國迅速發展,僅低價轉讓「專利技術」就達98家!由於這些廠家沒有核心技術,產品生產出來後,不到3年就出現一系列的質量問題:變質、發霉、變軟、裂紋、反鹵、結露等——試想,用這些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牆材來修建房屋,那將會危及多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啊!

儘管周興和對某些法院不抱太大的幻想,但他也只能依靠法律來解決這些問題。一來他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來他要為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討個說法。

但,這無疑又是一場慘烈的拉鋸戰。

1999年,星河公司將侵權的綿陽一家叫「高強」公司告上法庭,官司歷時1年多,法庭判高強公司侵權,停止生產,賠償星河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可,高強公司根本不執行法院的判決。1年之後,星河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可不知什麼原因,法院就是按兵不動。究其原因,他們通過案外人告訴周興和,要法院執行可以,但必須先支付2萬元的辛苦費和汽油費。本來賠償款才3萬元,在訴訟過程中的律師費和訴訟費,星河公司已支出了20餘萬元——你說,還怎麼叫他們去強制執行?

如此,這家公司大概視法律無非是場兒戲,於是乾脆更名為「仁和」公司,繼續侵權生產仿冒產品,而且規模越來越大。

同樣,第二家侵權的金橙公司生產規模更大,他們侵權的手法與綿陽的高強公司完全一樣,且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轉讓給客戶,他們轉讓的所謂「專利技術」,超過星河公司1倍多——太有恃無恐明目張胆,周興和一怒之下,2000年下半年,又將金橙公司告上法庭。

這個案件的審理是和審理高強公司同一家法院,審判該案的是該院同一班人馬,採用的是同一部法律,審的是同樣的侵權事實,打的是同一件侵權官司。可這時卻出現一件咄咄怪事,法庭竟判出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星河公司敗訴,金橙公司勝訴!

就是這一判決,僅在2002年,全國就新增侵權企業高達300餘家!周興和悲憤交集,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位「養豬大王」劉定國一樣,連續幾年他也走上了告狀之路。為打維權官司,他前後耗資300多萬元,上告的資料加起來有好幾百斤!

2001年6月,周興和將金橙公司侵權案上訴至某高院,高院經審理查明後,撤銷原判,改判星河公司勝訴。終審判決為:金橙公司停止侵權生產,賠償星河公司50多萬元。星河公司立即交納了強制執行費,然而也不知什麼原因,法院卻遲遲執行不下去。

在這期間,金橙公司不知又使出什麼神通,法院又將此案重新審理。審理結果,星河公司又被判敗訴!

星河公司再次申請重審,法院再次立案重審。審理結果,判決又顛倒過來,金橙公司又被判敗訴!

金橙公司再次找到北京一家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據說付了一筆不菲的傭金,法院再經過審理,判決再次顛倒過去,他們又再次勝訴!法院判決星河公司賠償20多萬元。

案件似乎走進一個無休無止的魔圈。

周興和這時又接到檢察院的抗訴立案通知書:「你不服法院再審的民事判決,向我院申訴,我院已決定立案審查。」

讀者諸君看到這裡,千萬不要以為筆者是在杜撰一個天方夜譚般的寓言故事,這的確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實。

「現今的中國人,不少人都進入了一個怪圈,面對社會腐敗現象,第一是不敢檢舉揭發,第二是怕打擊報復,第三是忍氣吞聲。」周興和在大學的講壇上,他對年輕人這樣講道,「這樣的怪圈,已被某些腐敗分子揣摩得淋漓盡致,所以更促使了他們有恃無恐、膽大妄為!中國有句古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我,周興和,他們不讓我活下去,我也決不讓他們活得愉快輕鬆!」(作者:舒德騎)

轉自:http://www.nffz.cc/news/shehui/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