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費城船廠的一艘船舶,該船廠由韓國韓華集團所有。華集團表示擬擴建該設施。
周一,美中兩國叫停了一場圍繞商業航運的爭端,但這一休戰可能削弱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為海事強國的努力。
特朗普總統原本近來開始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商用船舶收費,這項政策旨在限制使用中國船舶向美國運輸貨物。
中國隨即採取報復措施,對美國船舶徵收類似費用。但兩國在最新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同意暫停徵收該費用一年。周一,雙方宣布已停止收費。
暫停收費的決定表明,特朗普重振美國造船業的努力面臨阻礙——美國造船廠幾乎不生產大型商用船舶。他曾承諾推出一項海事行動計劃,原本應於上周公布,旨在支持造船廠並培養船員。

據船舶經紀公司BRS數據,2024年中國建造了全球60%的大型船舶,較五年前的44%大幅提升。今年中國已製造了700多艘大型商用船舶,而美國僅製造了一艘。
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造船廠近年來已超越韓國和日本這兩大造船強國。
美國的收費不僅針對中國航運公司(這些公司原本預計要支付數億美元費用),還涵蓋中國製造的大型船舶。許多向美國運輸貨物的大型航運公司——比如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都擁有中國製造的船舶。
美國的這項收費源於拜登政府時期啟動的一項貿易調查,且獲得了兩黨支持。贊同收費者批評特朗普政府的叫停決定。
「我們希望遏制中國在該行業的主導地位,」右翼研究機構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邁克爾·羅伯茨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結果令人失望。」
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參議員塔米·鮑德溫在聲明中稱,中國的不公平政策損害了美國造船工人的利益。「總統沒有讓中國承擔責任,反而妥協退讓,拋棄了美國工人,」她還說。
當被問及為何暫停收費、是否讓步過多時,白宮未予回應。
被問及特朗普的海事行動計劃何時出台時,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表示,總統已成立「造船辦公室」,並請「持續關注」。
收費政策的支持者原本希望,這些費用能阻止航運公司購買中國船舶,從而將船舶訂單轉向韓國、日本,最終流向美國。
這些費用的最終命運尚不明朗。制定該政策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周日表示,將與中國就引發收費調查的相關問題進行磋商。
「在採取這些行動的同時,美國將繼續推進國內相關努力,並與主要盟友和夥伴探討重振美國造船業的事宜。」該辦公室在新聞稿中稱。
國會旨在改善美國商用造船業的法案——《美國船舶法案》——計劃將對中國船舶徵收的費用用於補貼新建美國貨船船隊。
當被問及如果沒有收費收入,船隊資金將從何而來時,該法案的共同發起人、印第安納州共和党參議員托德·揚表示,法案規划了其他籌資渠道。
「無論此次暫停收費是否推進,《美國船舶法案》對重建美國商用航運業至關重要,對我們的國家安全也不可或缺。」揚在聲明中說。
美國船舶的成本可能高達亞洲製造的四倍,因此幾乎沒有市場需求。購買美國大型船舶的航運公司本質上是出於強制要求——根據美國法律,在美港口之間運輸貨物的船舶必須是美國製造且由美國船員駕駛。
但有跡象表明,特朗普推動造船業發展的努力正在產生一定成效。
韓國企業表示有意在美國造船並投資美國造船廠。韓國韓華集團稱,計劃擴大去年收購的費城造船廠規模。
中國在報復美國航運收費時,將韓華集團的五家美國子公司列入制裁名單,指控它們「支持和協助」美國在造船業的相關舉措。
周一,中國宣布暫停對韓華相關實體的制裁,為期一年。
「我們已知悉中國商務部的公告,將繼續努力為全球海事客戶提供服務,」韓華全球防務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在聲明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