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他們不是懶 而是美國太貴了 華人貧困線下的真實生活

他們不是懶 而是美國太貴了 華人貧困線下的真實生活

美國最高法院在本周二(11月11日)晚間作出關鍵裁定——在國會撥款新資金之前,川普政府可以暫緩全額發放食品券福利。

這項緊急裁定意味著,全美數百萬依賴聯邦糧食援助(SNAP)的低收入家庭,將面臨福利延遲或減少的風險。最高法院將其於11月7日發布的行政暫緩令延長至11月13日晚11時59分,

暫時阻止了下級法院的命令——該命令要求川普政府除了動用應急基金中的46億美元外,還必須再動用約4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用於食品券福利計劃。

延長暫緩令的目的,是為最高法院成員爭取更多時間,以決定如何處理這一緊急民生問題。對數百萬靠糧食券維持生活的低收入家庭來說,這幾天的等待,意味著冰箱能否繼續有食物

而在洛杉磯縣的華人社區,這場「政府停擺引發的斷糧危機」,也在悄悄蔓延。

在羅斯密市一個普通的周六上午,食物派發點外排起了長隊。

白髮長者拄著拐杖、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剛被裁員的上班族,他們都在等待幾袋蔬果、罐頭與乳製品。

在這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薪水多年停滯的年代,「溫飽」成了太多人共同的焦慮。

三個孩子的母親藍女士,住在阿罕布拉附近,一家五口合租的兩室公寓。「租金兩年間從1400漲到2000,」她說,「我們夫妻倆都全職工作,但現在工資根本不夠。醫療保險、車險、房租加起來,剩下的錢幾乎買不起肉。」

她的語氣里沒有怨氣,只有一種疲憊的平靜:「我們真的很努力工作。」

林女士則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五年,今年夏天整個部門被裁撤。「每周450美元的失業金,扣掉房租就不夠生活了。」她從未想過有一天會來領食物:「以前路過都會覺得,那是別人的事。」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截至9月的12個月內,消費者物價上漲3%,家庭食品上漲2.7%,汽油上漲4.1%。而根據加州住房夥伴組織(CHPC)的報告,洛杉磯縣77%的極低收入家庭將超過一半的收入用於住房

志工說,以前來領食物的多是長者,如今「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對許多新移民來說,經濟壓力之外,還有身份的焦慮,他們害怕申請政府補助會影響移民申請。

天普市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喪偶的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那天活動剛結束,她才趕到現場:「請問這裡是領食物的地方嗎?」

她在車裡坐了很久才鼓起勇氣下車。「我糾結要不要來,覺得丟臉,也怕被熟人看到。」

王女士曾靠Lyft、Uber和Instacart養家,但兩個月前賬號被封,「我手機壞了,又聽不太懂英語,經常被客人投訴。平台永遠站在顧客那邊。」

如今,她靠撿瓶子和教會發的盒飯度日。后座上堆滿雜物、衣物和回收紙箱。「我不敢申請補助,移民律師費已經花了一萬多,不敢冒險。」

王女士的小女兒坐在副駕駛座上,今年11歲。她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以後能買很多零食。」因為在學校,同學會笑她「從來不帶零食,也不分享」。

母親在一旁沉默,最後輕聲說:「她真的很努力,我希望她能在美國生活得比我輕鬆一點。」

這句話,比任何數字都更能說明問題,在洛杉磯這樣繁華大都市,許多家庭不懈努力,卻依然被生活推向邊緣。

根據志工機構的統計,過去一年洛杉磯縣食物分發活動的需求增長了近三成。疫情過去,領食物的人群沒有減少,反而更多。

有人全職工作,卻仍買不起三餐;有人不敢領補助,怕「留下記錄」;也有人在排隊時,偷偷環顧四周,希望不要被熟人看見。

這些人組成了洛杉磯另一條看不見的長隊,它不在主流新聞中,卻在社區的每個角落延伸。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