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義退潮?全球南方富布萊特學生的幻滅與離場
富布萊特機構
一個富布萊特社交夜晚
這是一個典型的波士頓夜晚,空氣里瀰漫著國際富布萊特學者周末聚會特有的喧囂與悸動。
我朋友曾笑著說,這樣的聚會就像一場不斷延期的「盲約」——你終會明白自己與誰最契合。你要做的,是挺起胸膛、揚起笑容走上前,伸出手,讓善意自然流露,然後說出你的名字,一次又一次。
「我叫Hannah,來自剛果。你呢?」
「中國。你在哪裡讀書?」
「我在xx大學讀衝突研究碩士。你會待多久?」
「我讀博士,還有四年。你呢?」
「我的項目是兩年,明年就該結束了。」
國籍、學位、學校、留美時間——像某種心照不宣的儀式,這些元素構築起每個初次見面的標準開場,也在暗地裡預示著這段關係的走向。在很多這樣的夜晚,我與二十多個國家的陌生人握手、做自我介紹、互加臉書、笑著閑聊。每個人都渴望了解對方的國家、文化、校園日常和休閑愛好,約定「保持聯繫」。這些夜晚被包裹在一種開放、平等、尊重的氣氛中,彷彿跨文化理解本就該如此自然地發生。
我們為他者的文化歡呼,也為異國的故事著迷,興緻勃勃地討論著地球另一端的風土人情、校園趣事,這樣的夜晚最終成為許多富布萊特學者美國記憶中最為明亮的部分。
幾乎每一個人在回望這段旅程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這個「迷你聯合國」般的社群,以及它所賦予的那種多元、平等、包容的交流體驗。「只有在這裡,你才能遇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人,」他們這樣說。自富布萊特誕生以來,已有超過160個國家的學人在此交匯。
瑪莎,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學者,在喝下第三杯龍舌蘭後對我說:
「這個群體真的太國際了——穆斯林、印度教徒、各種背景的人匯聚在一起。語言、文化、食物、成長經歷……所有這些交織成一個迷人的混合體。最讓我收穫滿滿的,是能嘗到不同國家的美食,聽到他們的音樂。這段經歷真正打開了我的世界。」
她的感受並非個例。他們沉浸在這種跨國界的氛圍中,為多元體驗所震撼;他們在與不同國籍的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