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會

社會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出身綠營的「女戰將」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於當地時間周六晚出爐,候選人鄭麗文當選新任黨主席。這讓她成為國民黨史上第二位女性黨魁。美聯社的報道指出,她可能影響台灣處理與北京關係等關鍵議題的方式。 國民黨10月18日在台灣舉行黨主席選舉。本次選舉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候選人鄭麗文,以較大優勢擊敗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候選人當選新任黨主席。這意味著她將成為國民黨史上第二位女性黨魁(第一位是洪秀柱)。 國民黨是台灣最主要的黨派之一。儘管過去三次總統選舉國民黨均敗給民進黨,但在台灣國民黨仍保持著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出身綠營 野百合學運出身的鄭麗文,年輕時積极參与街頭運動,曾明確表態支持台灣獨立,並在台大法律系畢業後加入民進黨,陸續擔任國民大會代表、青年發展部副主任、行政院發言人等職務。但後來,她與民進黨決裂、分道揚鑣。2005年受連戰邀請加入國民黨之後,曾任兩屆立委。有觀察指出,鄭麗文的父親是陸軍政戰少校,她從小在眷村長大,也因此受到部分軍系黨員支持。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形容鄭麗文是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黑馬」,稱「她展現了不同於傳統藍營的戰鬥形象,獲得不少軍公教體系的支持,最終擊敗競爭對手」。 台灣媒體在報道鄭麗文時,經常提到其「戰鬥形象」。例如《風傳媒》在相關分析文章中稱,鄭麗文能在國民黨黨內激起共鳴,最關鍵的是「她長期積累的『戰鬥派』形象,……被基層認為最有能力『直接對抗執政黨』」。 鄭麗文勝出後,現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經向她表示祝賀。她將於11月開始出任國民黨主席職務。 藍營內部有指責「大陸網軍介選」的聲音 國民黨傳統上與北京關係較為密切。國民黨支持者認為這種關係有利於台灣民主的穩定和經濟,但批評者對北京可能施加的影響持謹慎態度。 在過去一周,國民黨內郝龍斌支持者趙少康指控中國介選,並援引了一些攻擊郝龍斌、支持鄭麗文的網路視頻。不過,台灣國安部門目前沒有證實這一說法。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則回應稱,中方關...
社會

友人追憶楊振寧:他沒能二度獲諾獎是一個遺憾

在10月18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逝世當日,楊振寧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楊振寧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科學智慧與人文精神交相輝映的史詩,極少有遺憾,「然而,他其實還是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能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如果二度獲得諾獎,將是以中國公民的身份獲得,2021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專門向他索要了楊-米爾斯理論的資料,可以說,與第二次獲得諾獎已經很近了,但最後依然失之交臂。」 王征曾擔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是楊振寧先生的朋友。王征認為,楊振寧先生在物理學上的成就,遠不止於為他贏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發現。真正奠定其科學史地位、並持續產生深遠影響的,是他與羅伯特·米爾斯(Robert Mills)於1954年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這一理論無疑極具獲得諾獎的資格, 2021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專門向楊振寧索要了楊-米爾斯理論的資料。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現場 「我有一次曾經問先生,諾貝爾獎是不是不可以第二次獲得?他淡然地回答說:沒有這個規定,只是他們還沒給我。」王征對澎湃新聞回憶說,楊振寧先生當時回答時有著充分的自信,然而卻又有著一種低調與豁達。 事實上,獲得過兩項諾貝爾獎的有居里夫人(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美國物理學家巴丁(1956年、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化學家鮑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1958年、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 「 2021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專門向他索要了楊-米爾斯理論的資料,朋友之間聽聞這一消息都非常激動,十分期待先生再次獲獎,然而,當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布後並沒有他的名字,去年、今年依然沒有,與他過從親密的朋友都難掩失望,不過,翁帆卻比較淡泊。其實如果楊振寧先生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與第一次的意...
社會

胡錫進:鄭麗文年輕時支持「台獨」但後來得以重塑

中國國民黨似乎實現了「世代交替」。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曾有跨黨派以及野百合學運經歷的鄭麗文當選。現年54歲的她開始從政時加入的是民進黨,後因「理念不合」脫黨,受連戰之邀加入國民黨。她選舉經驗和街頭運動經驗豐富,善演說,被國民黨黨員們賦予2026年、2028年帶領該黨和藍營取得勝利的希望。 雖然年輕時支持過「台獨」,但是鄭麗文的政治觀點似乎在後來的政治生活中得以重塑。如今的鄭麗文除了強調國民黨黨內改革,主張「藍白合」,她在兩岸問題上堅稱「台獨是騙局」,呼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創兩岸和平百年基業。她號召台灣所有在野力量團結起來對抗民進黨。 鄭麗文1969年11月出生於台灣省雲林縣,祖籍雲南。她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擁有美國費城天普大學法學碩士學位。鄭麗文就讀台灣大學期間,參與了野百合學運等街頭運動,畢業後赴美留學,回到台灣後加入民進黨。1996年3月她當選民進黨籍第三屆「國大」代表,曾任該黨「國大黨團憲改小組召集人」,參與當時的「修憲」活動。 但在2002年,由於鄭麗文在節目中批評台灣省「衛生署代署長」涂醒哲涉嫌「舔耳案」,被民進黨台北市黨部開除黨籍。 2002年10月,親民黨民意代表李慶安指控時任台灣省衛生部門負責人涂醒哲在KTV對男子鄭可榮「舔耳」,引發爭論。涂醒哲堅稱他沒有去KTV,民進黨也力挺涂醒哲,不準黨員就發言。鄭麗文則在一次電話連線節目中說了有關涂醒哲的一些負面揣測,引起民進黨不滿。幾天之後李慶安出來道歉,說自己認錯人,民進黨也在10月8日通過決議停權鄭麗文的黨籍。事後鄭麗文則表示自己是主動退黨,因為「當時民進黨已經偏離了原先的政治路線,不符合本人的最初理想,加上對黨派作風不滿,因此選擇了退出」。 之後,鄭麗文在政壇暫時隱退。2005年1月,在國民黨的力邀下,經連戰和林豐正介紹加入國民黨。2008年,擔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2012年,參選...
社會

丘成桐:希望設立以楊振寧命名的獎項來紀念他

「我希望未來能夠在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設立一個以楊先生命名的獎項,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10月18日,丘成桐在緬懷楊振寧時表示。 據新華社報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於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了解到,丘成桐為悼念楊振寧,寫下:「慕雙雄攜手,破宇稱守恆,啟我後學二三輩。繼外爾規範,始強力物理,叱吒科壇六十年。」 「1972年,我與楊先生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第一次見面,那時我與我的老師陳省身一起去拜訪他。幾十年來,我與楊先生交往很多,他的學問與數學有諸多聯繫,我們因此有不少學問的交流,也為發展中國的科學而共同合作。」回顧往昔與楊振寧有關的點滴,丘成桐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學者,我一直十分尊敬他。」 丘成桐還表示,「陳省身先生、楊振寧先生以及丁肇中先生,都是世界科學舞台上青史留名的中國學者。我希望未來能夠在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設立一個以楊先生命名的獎項,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 楊振寧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丘成桐是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榮休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 楊振寧與丘成桐既曾因科學理念不同而有過公開爭論,也有著長期深厚的學術友誼與相互敬重。 2011年,《楊振寧傳》在京首發,丘成桐受邀出席發布活動。當時有媒體報道:兩位科學大師楊振寧、丘成桐的對談不止「閑話家常」,更多談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學問,對現場觀眾特別是年輕學子來說,確是金玉之言。當有人提到年輕人該如何向諾貝爾獎努力時,楊振寧正色道:「如果一個人的目的只想獲獎的話,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丘成桐亦贊同楊振寧的觀點。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國內的學術氣氛很多是為了拿獎、為了...
社會

楊振寧退休26年石溪大學為他保留辦公室 中國留學獻花

據新華社消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教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辦公室 18日下午,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紛紛發文緬懷楊振寧先生。與此同時,楊振寧逝世的消息還傳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聽聞消息後半夜起來,專門到楊振寧此前工作過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簡稱石溪大學)辦公室前獻花,悼念楊振寧先生。 據了解,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16歲時,楊振寧考入西南聯大。1945年,楊振寧赴美留學。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6年,楊振寧離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出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他在石溪分校創立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並在該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99年5月,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正式退休,該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 此後,楊振寧雖然不在石溪分校工作了,但學校仍保留了他當年的辦公室,並在物理系教學樓前陳列「楊振寧展覽」,介紹這位學校的傑出代表人物。 留學生在楊振寧教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辦公室前送花 此次專程前來獻花的中國留學生貝林(化名)向記者表示,學校一直保留著楊教授的辦公室,有些時候還開放,一樓的main office也有楊教授的手跡。因為存在時差,他那裡得到先生去世的消息是半夜,當時他幾乎是從床上爬起來去送的花,由於是在半夜,目前只有一束花在門前,學校官方組織的紀念活動得等到工作日。 貝林還在社交媒體發文道:「在家聽說了消息就去買了花,想一想楊老也是自己當時決定來StonyBrook(石溪大學)學物理的原因之一。」他本來準備放在6106辦公室門口,最後還是放在了外面的黑板底下。他還用粉筆在黑板生寫下了楊...
社會

他當眾吞下鈾後又活了23年 背後藏著一個秘密

在一段至今仍在互聯網上流傳的視頻里,一位名叫蓋倫·溫索爾(Galen Winsor)的男子站在講台上,從瓶中倒出一撮黃色的粉末。 他先是用蓋革計數器對著粉末,儀器立刻發出密集的「咔噠」聲,證明其具有放射性。 隨後,在觀眾的注視下,他將這撮粉末倒入手心,毫不猶豫地放入口中吞下。緊接著,他把蓋革計數器湊到自己臉上,儀器再次「咔噠」作響 。 這人不僅吞下後沒事,還活到了 2008 年。因此,在他進行這次著名的公開演示後,他又活了超過 20 年 。據報道,他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巡迴演講中,曾重複這一行為多達 77 次 。關於他去世時的年齡,不同資料的說法略有出入,有的記錄為 82 歲,有的則為 86 歲 。 「吞鈾」之後還沒事?這怎麼可能?它直接挑戰了我們對「核」與「放射性」的常識性恐懼。 一場精心策劃的「科學秀」 視頻記錄的事件真實發生於 1985 年,是溫索爾一場名為「核恐慌騙局」的巡迴講座的一部分 。 溫索爾並非一些視頻里所說的物理學家,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核化學家。他曾在著名的漢福德核設施工作,負責設計和運營鈈的提取流程,甚至擔任過安全主管。深厚的專業背景,讓他看起來像一個敢於說出「行業內幕」的權威專家。 然而,這場講座並非純粹的學術交流。它的贊助方是約翰·伯奇協會(The John Birch Society),一個以極端反政府、反商業監管而聞名的美國保守派組織 。 溫索爾的核心論點與該組織的議程不謀而合:他認為公眾對低水平輻射的恐懼是被過度誇大的,其背後是既得利益集團為了阻礙核技術發展而策劃的陰謀 。他甚至宣稱,著名的三哩島核事故是「從未發生過的捏造事件」 。 三哩島核事故,是 1979 年 3 月 28 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河三哩島核電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毀事故。這是美國核電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列為五級核能事故。...
社會

美政府「停擺」影響擴大 核安局與法院大量員工休假

隨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18天,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聯邦法院系統等部門大量工作人員面臨被迫無薪休假。 與此同時,國會兩黨爭鬥正酣。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透露,共和黨籍總統特朗普尋求進一步砍掉民主黨主政州的基建項目。媒體分析認為,此舉旨在施壓參議院民主黨人「放行」共和黨人推出的臨時撥款法案。 這是10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大量聯邦僱員無薪休假 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17日經由社交媒體宣布,受「停擺」影響,能源部下屬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大約1400名在「升級核武庫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聯邦僱員將於20日前被迫無薪休假。另據能源部一名發言人說法,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近400名僱員仍將在崗工作。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美國目前儲存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其中千餘枚在部署狀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核彈頭的設計、製造、使用和保護,並監管承包商維護和測試核武器的活動。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執行主任達里爾·金博爾批評特朗普政府無視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的重要性,敦促其重新考慮自身在聯邦政府「停擺」議題中的立場。 美國聯邦法院系統同樣受「停擺」衝擊,涉及聯邦機構的民事訴訟審理普遍遭延遲。路透社援引聯邦法院行政管理部16日發布的一份內部備忘錄報道,聯邦法院系統內3.3萬名工作人員中,部分人將於20日午夜起被迫無薪休假。 依據備忘錄,聯邦法院系統部分非必要職能也將暫停,「關停工作將有序展開」。據路透社報道,法庭仍會開門運轉,法官仍將獲得薪資,但聯邦公共辯護律師等崗位的人員將無法獲得薪水。 尚不清楚聯邦法院系統無薪休假人數。據報道,聯邦法院系統自聯邦政府本月1日「停擺」以來,一度依靠系統內剩餘資金勉強度日,但於17日難以為繼。聯邦法院系統上一次大規模受「停擺」影響還是30年前,民主黨籍總統比爾·柯林頓執政的1995年底至1996年初。 砍掉民主党項目 就聯邦政府持續「停擺」,白...
社會

委高層被曝提議馬杜羅下台換和平 被特朗普拒絕了

加勒比地區局勢愈發緊張之際,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被爆承受不住高壓,試圖向美方求和,卻遭到拒絕。這是怎麼回事? 截至本周,美軍在委內瑞拉附近地區的部署已經超過1萬人。此前,特朗普已經授權CIA陰謀顛覆馬杜羅政權,並考慮對委內瑞拉發動地面戰爭。 與此同時,美軍在委附近海域的「掃毒」行動仍在繼續,已經有5艘「運毒船隻」遭遇襲擊,造成27人死亡。 然而,美方至今沒有拿出直接證據證明這些死者是毒販,而非委政府所說的普通漁民。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人是毒販,美軍也可以採取更溫和的方式,比如攔截扣押,直接炸沉船隻,都不給人一個分辯的機會,怕不是心虛吧? 在這一背景下,卡達消息人士爆出了一個驚天內幕。據美媒報道,早在今年4月,委內瑞拉副總統羅德里格斯通過卡達秘密向美方提交了一份方案,試圖用馬杜羅下台來換和平。 根據該方案,馬杜羅下台後可以留在委內瑞拉並受到保護,美方需撤銷對其一切刑事指控,羅德里格斯將接任總統。作為交換,美國企業可以進入委內瑞拉的石油和礦產項目。 單就內容本身來說,委內瑞拉已經作出很大讓步了,馬杜羅下台、向美方讓渡石油和礦產資源利益,這正是美國一直以來想要的。 但據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個方案,只因國務卿魯比奧不同意。魯比奧認為,只有徹底推翻馬杜羅政府,才能體現出美國維護民主的決心。 上個月,羅德里格斯又提出了一份方案,大意是與流亡在外的委前內政部長托雷斯組建過渡政府,馬杜羅則流亡海外。 這一提議同樣被美方拒絕,理由是過渡政府的領導人雖然相較馬杜羅更傾向中間派,但同樣不符合美國的期望。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徹底推翻馬杜羅政府,換一個親美的買辦政權上台,美國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據悉,這兩個方案都得到了馬杜羅的默許。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尚待驗證,畢竟馬杜羅一直以來對外展現的都是強硬姿態,堅決反對外部勢力推動委內瑞拉政權更迭。 但不管暗戰如何洶湧,明面上美委之間的...
社會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會談:目前不打算提供「戰斧」

特朗普在10月17日與澤連斯基來了一場緊張會談,他告訴後者目前不打算提供「戰斧」,根據「值得」新聞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稱,「雙普」打完電話後,特朗普認為當前優先要務是外交,而提供「戰斧」將會破壞這一努力。 據悉,澤連斯基原希望此行能為烏克蘭爭取到新的武器承諾,但當他來到華盛頓後發現特朗普的心態截然不同,一名消息人士形容這次會談「不輕鬆」,儘管沒有人咆哮,但特朗普對如何解決問題所秉持的立場很強硬,另一人則直言「會談很糟糕」,特朗普在會談中發表了幾項強硬聲明,某些時刻氣氛已有點情緒化。 據悉在白宮會談過程中,特朗普向澤連斯基簡報了他與普京的通話內容,並強調美國當前外交解決方案是「以凍結前線的方式結束」,儘管這對烏克蘭而言是難以接受的條件,但由於之前的教訓,澤連斯基在現場沒敢有任何不滿,不過在供應武器的問題上,特朗普並沒有把話直接說死,當長達2個半小時的會談結束後,特朗普表示「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顯然,是否會供應武器,主要看還是要看接下來特朗普和普京在布達佩斯的會談結果,如果會談沒有達到特朗普的預期,不排除特朗普將會供應「戰斧」,或是提供其他武器。...
社會

美媒問是誰選了在布達佩斯美俄會晤 白宮:你媽媽

美國總統特朗普16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長時間通話,雙方商定將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面對面會晤。 美國《赫芬頓郵報》10月17日報道,匈牙利首都是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的簽署地。根據該備忘錄,烏克蘭放棄了蘇聯解體後繼承的數千枚核武器,以換取俄羅斯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的保證,但普京違背了這一承諾,俄烏衝突延續至今。 因此,《赫芬頓郵報》記者詢問:「誰選擇了在布達佩斯舉行美俄元首會晤?」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回答道,「是你媽決定的。」 一分鐘後,特朗普政府通訊主任史蒂文·張補充道,「你媽。」 隨後,《赫芬頓郵報》記者詢問萊維特是否認為自己的回應很有趣,她回復道,「你們居然還覺得自己是家媒體,這事兒讓我覺得挺好笑的。你們就是個極左的走狗,沒人把你當回事,包括你們媒體圈的同行們,只不過他們沒當著你的面說罷了。別再給我發你那些虛偽、偏頗又扯淡的問題了。」 《赫芬頓郵報》記者對此深感震驚,不再敢提出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