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再買買買,消費低迷難題何解?
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購買中國商品。美國人也不例外,儘管關稅成本不斷上升。
唯一的例外似乎是中國國內的消費者。
這正是中國最高領導層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的核心所在——他們正試圖引導疲軟的經濟穿越與美國的貿易戰動蕩。中國依賴全球消費者來維持經濟穩定,這一點在其周一發布的最新經濟報告中得到了明確體現。
今年中國出口額預計將比進口額高出1萬億美元。這種巨大的貿易失衡以及中國對出口的依賴使中國的處境更加複雜——尤其是在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預計下周將與特朗普總統會晤之際。這一問題也令特朗普越來越擔憂,全球各國官員正敦促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平衡,更多轉向國內消費。
本周,中國高層官員召開會議,制定未來五年的政策方向。他們面臨著若干國內挑戰,包括青年失業、社會福利體系薄弱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然而,政府並未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僅採取漸進式政策調整,並加倍投資於生產出口商品的工廠。
然而,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或許正是幫助像兩個孩子的母親陳逸玲(音)這樣的消費者擺脫困境的關鍵途徑。
「我覺得經濟環境比較差,」35歲的陳女士帶著三歲的女兒在上海郊區的一家商場里逛飾品時說道。「所有人都很難找到工作,而且找到工作的話也很容易被辭退。」她的丈夫在金融行業工作,但沒有穩定職位。這一家人目前主要依靠積蓄生活。
經濟學家將這種悲觀情緒追溯到新冠疫情以及中國當時對社區和城市的突然封控。官員們原本認為,在2022年底放鬆這些防控措施後,中國會像其他國家一樣出現被壓抑已久的「報復性消費」熱潮。
但這種情況從未真正出現。
與許多在疫情期間向家庭發放補貼的國家政府不同,北京從未直接向民眾發放現金。如今,家庭的總體收入水平普遍低於疫情前,同時還要面對不斷攀升的醫療支出。中國的企業同樣被迫自謀出路,許多公司削減了薪資,或者開始裁員。
在這個國民將積蓄投入房地產的國家裡,自2021年開始的房價暴跌也造成了沉重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