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用稀土管控新規逼停中美貿易戰的同時,稀土焦慮瀰漫全球。美國滿世界找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東盟峰會期間,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簽署貿易協議,涉及稀土出口。美國希望通過分散供應鏈應對中國出口管制,同時降低對單一供應國的依賴。2025年10月28日,美日簽署稀土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技術共享與供應鏈整合降低對中國依賴。
2025年11月6日,川普在華盛頓主持「C5+1」年度峰會,與中亞五國領導人討論能源礦產合作。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稀土、鈾等資源,其中哈薩克的稀土儲量若探明,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稀土生產國(僅次於中國和巴西)
。

全球主要國家1995-2023年稀土產量(單位:萬噸)。2018年芒廷帕斯再投產讓美國成為稀土生產第二大國,重要性不言而喻。
數據來源:Energy Institute,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4。
美國並不是第一天知道中國手握全球稀土供應產業鏈的命脈,而是中國稀土管控新規讓美國第一次體會到了切實的掣肘。和中國拚命強調科技創新、科技自主致力於晶元自給一樣,為了避免被中國卡脖子,美國政府早就開始在關鍵礦產上下功夫。
今年7月1日,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外長在華盛頓舉行四方安全對話會,宣佈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2025年10月20日,川普與赴美訪問的澳洲現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達成一致,共同簽署了一項稀土礦物協議。雙方計劃投入85億美元,其中美國政府投資25億,澳洲政府15億,企業承擔45億,重點用於開採、加工和精鍊環節。
川普政府已經將關鍵礦產安全提升至國家戰略核心層面,美國政府開始直接參与大型礦產交易。2025年7月,美國國防部以4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的15%優先股成為公司最大股東,與公司簽署10年期保底價採購協議,並提供1.5億美元貸款用於提升重稀土分離能力。
9月,美國能源部通過談判將美洲鋰業旗下位於內華達州Thacker
Pass鋰礦項目23億美元貸款,轉換為公司5%-10%股權,成為其潛在最大股東。美國內政部10月6日宣佈以3560萬美元收購加拿大Trilogy
Metals公司10%股份,並獲得額外7.5%股權的認股權證,同時推翻拜登政府否決,批准連接阿拉斯加礦產區的安布勒公路項目,釋放銅、鈷、鎵等國防關鍵礦產潛力。

2025年11月11日,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月曾揚言,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不會超過2年,美國將終止其壟斷地位。英媒引述多位專家,他們皆認為建立新的稀土供應鏈曠日需時:一個典型的稀土礦產項目,從勘探到建設需要9年時間,最短都要6年3個月,最長更要18年。這都與要在2年內發展稀土產業的願景相去甚遠。(香港01)
另計根據西方主要媒體2025年9月16日報道,美國正就組建規模達5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投資基金展開談判,重點投資全球範圍內的戰略礦產項目。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正與總部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獵戶座資源夥伴(ORP)洽談,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來運營該基金。
中國控制著全球60%以上的稀土開採量,85%以上的精鍊產能。中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上的絕對影響力,讓美國不得不全力以赴構建新的供應鏈以確保安全,和中國不希望在晶元等領域被美國威脅一樣。這是一場時間和空間的較量。
儘管這是一場中美之間的較量,但是當看到中國向美國舉起稀土屠刀後不少國家慌了。
和美國一樣積極行動的還有歐盟。

這張稀土全產業鏈圖詮釋了什麼叫「斷崖式領先」。 (One Earth)
早在2023年,歐盟委員會就曾推出首份旨在打破對華過度依賴的宏大計劃——《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該法案在2024年3月18日正式通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0月末透露,歐委會將提出一項名為「RESourceEU」的計劃。該計劃將重點關注關鍵礦產領域的回收、聯合採購、儲備和投資。
日本自2010年前後與中國關係緊張開始就啟動了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的產業鏈佈局。2012年日本和越南成立稀土研究技術合作中心,日本提供技術資金支持越南開發東堡礦等資源。據《日經亞洲》10月31日報道,日本綜合商社雙日公司近日開始從澳洲進口部分稀土元素,這標誌著日本首次從中國以外的渠道獲取這一關鍵資源。
歐盟日本等美國的盟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上產生焦慮,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些國家擔憂中國會對他們採取報復措施。這些參與美國在晶元高科技領域對華圍堵的盟友們,非常明白自己做過什麼,出於心虛也好,對中國不信任也罷,積極行動可以理解。
但是中國的戰略協作夥伴俄羅斯,近來在稀土問題上的動作大得讓人意外,原本憑藉和中國的良好關係,根本不用擔心稀土產業鏈安全的俄羅斯,竟然開始要構建獨立於中國的供應鏈。
俄羅斯前國防部長,也就是現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Sergei
Shoigu)2025年10月24日在西伯利亞揮鏟奠基,現場的紅色橫幅上 寫著「全球最完整稀土全產業鏈」
的字樣。俄羅斯砸下7000億盧布重金,目標是打造西伯利亞稀土加工集群,2030年前實現「開採-冶煉-加工-應用」全鏈條國產化,紹伊古直言這關乎國家安全與戰略自主。就在中美貿易戰博弈的關鍵時刻,俄羅斯官宣自主計劃,邵伊古直言要打破技術依賴,是擔憂被中國卡脖子嗎?

2025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透過視像通話主持稀土金屬生產會議。(Reuters)
根據媒體報道2023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關鍵礦產安全法》,將稀土明確為「戰略資源」。2024年3月,俄羅斯政府批准《2030年前稀土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全鏈條國產化目標。普京近期已親自下令,要求政府在2025年12月底前拿出詳細的稀土產業發展路線圖。核心目標是建立自主可控的稀土開採和加工產業,減少對中國和美國的依賴。
俄羅斯探明稀土儲量約為2800萬噸位列全球前五,紹伊古此次出席的是託木托爾礦牀的開採奠基儀式。以往俄羅斯和中國在稀土上的合作模式是俄羅斯出礦產中國出技術。2023年俄羅斯和中國討論過稀土合作,當時中國甚至願意赴俄羅斯建精鍊廠,但是這一方案最後卻被俄羅斯擱置了。
此前2021年阿拉斯加會談時,俄羅斯主動提議,跟美國共同開發北極稀土資源。結果不了了之。2024年11月與印度簽署稀土合作協議,印度提供選礦設備和技術培訓,俄羅斯長期供應精礦。
任何國家都不希望被卡脖子,絕對安全的前提是絕對自主。即便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看到中國擁有壟斷優勢時都不寒而慄,開始暢談供應鏈安全。由此可見,國與國之間的信任關係,在絕對的國家安全面前,脆弱得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