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会

社会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 出身绿营的“女战将”

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于当地时间周六晚出炉,候选人郑丽文当选新任党主席。这让她成为国民党史上第二位女性党魁。美联社的报道指出,她可能影响台湾处理与北京关系等关键议题的方式。 国民党10月18日在台湾举行党主席选举。本次选举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候选人郑丽文,以较大优势击败包括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等候选人当选新任党主席。这意味着她将成为国民党史上第二位女性党魁(第一位是洪秀柱)。 国民党是台湾最主要的党派之一。尽管过去三次总统选举国民党均败给民进党,但在台湾国民党仍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出身绿营 野百合学运出身的郑丽文,年轻时积极参与街头运动,曾明确表态支持台湾独立,并在台大法律系毕业后加入民进党,陆续担任国民大会代表、青年发展部副主任、行政院发言人等职务。但后来,她与民进党决裂、分道扬镳。2005年受连战邀请加入国民党之后,曾任两届立委。有观察指出,郑丽文的父亲是陆军政战少校,她从小在眷村长大,也因此受到部分军系党员支持。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形容郑丽文是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黑马”,称“她展现了不同于传统蓝营的战斗形象,获得不少军公教体系的支持,最终击败竞争对手”。 台湾媒体在报道郑丽文时,经常提到其“战斗形象”。例如《风传媒》在相关分析文章中称,郑丽文能在国民党党内激起共鸣,最关键的是“她长期积累的‘战斗派’形象,……被基层认为最有能力‘直接对抗执政党’”。 郑丽文胜出后,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已经向她表示祝贺。她将于11月开始出任国民党主席职务。 蓝营内部有指责“大陆网军介选”的声音 国民党传统上与北京关系较为密切。国民党支持者认为这种关系有利于台湾民主的稳定和经济,但批评者对北京可能施加的影响持谨慎态度。 在过去一周,国民党内郝龙斌支持者赵少康指控中国介选,并援引了一些攻击郝龙斌、支持郑丽文的网络视频。不过,台湾国安部门目前没有证实这一说法。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则回应称,中方关...
社会

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在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逝世当日,杨振宁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杨振宁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史诗,极少有遗憾,“然而,他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二度获得诺奖,将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获得,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门向他索要了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可以说,与第二次获得诺奖已经很近了,但最后依然失之交臂。” 王征曾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杨振宁先生的朋友。王征认为,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远不止于为他赢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发现。真正奠定其科学史地位、并持续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与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Mills)于1954年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一理论无疑极具获得诺奖的资格, 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门向杨振宁索要了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现场 “我有一次曾经问先生,诺贝尔奖是不是不可以第二次获得?他淡然地回答说:没有这个规定,只是他们还没给我。”王征对澎湃新闻回忆说,杨振宁先生当时回答时有着充分的自信,然而却又有着一种低调与豁达。 事实上,获得过两项诺贝尔奖的有居里夫人(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巴丁(1956年、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化学家鲍林(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1958年、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 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门向他索要了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朋友之间听闻这一消息都非常激动,十分期待先生再次获奖,然而,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布后并没有他的名字,去年、今年依然没有,与他过从亲密的朋友都难掩失望,不过,翁帆却比较淡泊。其实如果杨振宁先生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与第一次的意...
社会

胡锡进:郑丽文年轻时支持“台独”但后来得以重塑

中国国民党似乎实现了“世代交替”。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曾有跨党派以及野百合学运经历的郑丽文当选。现年54岁的她开始从政时加入的是民进党,后因“理念不合”脱党,受连战之邀加入国民党。她选举经验和街头运动经验丰富,善演说,被国民党党员们赋予2026年、2028年带领该党和蓝营取得胜利的希望。 虽然年轻时支持过“台独”,但是郑丽文的政治观点似乎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得以重塑。如今的郑丽文除了强调国民党党内改革,主张“蓝白合”,她在两岸问题上坚称“台独是骗局”,呼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百年基业。她号召台湾所有在野力量团结起来对抗民进党。 郑丽文1969年11月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祖籍云南。她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拥有美国费城天普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郑丽文就读台湾大学期间,参与了野百合学运等街头运动,毕业后赴美留学,回到台湾后加入民进党。1996年3月她当选民进党籍第三届“国大”代表,曾任该党“国大党团宪改小组召集人”,参与当时的“修宪”活动。 但在2002年,由于郑丽文在节目中批评台湾省“卫生署代署长”涂醒哲涉嫌“舔耳案”,被民进党台北市党部开除党籍。 2002年10月,亲民党民意代表李庆安指控时任台湾省卫生部门负责人涂醒哲在KTV对男子郑可荣“舔耳”,引发争论。涂醒哲坚称他没有去KTV,民进党也力挺涂醒哲,不准党员就发言。郑丽文则在一次电话连线节目中说了有关涂醒哲的一些负面揣测,引起民进党不满。几天之后李庆安出来道歉,说自己认错人,民进党也在10月8日通过决议停权郑丽文的党籍。事后郑丽文则表示自己是主动退党,因为“当时民进党已经偏离了原先的政治路线,不符合本人的最初理想,加上对党派作风不满,因此选择了退出”。 之后,郑丽文在政坛暂时隐退。2005年1月,在国民党的力邀下,经连战和林丰正介绍加入国民党。2008年,担任国民党不分区“立委”。2012年,参选...
社会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10月18日,丘成桐在缅怀杨振宁时表示。 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了解到,丘成桐为悼念杨振宁,写下:“慕双雄携手,破宇称守恒,启我后学二三辈。继外尔规范,始强力物理,叱咤科坛六十年。” “1972年,我与杨先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第一次见面,那时我与我的老师陈省身一起去拜访他。几十年来,我与杨先生交往很多,他的学问与数学有诸多联系,我们因此有不少学问的交流,也为发展中国的科学而共同合作。”回顾往昔与杨振宁有关的点滴,丘成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我一直十分尊敬他。” 丘成桐还表示,“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以及丁肇中先生,都是世界科学舞台上青史留名的中国学者。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丘成桐是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 杨振宁与丘成桐既曾因科学理念不同而有过公开争论,也有着长期深厚的学术友谊与相互敬重。 2011年,《杨振宁传》在京首发,丘成桐受邀出席发布活动。当时有媒体报道:两位科学大师杨振宁、丘成桐的对谈不止“闲话家常”,更多谈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学问,对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学子来说,确是金玉之言。当有人提到年轻人该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时,杨振宁正色道:“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想获奖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丘成桐亦赞同杨振宁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的学术气氛很多是为了拿奖、为了...
社会

杨振宁退休26年石溪大学为他保留办公室 中国留学献花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办公室 18日下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发文缅怀杨振宁先生。与此同时,杨振宁逝世的消息还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位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听闻消息后半夜起来,专门到杨振宁此前工作过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简称石溪大学)办公室前献花,悼念杨振宁先生。 据了解,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6岁时,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6年,杨振宁离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出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他在石溪分校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并在该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99年5月,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正式退休,该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此后,杨振宁虽然不在石溪分校工作了,但学校仍保留了他当年的办公室,并在物理系教学楼前陈列“杨振宁展览”,介绍这位学校的杰出代表人物。 留学生在杨振宁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办公室前送花 此次专程前来献花的中国留学生贝林(化名)向记者表示,学校一直保留着杨教授的办公室,有些时候还开放,一楼的main office也有杨教授的手迹。因为存在时差,他那里得到先生去世的消息是半夜,当时他几乎是从床上爬起来去送的花,由于是在半夜,目前只有一束花在门前,学校官方组织的纪念活动得等到工作日。 贝林还在社交媒体发文道:“在家听说了消息就去买了花,想一想杨老也是自己当时决定来StonyBrook(石溪大学)学物理的原因之一。”他本来准备放在6106办公室门口,最后还是放在了外面的黑板底下。他还用粉笔在黑板生写下了杨...
社会

他当众吞下铀后又活了23年 背后藏着一个秘密

在一段至今仍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视频里,一位名叫盖伦·温索尔(Galen Winsor)的男子站在讲台上,从瓶中倒出一撮黄色的粉末。 他先是用盖革计数器对着粉末,仪器立刻发出密集的“咔哒”声,证明其具有放射性。 随后,在观众的注视下,他将这撮粉末倒入手心,毫不犹豫地放入口中吞下。紧接着,他把盖革计数器凑到自己脸上,仪器再次“咔哒”作响 。 这人不仅吞下后没事,还活到了 2008 年。因此,在他进行这次著名的公开演示后,他又活了超过 20 年 。据报道,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巡回演讲中,曾重复这一行为多达 77 次 。关于他去世时的年龄,不同资料的说法略有出入,有的记录为 82 岁,有的则为 86 岁 。 “吞铀”之后还没事?这怎么可能?它直接挑战了我们对“核”与“放射性”的常识性恐惧。 一场精心策划的“科学秀” 视频记录的事件真实发生于 1985 年,是温索尔一场名为“核恐慌骗局”的巡回讲座的一部分 。 温索尔并非一些视频里所说的物理学家,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核化学家。他曾在著名的汉福德核设施工作,负责设计和运营钚的提取流程,甚至担任过安全主管。深厚的专业背景,让他看起来像一个敢于说出“行业内幕”的权威专家。 然而,这场讲座并非纯粹的学术交流。它的赞助方是约翰·伯奇协会(The John Birch Society),一个以极端反政府、反商业监管而闻名的美国保守派组织 。 温索尔的核心论点与该组织的议程不谋而合:他认为公众对低水平辐射的恐惧是被过度夸大的,其背后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阻碍核技术发展而策划的阴谋 。他甚至宣称,著名的三哩岛核事故是“从未发生过的捏造事件” 。 三哩岛核事故,是 1979 年 3 月 28 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毁事故。这是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列为五级核能事故。...
社会

美政府“停摆”影响扩大 核安局与法院大量员工休假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18天,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联邦法院系统等部门大量工作人员面临被迫无薪休假。 与此同时,国会两党争斗正酣。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透露,共和党籍总统特朗普寻求进一步砍掉民主党主政州的基建项目。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旨在施压参议院民主党人“放行”共和党人推出的临时拨款法案。 这是10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李睿摄 大量联邦雇员无薪休假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17日经由社交媒体宣布,受“停摆”影响,能源部下属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大约1400名在“升级核武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联邦雇员将于20日前被迫无薪休假。另据能源部一名发言人说法,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近400名雇员仍将在岗工作。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目前储存有超过5000枚核弹头,其中千余枚在部署状态。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负责核弹头的设计、制造、使用和保护,并监管承包商维护和测试核武器的活动。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执行主任达里尔·金博尔批评特朗普政府无视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重要性,敦促其重新考虑自身在联邦政府“停摆”议题中的立场。 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同样受“停摆”冲击,涉及联邦机构的民事诉讼审理普遍遭延迟。路透社援引联邦法院行政管理部16日发布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报道,联邦法院系统内3.3万名工作人员中,部分人将于20日午夜起被迫无薪休假。 依据备忘录,联邦法院系统部分非必要职能也将暂停,“关停工作将有序展开”。据路透社报道,法庭仍会开门运转,法官仍将获得薪资,但联邦公共辩护律师等岗位的人员将无法获得薪水。 尚不清楚联邦法院系统无薪休假人数。据报道,联邦法院系统自联邦政府本月1日“停摆”以来,一度依靠系统内剩余资金勉强度日,但于17日难以为继。联邦法院系统上一次大规模受“停摆”影响还是30年前,民主党籍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的1995年底至1996年初。 砍掉民主党项目 就联邦政府持续“停摆”,白...
社会

委高层被曝提议马杜罗下台换和平 被特朗普拒绝了

加勒比地区局势愈发紧张之际,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被爆承受不住高压,试图向美方求和,却遭到拒绝。这是怎么回事? 截至本周,美军在委内瑞拉附近地区的部署已经超过1万人。此前,特朗普已经授权CIA阴谋颠覆马杜罗政权,并考虑对委内瑞拉发动地面战争。 与此同时,美军在委附近海域的“扫毒”行动仍在继续,已经有5艘“运毒船只”遭遇袭击,造成27人死亡。 然而,美方至今没有拿出直接证据证明这些死者是毒贩,而非委政府所说的普通渔民。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人是毒贩,美军也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式,比如拦截扣押,直接炸沉船只,都不给人一个分辩的机会,怕不是心虚吧? 在这一背景下,卡塔尔消息人士爆出了一个惊天内幕。据美媒报道,早在今年4月,委内瑞拉副总统罗德里格斯通过卡塔尔秘密向美方提交了一份方案,试图用马杜罗下台来换和平。 根据该方案,马杜罗下台后可以留在委内瑞拉并受到保护,美方需撤销对其一切刑事指控,罗德里格斯将接任总统。作为交换,美国企业可以进入委内瑞拉的石油和矿产项目。 单就内容本身来说,委内瑞拉已经作出很大让步了,马杜罗下台、向美方让渡石油和矿产资源利益,这正是美国一直以来想要的。 但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方案,只因国务卿鲁比奥不同意。鲁比奥认为,只有彻底推翻马杜罗政府,才能体现出美国维护民主的决心。 上个月,罗德里格斯又提出了一份方案,大意是与流亡在外的委前内政部长托雷斯组建过渡政府,马杜罗则流亡海外。 这一提议同样被美方拒绝,理由是过渡政府的领导人虽然相较马杜罗更倾向中间派,但同样不符合美国的期望。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彻底推翻马杜罗政府,换一个亲美的买办政权上台,美国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据悉,这两个方案都得到了马杜罗的默许。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尚待验证,毕竟马杜罗一直以来对外展现的都是强硬姿态,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推动委内瑞拉政权更迭。 但不管暗战如何汹涌,明面上美委之间的...
社会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会谈:目前不打算提供“战斧”

特朗普在10月17日与泽连斯基来了一场紧张会谈,他告诉后者目前不打算提供“战斧”,根据“值得”新闻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双普”打完电话后,特朗普认为当前优先要务是外交,而提供“战斧”将会破坏这一努力。 据悉,泽连斯基原希望此行能为乌克兰争取到新的武器承诺,但当他来到华盛顿后发现特朗普的心态截然不同,一名消息人士形容这次会谈“不轻松”,尽管没有人咆哮,但特朗普对如何解决问题所秉持的立场很强硬,另一人则直言“会谈很糟糕”,特朗普在会谈中发表了几项强硬声明,某些时刻气氛已有点情绪化。 据悉在白宫会谈过程中,特朗普向泽连斯基简报了他与普京的通话内容,并强调美国当前外交解决方案是“以冻结前线的方式结束”,尽管这对乌克兰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条件,但由于之前的教训,泽连斯基在现场没敢有任何不满,不过在供应武器的问题上,特朗普并没有把话直接说死,当长达2个半小时的会谈结束后,特朗普表示“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显然,是否会供应武器,主要看还是要看接下来特朗普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谈结果,如果会谈没有达到特朗普的预期,不排除特朗普将会供应“战斧”,或是提供其他武器。...
社会

美媒问是谁选了在布达佩斯美俄会晤 白宫:你妈妈

美国总统特朗普16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时间通话,双方商定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面对面会晤。 美国《赫芬顿邮报》10月17日报道,匈牙利首都是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签署地。根据该备忘录,乌克兰放弃了苏联解体后继承的数千枚核武器,以换取俄罗斯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的保证,但普京违背了这一承诺,俄乌冲突延续至今。 因此,《赫芬顿邮报》记者询问:“谁选择了在布达佩斯举行美俄元首会晤?”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回答道,“是你妈决定的。” 一分钟后,特朗普政府通讯主任史蒂文·张补充道,“你妈。” 随后,《赫芬顿邮报》记者询问莱维特是否认为自己的回应很有趣,她回复道,“你们居然还觉得自己是家媒体,这事儿让我觉得挺好笑的。你们就是个极左的走狗,没人把你当回事,包括你们媒体圈的同行们,只不过他们没当着你的面说罢了。别再给我发你那些虚伪、偏颇又扯淡的问题了。” 《赫芬顿邮报》记者对此深感震惊,不再敢提出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