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最近特朗普諸事不順?如何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

與一年前牢握行政、立法甚至司法的決定權相比,如今特朗普遭遇著政敵上台、關稅受審等等諸多的執政挑戰。他做派激進、交易為大,對他的嗆聲從民主黨傳導到更多的選民。這會如何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又如何影響美國路線和全球議題?

最近特朗普諸事不順?如何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

Part.1

最近,特朗普諸事不順。最讓他肝火旺盛的是,最高法在質疑他最為得意的關稅政策。

11月5日,一場備受矚目的聽證會正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最高法院進行。這場聽證會的主題,就是特朗普到底有沒有權力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關稅。

整個2025年,全世界都被特朗普關稅攪得天翻地覆,其中,多項關稅都是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來徵收的。這項聯邦法律於1977年頒布,是目前特朗普執行新的關稅政策最為便捷的路徑之一。

國際關係學者 儲殷:

將此法用於關稅,意指美國經濟受致命傷害處於緊急狀態,但這說法很牽強,偶爾用還可以,但不能常態化。保守派大法官質疑緊急狀態到底要多久,實則是反感總統濫用條例、擴張權力。

特朗普關稅案起源於今年4月。兩家小玩具進口商因不堪特朗普關稅對生意的影響,將其告上了法院。現在案子已經流轉到最後一步,進入美國最高法的裁定程序。案子進入最高法院後,形勢變得有趣起來。

美國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其中自由派3人,保守派6人。保守派佔據優勢地位。而保守派的6名大法官都是共和黨提名的,其中3人還是由特朗普親自提名。但似乎所有的大法官,都在質疑特朗普利用緊急權力徵收關稅的做法。特朗普親自提名的大法官戈薩奇甚至暗示,他可能會投反對票。

分析認為,大法官的態度標誌著保守派控制的美最高法院的立場發生了轉變。此前,美國最高法多次通過臨時命令支持特朗普。

國際關係學者 儲殷:

特朗普選任的保守派大法官,恰恰最警惕總統違憲行為。他們秉持三權分立理念,強調總統權力邊界必須明晰。

根據程序,最高法做出對特朗普關稅案的最後裁決需要歷經數月,結果最快可能在明年初出來。評論認為,最後美最高法究竟會如何裁定,變數還很大。

Part.2

關稅案並非孤例,進入10月以來,特朗普連遭打擊。美國,洛杉磯,紐約等多個城市,抗議者走上街道。隊伍中,到處都是諷刺特朗普的標語。

自10月18日起,在美國全美50個州多地爆發了大遊行。據統計,各地舉辦了超過2700場集會,參與人數超過了700萬。這些集會都打著一個口號,不要國王。口號的起源正是特朗普自己。

這場反特朗普的大風還刮到了國外。在德國,在加拿大,當地美國人都在組織「無王」遊行。

10月18日,特朗普坐不住了,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令人瞠目結舌的AI生成視頻。視頻中,他頭戴王冠,開著戰鬥機向抗議者噴洒形似糞便的咖色液漿,背景音樂還是美國電影《壯志凌雲》的其中一首歌。

同一天,副總統萬斯還發了一條AI視頻,視頻中,特朗普戴上王冠和披肩、高舉長劍、民主黨的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和其他民主黨人向他下跪。這條視頻還獲得了特朗普的轉發。

分析認為,特朗普這次反應格外大,可能因為是700萬人大遊行恰逢美國政府停擺,事件不斷升級發酵,他的情緒也逐漸惡化。自10月1日起,因為美國會未能通過預算案,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關閉。從這天開始的長達5個多星期的時間裡,民主黨的態度都相當強硬。美媒評論,民主黨人希望用這次超長的政府停擺展現他們反擊特朗普的決心。

根據美國議會的議事規則,法案的通過至少需要60票。雖然共和黨掌控著國會,但總共只有53票。想要推動撥款法案,還需要得到7名民主黨的支持。

而民主黨也鐵了心想斗一斗,他們連續14次讓撥款法案在國會流產,導致政府停得時間越長,特朗普越難以下台。

直到幾天前,共和黨終於和民主黨中間派達成協議。民主黨將投票支持撥款法案,讓聯邦政府重新開張。而特朗普要付出的籌碼是,撤銷裁員決定,並承諾,讓參議院在12月中旬之前就延長奧巴馬醫改的保險費補貼進行投票。

對於這項協議,特朗普表示歡迎。

國際關係學者 儲殷:

特朗普第一任期政府的停擺也是創紀錄的,當時民主黨曾拉橫幅「他不是我的總統」。此次特朗普變本加厲,報復行為引發民主黨反擊,雙方矛盾激化。此次停擺涉及奧巴馬的醫改,這是民主黨基本盤與新世紀重要的政治遺產,動搖不得,否則民主黨核心選民無法接受。

美媒分析,民主黨從政府停擺中獲得了好處。民調顯示,停擺期間,公眾對國會僵局的指責更多是針對共和黨,兩黨的爭鬥將特朗普政府推上了涉及國計民生話題的風口浪尖,停擺的核心問題-延長奧巴馬醫改醫療保險的稅收抵免受到廣大美國民眾的關注。

最重要的是,民主黨讓特朗普丟了執政分。

而這場鬧劇直到美國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才算結束。美眾議院以222:209票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法案將向聯邦政府提供資金到2026年1月30日。特朗普隨即簽署法案。這意味著,創歷史紀錄,長達43天的美國政府停擺終於結束了,但這不等於特朗普可以鬆口氣,2個多月後,同樣的鬥爭可能又會捲土重來。

Part.3

近期,民主黨在多場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民主黨的選舉成功案例里,最令特朗普不爽的當屬新任紐約市長馬姆達尼。馬姆達尼的所有政治主張,幾乎都與特朗普的背道而馳。

國際關係學者 儲殷:

馬姆達尼是激進左翼人士,具強烈社會主義傾向,與特朗普的極右翼立場衝突極大。特朗普代表白人、反移民、主張減稅、削減福利;馬姆達尼代表少數族裔,力將紐約建成移民堡壘、對富人徵稅、給群眾發免費福利,雙方几乎針鋒相對。

選舉前數周,特朗普一直在社交媒體發帖,不停地給馬姆達尼冠上各種稱號,稱他極端,甚至他還堅稱自己比34歲的馬姆達尼帥得多。特朗普不停地喊話,如果馬姆達尼贏得紐約市市長選舉,紐約市將徹底陷入經濟和社會災難,他也不會給紐約任何聯邦撥款。

從政壇無名氏如何一躍成為熱門紐約市長候選人,馬姆達尼的途徑是,成為網紅。馬姆達尼在TikTok平台斬獲了170萬粉絲。他的短視頻最擅長的內容之一就是美食探店,在一條探店視頻里,馬姆達尼一把抓住盤子里的穆斯林傳統美食kebab,塑造了無懼被白人主流社會嘲笑的形象。評論認為,這成為馬姆達尼在競選期間吸粉的重要政治信號之一。

儘管特朗普一再阻撓,馬姆達尼還是贏了,而且贏得很漂亮。他的得票率超過了50%。發表勝選演講時,馬姆達尼稱自己的勝利就是藍領的勝利,他還直接喊話特朗普,「你聽著。」

事後,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證實,特朗普還真的就在看馬姆達尼的演講。馬姆達尼贏得選舉後幾個小時,特朗普發帖稱民主黨人「瘋了」,並說馬姆達尼,不管他叫什麼名字,也是「瘋子」。

特朗普的助手和盟友都承認,馬姆達尼和紐約市很可能成為總統下一個攻擊的目標。實際上,11月12日就有知道內情的消息人士向美媒爆料,政府已經在等待特朗普批准凍結資金的措施出台。數據顯示,2025財年,紐約市獲得了近100億聯邦資金,占其總預算的8.3%。這筆錢如被凍結,對紐約市的影響不小。而馬姆達尼則稱,要雇200個律師,來對抗特朗普的不合理政策。

Part.4

馬姆達尼的勝利並非個例。

11月4日,民主黨獲得了多場地方選舉的勝利。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以15%的巨大優勢,當選該州第一任女州長。在新澤西州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謝里爾以13%的優勢,當選該州第一任女州長。民主黨還將勝利延伸到了兩個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和喬治亞州。民主黨分別保住了這些州最高法院的席位,還在一個州的公用事業委員會擊敗了兩名共和黨現任議員。

美媒評論,民主黨在多個藍州和搖擺州的中期選舉大獲全勝,發出一個警告信號,共和黨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就可能遇到麻煩。

對於選舉失敗,共和黨自己找了不少理由。眾議長約翰遜甚至表示,選舉結果出來第二天,他就跟特朗普說,他實際上已經進入2026年中期選舉的角逐了,如果民主黨在2026年贏得眾議院,特朗普一定會成為被彈劾的對象。

美媒指出,民主黨在弗吉尼亞、新澤西等州選舉中獲勝,並非更多傾向於民主黨的選民出來投票了,而是更多傾向於共和黨的選民棄權了。根據出口民調和權威的選民登記,民主黨候選人甚至還成功爭取到了一小部分但意義重大的特朗普支持者。

美媒分析,目前特朗普遇到的種種反對,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他的經濟政策。

有多個經濟指數對特朗普不利。10月份,包括亞馬遜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大裁員,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在整個10月宣布的裁員人數創美國二十多年來新高。製造業尤其舉步維艱。特朗普一再承諾用關稅重振製造業,但自對等關稅出台以來,美國製造業已經連續8個月萎縮。

明年就是美國中期選舉的大選年,這次選舉將改選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35個參議院席位,以及39個州長職位。已經有美國媒體爆出消息,因地方選舉失利,共和黨陷入了互相指責。同時,特朗普的支持率也不容樂觀。根據10月最新的民調顯示,特朗普連任不到一年,支持率就跌到谷底,達37%,與他1.0時代的同期支持率大致相當。而特朗普的不支持率高達63%,在兩個任期里是最高的。

低支持率的體現之一是,還當著總統的特朗普露面都會被噓。

11月9日,特朗普出席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常規賽,當主持人介紹特朗普時,現場噓聲大作,特朗普笑容尷尬。

浙江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 王沖:

美國行政部門首腦常遭批評,這屬正常現象,受批評不代表明年中期選舉一定會失敗。目前判斷該選舉結果為時尚早,民主黨能否有得力成員嶄露頭角、形成有利態勢尚不明確,當下其仍群龍無首,所以難言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優勢明顯。

對特朗普和共和黨來說,能否繼續延續對美國政治的掌控力,中期選舉至關重要。目前的種種不利是否會影響選情,特朗普是懸了嗎?

國際關係學者 儲殷:

中期選舉中,總統所在政黨失利是常態,鮮有總統不輸的,輸後政治格局回歸常態,民主黨奪回議會制約總統本屬正常。所以,特朗普的「大獲全勝」只是短期現象。美國選民長期受選舉熏陶,通常會在議會投票中傾向非總統所在黨。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