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丨楊松 編輯丨鄢子為 陳曉平
小小冷卻液,給理想汽車上了昂貴一課。
11月11日,理想的召回工作,已進行5天。其承諾為2024年款MEGA車主免費更換冷卻液、動力電池及前電機控制器。
「我們確認,MEGA此批次車輛的冷卻液,防腐性能存在不足,在特殊條件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理想汽車10月底聲明稱,其將總計召回11411輛MEGA。
「我算了一下,大概要20億元資金。」
汽車行業分析師梅松林向《21CBR》記者表示,此次MEGA起火事件較為嚴重,10秒鐘大火吞噬全車,召回是必要的舉動;單車召回成本,預估在18萬元左右。

《21CBR》採訪的車主在內,多個公開信息顯示,MEGA車型電池系統的相似故障,此前已有所暴露,理想也採取了行動,只是一直未真正杜絕隱患。
10月下旬事件曝出至今,理想汽車市值重上1700億港元,跌幅收縮至約150億,事件影響漸趨消退。只是,對於部分車主而言,其潛在疑惑和擔心尚未消除。
暗藏隱患
理想汽車管理層,將事故明確歸因於冷卻液。
官方聲明表示,上海MEGA事故發生前,各電芯狀態參數均正常,可排除因電芯異常而導致的起火。
「冷卻液對電池鋁板的防腐能力不足,造成鋁板點蝕現象。」理想汽車產品線負責人湯靖表示。
讓理想大栽跟斗的冷卻液,裝在動力電池包的冷卻管道。

來源:網路
其由防凍劑、緩蝕劑復配而成,用於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具有冷卻、防腐、防凍及保溫等功能。
「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容易腐蝕電池冷卻板,造成泄漏短路,或者影響散熱功能。」一位汽修人士表示。
「這車投放市場時間不長,如果是腐蝕導致,要麼冷卻液腐蝕性太強,要麼冷卻液輸運管路及電池包的護板太薄。」
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向《21CBR》記者解釋,這次事故視頻顯示,火從底盤兩側噴出,火勢迅猛,說明電池包受損面積較大。
姚春德分析,起火事故原因複雜,是否由冷卻液導致,需要科學鑒定。

理想官方也承認,仍需由有關部門結合事故車輛的實物勘驗、獨立檢測和全面分析後,才能予以確認最終結果。
管理層依然決定,採取行動。
其核心舉措是,主動召回2024年2月至12月期間生產的理想MEGA車型;承諾為車主提供動力電池、前電機控制器延長保修權益,總質保期限為10年或20萬公里。
據公開信息,電池系統等核心配件成本,一台車約14.5萬,疊加服務、物流等支出,又要追加20%左右,梅松林按召回量估算,總成本約20億元。目前,這筆回收電池的再利用價值,尚無公開信息。
理想的回應,得到大量公眾讚譽,然而,部分車主依然存在擔心。

「我是去年11月提車的,還在排隊等待召回。」11月2日,一位MEGA車主稱,其已收到召回通知,即便更換,「心裡有點慌」。
理想汽車稱,除召回的車輛,其他車型均未使用存在隱患的冷卻液。
《21CBR》記者詢問理想汽車,冷卻液出問題的詳細原因,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早有預警
理想高管公開反思,對流程、故障報警的重視不夠。
「舉一反三,用更嚴苛的實驗,加強對液體化學材料的檢測和驗證。」官方聲明稱。
其言外之意,就2024年款MEGA車型的冷卻液,在化學材料檢測環節,團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

遺憾的是,避免自燃事故的窗口,又沒抓到。
「事故發生前四個多小時,雲端就報了電池絕緣故障。」
湯靖發文稱,一直沒碰到類似問題,很多夥伴大意了,本來可提前避免的故障,因允許「帶著嚴重的絕緣故障」行駛,演化為一個重大事故。
真相是,公開資料顯示,2024款MEGA的車主,並非第一次遭遇此類「電池故障」。
據「第一幫幫團」報道,福建洪先生去年3月購買一輛MEGA,其在2025年春節期間,收到理想官方通知,因電池數據異常,要拆檢電池、電控等。
「杭州交通91.8」報道,2024年購買MEGA的施先生,2025年7月也被客服告知,「檢測到絕緣阻值有異常」。

來源:杭州交通91.8
據其他車主上傳的「訂單詳情」顯示,理想為其更換了動力電池和兩桶「冷卻液」,其處置與此次召回相似。
有數位MEGA車主,在社交媒體分享類似遭遇。
官宣召回前一日,一位車主在小紅書發帖稱,理想客服告知「絕緣體故障」,將召回車輛,更換電池包。
《21CBR》記者私信對方,其回應「召回了,(將)全部都換」。
現在的疑問是,此前已有車主出現同類故障,理想也進行昂貴的更換舉措,其是否有進行集中研究,徹底排查這樣的隱患?
官方几天內鎖定冷卻液有瑕疵,技術上似乎不難找到問題。已有觀點質疑理想,「早就知道冷卻液會導致熱失控」。

「大家覺得有可能嗎?」湯靖對此反駁稱,他自己和李想,均是第一批MEGA車主。這個辯解理由並不充分。
當然,理想有一定能力提前預判電池故障,警示和保護車主的。
湯靖解釋,平台的連山雲端AI質量預警系統,車輛發生熱失控前,可以提前知道電池有無問題。
幸運的是,大量故障因此提前排除,上海車主的事故,雖然沒有避免,他也及時逃脫一場巨大災難。
衝擊全局
起火事故發生前,MEGA處在上升勢頭。
MEGA可謂命運多舛,發布之初高開低走,一度跌到月銷不足600輛的窘境,其後,慢慢反彈。今年6-9月,其每月均穩定交付2300輛以上。
「5月起,MEGA登頂50萬元以上MPV銷量榜首。」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8月稱。

到9月末,Mega累計交付達25817輛,其主要面向高端家庭用戶,單台售價52.98萬元起。
按照現有銷量計,它已為理想帶來至少137億元的收入,單單9月份,其就帶來約17個億的收入。
「我家有四台車,現在一直在開這輛。」一位MEGA Home車主評價,其外觀新穎、好看,駕駛體驗比較好。

低谷反彈,贏得口碑和銷量,這說明MEGA這款純電車具有競爭力,這一次,其向上的節奏被打斷。
市值約1700億港元的理想,剛好處在力推純電的節點。
據稱,理想9月發布的純電車i6,訂單已超7萬輛,遠超預期,正聯合供應商解決產能問題,加快交付進度。《21CBR》記者走訪理想北京門店,主推的也是i6。

「此事對MEGA的衝擊最大,其次是理想純電產品線。」梅松林預測。
MEGA屬於MPV車型,有調研表明,67%新能源MPV車主,為家庭增購,安全性是其決策關鍵因素之一。
MEGA起火事故後,理想管理層的迅速應對,挽回了部分車主信任。
「希望理想此次召回切實有效,確保安全,要不然,我對純電汽車的安全性,要打個問號了。」一位廣州MEGA車主感慨說。
「確保不再發生任何一例自燃事故。」理想在公告里表態,將吸取教訓。
其快速召回動作,確實安撫了車主和公眾,但要儘可能消弭潛在風險,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理想去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