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离开地产行业后,我开滴滴,写短剧
短剧里全是逆袭的故事,这是人性
从公司到天津武清的家,大概是一百公里,不堵的话,开车要一个半小时。我每周几次往返,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听有声书,遇到合适的,有时候会开顺风车载人。通勤的成本很高,高速费、停车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费,每天得一百五左右,这样能平摊一下路费。
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我是陌生人,又是一个倾听者,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包袱,愿意打开心扉。做企业咨询的人,聊商业也聊他认识的演员朋友;在天津开服装厂的大姐还在为事业拼搏。我拉过很多大厂里的IT男,很忙也很累,不愿意聊天,喜欢在车里刷视频打游戏;也有声音好听的女生,和炒股赔了钱的男友打电话,安慰对方,“我最近不去做美甲了”“回去给你煲汤”,特别治愈。
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三十多岁、做跨境电商的女生,周一到周五住在公司附近,周末回天津。顺路的时候多一些,聊得就比较深入了——她是很典型从家里考到985的大学生,非常努力,进过大厂,也自己买了房子。她过年没有回家,从小被冷漠地对待,她很想逃离。
我们也交流了30岁对女性的意义,我说似乎过了这个界限,年龄的价值不断贬值,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她就觉得无所谓,现在有一个外国男朋友,是否结婚、跟谁结婚,可能不是她最重要的事。
像是“都市女子图鉴”,她的故事也代表了一种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女性。我写故事,开顺风车也是在搜集故事。去年11月,39岁的我进入短剧行业,成为一名编剧,公司刚刚起步,同时我也兼任副导演、对外宣传等工作。
(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看过短剧,但很难看下去,确实有的逻辑性(不强)。我没写过剧本,前段时间写一对中年夫妻离婚冷静期的故事,把剧本给一个导演看,他觉得太多铺叙,情绪还不够,要再增加一些激烈内容在里面——肯定要动手,争吵,言语上是不是写得更露骨?
现在卖得好的短剧还是情感类的。年轻人看爱情,老年人也看,谈恋爱太难了,婚姻更难,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爱情会好一些是吧?流行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