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哥大教授:川普若下定決心烏戰可即停 歐洲令人噁心

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教授、聯國秘書長前顧問薩克斯(Jeffrey Sachs)27日接受獨立記者萊文(Rachel
Blevins)專訪有關於烏克蘭戰爭的現勢時表示,若美國總統川普真正展現「清晰、連貫且現實」的態度,這場「不該發生的烏克蘭戰爭」可望迅速走向終點,並且回顧了這場戰爭的始末,另外還批評了歐洲領導人的手段。

薩克斯三十多年前曾實際參與蘇聯解體,與美國高層一同與蘇聯戈巴契夫、葉爾欽交涉,是著名經濟學學者。周四在談到有川普的烏克蘭和平計畫時,包含美國的28點方案、歐盟修正版與基輔的19點版,他直言「其中多數條件俄羅斯都不會接受。」然而他強調,「不論方案為何,都應該達成協議,因為這場戰爭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回顧烏克蘭戰爭緣由

薩克斯回顧,烏克蘭戰爭的根源始於美國長期堅持推動北約東擴至烏克蘭,「雖然俄羅斯一再明確反對,美國仍選擇向俄羅斯邊境推進軍事同盟,這種做法換作任何國家都無法接受。」薩克斯批評,美國2014年介入推翻烏國政府,更使衝突全面升級,「那是非法的政權更迭,美國不該那麼做。」

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前,普丁曾提出安全規劃建議,拜登美國拒絕談判,戰爭爆發後,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堡幾乎敲定協議,核心是「烏克蘭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當時澤倫斯基其實接受中立,但美國與英國跳出來叫烏克蘭繼續打,說會撐住他們。」

薩克斯表示,若當時拜登美國願意支持談判,「或許少死了一百萬人」。如今各方討論的停火框架大致包括:北約不再擴張至烏克蘭、美國實質承認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得的新控制區、雙邊建立安全機制避免跨境攻擊。

痛批歐洲領導人態度噁心

但薩克斯批評,歐洲多國領袖反而強烈反對,「他們堅持烏克蘭必須有加入北約的權利,這隻會讓戰爭無止盡。」

薩克斯以「獨裁者」形容澤倫斯基,指烏克蘭在戒嚴下由他一人掌權,「人民已經筋疲力盡,只想談判,但澤倫斯基與烏國政府似乎只要有人繼續提供武器與資金,就會把戰爭拖下去。」

他認為,基輔的真實意願很曖昧,而歐洲領袖也常以政治計算為優先,「他們的民意支持度普遍低迷,卻還是推著烏克蘭去打。」

他提到,歐洲三位主要國家領袖,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ramer),都面臨超低本國支持度,分別是25%、10%和20%,「但他們卻成了最熱衷延長戰爭的人。」

在他看來,這些領袖認為只要不是自己國家的士兵去死、只要主要軍援由美國買單,「那就讓戰爭繼續下去吧」,薩克斯直呼這種態度「荒謬且噁心」(I\’\’m
really disgusted with the European political position)。

川普搖擺不定,延長了戰爭

談到川普政府自身的策略搖擺,薩克斯坦言,戰爭之所以拖到現在,是因為川普過去一年在各派意見之間搖擺不定,「他說這是拜登的戰爭,但現在其實是他的戰爭。是時候結束了。」

有時他傾向承認北約東擴是錯誤,有時聽了鷹派將領建議又轉向強硬,然後與普丁通話後又轉回談判路線

至於外界擔心若達成停火協議,美國與歐洲可能像2014、2015年「明斯克協議」那樣,藉停火掩護重建烏軍,未來再度爆發戰事。薩克斯反駁稱,「真正破壞明斯克協議的是西方,而不是俄羅斯」。

他指出,明斯克協議要求為頓巴斯地區提供自治,但烏克蘭「在美國支持下」從未履行。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後來甚至直接承認,明斯克協議「只是用來拖時間用」。

薩克斯認為,若新的協議更明確列出「烏克蘭永久中立、不得加入北約」等條款,美國再想違反也難,「只要哪位美國總統再提北約擴張,戰爭一定立刻重啟」。因此他認為美國沒有動機再犯同樣的錯。

布里辛斯基路線已經失敗

薩克斯最後批評,美國多年來的戰略幻想建立在美蘇冷戰時期鷹派策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提出的理論之上:試圖弱化俄羅斯聯邦,將其裂解之,最後只能被迫接受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沒有能力反抗。他強調,這個路線已經徹底失敗了

他強調,戰爭的結束取決於美國是否願意下定決心。「如果川普能清楚地告訴歐洲與基輔:『我們不再支持這場戰爭』,那麼戰爭會立刻停止。」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