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退潮?全球南方富布莱特学生的幻灭与离场
富布莱特机构
一个富布莱特社交夜晚
这是一个典型的波士顿夜晚,空气里弥漫着国际富布莱特学者周末聚会特有的喧嚣与悸动。
我朋友曾笑着说,这样的聚会就像一场不断延期的“盲约”——你终会明白自己与谁最契合。你要做的,是挺起胸膛、扬起笑容走上前,伸出手,让善意自然流露,然后说出你的名字,一次又一次。
“我叫Hannah,来自刚果。你呢?”
“中国。你在哪里读书?”
“我在xx大学读冲突研究硕士。你会待多久?”
“我读博士,还有四年。你呢?”
“我的项目是两年,明年就该结束了。”
国籍、学位、学校、留美时间——像某种心照不宣的仪式,这些元素构筑起每个初次见面的标准开场,也在暗地里预示着这段关系的走向。在很多这样的夜晚,我与二十多个国家的陌生人握手、做自我介绍、互加脸书、笑着闲聊。每个人都渴望了解对方的国家、文化、校园日常和休闲爱好,约定“保持联系”。这些夜晚被包裹在一种开放、平等、尊重的气氛中,仿佛跨文化理解本就该如此自然地发生。
我们为他者的文化欢呼,也为异国的故事着迷,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地球另一端的风土人情、校园趣事,这样的夜晚最终成为许多富布莱特学者美国记忆中最为明亮的部分。
几乎每一个人在回望这段旅程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个“迷你联合国”般的社群,以及它所赋予的那种多元、平等、包容的交流体验。“只有在这里,你才能遇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他们这样说。自富布莱特诞生以来,已有超过160个国家的学人在此交汇。
玛莎,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学者,在喝下第三杯龙舌兰后对我说:
“这个群体真的太国际了——穆斯林、印度教徒、各种背景的人汇聚在一起。语言、文化、食物、成长经历……所有这些交织成一个迷人的混合体。最让我收获满满的,是能尝到不同国家的美食,听到他们的音乐。这段经历真正打开了我的世界。”
她的感受并非个例。他们沉浸在这种跨国界的氛围中,为多元体验所震撼;他们在与不同国籍的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