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逐通用人工智慧的目標,全球的數據中心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擴張。廠房建得比設備到貨還快,連最基礎的存儲硬體都跟不上腳步。過去幾個月,DRAM價格翻倍已經讓人頭疼,而現在情況更進一步。據《電子時報》報導,企業級機械硬碟的交付時間已經被推遲整整兩年。
這意味著,如果一家企業現在下單購買大容量硬碟,必須等滿24個月才能拿到貨。機械硬碟是近線存儲的核心,但AI的錢不會等人,雲計算巨頭只好把目光投向QLC NAND固態硬碟。QLC雖然壽命不如TLC,卻能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撐起冷數據的存放需求。
但當所有人一擁而上,新的缺口又出現了。北美和中國的雲服務商都在搶購QLC NAND,這讓全球SSD供應鏈緊繃起來。許多中低價位的消費級固態硬碟依賴QLC降成本,一旦被「擠兌」,就可能迎來全面漲價。報導還透露,一些晶圓廠的QLC產能已經被預訂到202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