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WSJ記者:今年常聽到人說,美國正變得更像中國…

WSJ記者:今年常聽到人說,美國正變得更像中國…

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很多人批批評美國正慢慢變得更像中國,因為在許多領域都看到「國家控制」的影子。但「華爾街日報」首席中國記者魏玲靈直言,美國並沒有越來越像中國。(彭博檔案照)

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很多人批評美國正慢慢變得更像中國,因為在許多領域都看到「國家控制」的影子。但曾體驗過共產中國體制的「華爾街日報」首席中國記者魏玲靈直言,美國並沒有越來越像中國。

魏玲靈12日發文指出,今年她常聽到有人說,美國正慢慢變得更像中國,持此觀點的人列舉了令人不安的種種跡象,包括大學校園裡的意識形態「獵巫」行動,以及政府在經濟中日益擴大的角色,從自然資源到半導體、再到量子運算等領域,都能看到國家控制的影子。

但魏玲靈表示,做為1個曾經歷共產中國體制的人,她可以說明真正「由國家控制的社會」是什麼模樣,以及為什麼美國並沒有在變成中國,並舉紐約市最近舉行的市長選舉為例,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候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勝出後,中國社群媒體出現了不少評論,將曼達尼的勝利譽為「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1場社會主義實驗」。

魏玲靈說,1位參加公開選舉的美國政治人物口中的「社會主義」,與中國那個一黨制國家的「社會主義」不是同一回事,這種差別揭示了兩國在權力、控制與自由方面存在的巨大鴻溝。

曼達尼談到社會主義時,指的是利用紐約市的民主政府和稅收,來建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他希望增加公共住房投資,保障全民托育服務,並提議在「食物荒漠」地區設立市營雜貨店,並讓市內公車免費。

曼達尼必須讓這些想法在經選舉產生的市議會獲得通過,他的提議將被媒體無情地質疑和調查。房東團體可能會在聯邦法院控告他,以阻止他凍結房租的計劃;企業可能會因他加稅而威脅要離開紐約。而在4年後,如果選民認定他的「社會主義」是失敗的,他們會直接投票讓他下台。

但在中國,所謂的「社會主義」,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可以拿來討論的一套政策,而是由一黨控制的正當性依據。

在曼達尼統治下的紐約,他想開1家市營雜貨店,與私營企業競爭。而在中國,黨可以認定某家私營公司(例如阿里巴巴)已經過於強大,也可以使得該公司的億萬富豪創辦人馬雲「消失」幾個月,直到他重新「就範」。

在曼達尼統治下的紐約,他會在稅率和分區規劃問題上與地產開發商周旋。而在中國,按規定,城市土地都歸國家所有,民眾買到的不是房子,而是政府授予的70年土地使用權,這個使用權政府可以收回。

在曼達尼統治下的紐約,民眾可以在市政廳外抗議他的政策。但在中國,這樣做會被捕。

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無關社會安全網,它是1個權力體系,意味著黨在一切事務上擁有最終權威:包括經濟、司法、媒體、軍隊,乃至你的私人生活。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過是實現其主要目標的1種工具:確保黨對權力的絕對控制和增強國家實力。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諾頓(Barry
Naughton)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儘管自稱社會主義大利家,但中國在若干關鍵社會主義衡量標準上並未達標,例如普及社會保障與顯著的收入再分配。以公共社會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例,中國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約20%至21%的平均水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收入差距居高不下,而且持續擴大。

魏玲靈指出,把1位主張公車免費的民選政治家,與1個對公民實施大規模監控的國家所主導的體制相提並論,忽略了使這種辯論成為可能的東西─民主體制下的自由。美國人可以就資源如何分配展開混亂、喧鬧、經常頗為激烈的公共辯論;但在中國,這樣的爭論基本不存在。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