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會

社會

乘客「開門殺」撞傷人至昏迷兩年,司機被判賠200萬

10月17日,汕頭電視台報道了一起關於「開門殺」的案例。 2023年6月9日,廣東汕頭一小車司機徐某敏搭載一名乘客行駛至某路段時,將車停靠在路邊,車身與路邊留出大約1米的空隙。 就在這時,劉某駕駛電動自行車沿該路段同向行駛,恰好從這1米的空隙經過。 突然,車內乘客打開了車門,車門與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導致劉某連人帶車摔倒在地,顱腦重傷,昏迷至今已逾兩年。 經鑒定,劉某的傷勢為一級和八級傷殘。劉某一方先後兩次起訴事故責任方要求賠償。法院確認,司機徐某敏臨時停車時未確保車輛停靠位置安全、未對乘客的開門行為盡到提醒或制止義務,其停車行為為「開門殺」事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因徐某敏未為案涉車輛購買第三者商業險,最終共計要承擔200餘萬元的賠償款。...
社會

"赤裸小孩"事件,當地披露:涉事夫妻雙方均擁有高學歷

新民晚報消息,10月18日,南澗縣「10·16」工作組針對「高速服務區現赤裸小孩」發布情況通報,全文如下: 近日,網傳某高速服務區出現赤裸小孩相關信息引發關注。對此,孩子父親戶籍地南澗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積極協同事發屬地聯動開展處置工作,並多方聯繫當事人及家屬,進行溝通勸導。由於當事人目前仍在省外,我縣已派出工作小組趕赴所在地開展相關工作。同時,公安機關已依法介入,經初步核查,未發現拐賣行為。針對社會普遍關心的孩子健康狀況、是否存在虐待行為,以及孩子的監護與教育等問題,將依法依規開展調查,堅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感謝大家對此次事件的關切,後續調查進展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此前報道 10月16日,有網友稱在四川雅安石棉縣,看到一個家庭帶著一個「野人孩子」,「孩子類犬,吃飯,爬行,跑步都像狗」。 相關視頻顯示,一個一絲不掛的孩子,趴在台階上吃食物,身體黑黢黢的,頭髮亂糟糟的,旁邊還有一位抱著小孩的大人好像正在與其說話。 此視頻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一位了解此事的民警表示,小孩身邊一直有監護人陪伴,經核實,了解到他們一家是沿著高速一路從南往北,父母一直陪伴在小孩身邊,也沒有違法犯罪的異常情況。 南澗縣委宣傳部新聞辦主任告訴記者,南澗縣政府第一時間嘗試聯繫這個孩子的父母,但他們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10月16日晚上,當地網信辦終於撥通了孩子爸爸的電話,並告訴對方這件事在網路上已經發酵,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不利影響。他表示,這位爸爸回復「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他人無權干涉」,隨後掛斷電話並關機。 南澗縣委宣傳部新聞辦主任稱,目前,當地宣傳、公安、民政、婦聯等多部門,以及社工仍然在聯合研究解決方案,公安部門也在聯動四川警方「先把這個人找到」。 據當地政府了解,孩子的父親是南澗縣本地人,今年30多歲。母親戶籍在北京,40歲左右。他們雙方都受過高等教育...
社會

"老先生,您把項鏈取下來再做CT""你看是不是彈片"

「老先生 您要把項鏈取下來再做CT」 「我從來沒戴過項鏈 你看會不會是彈片?」 這張照片 是今年82歲的吳以先老人 拍攝的一張CT照 20年前 吳以先在一次做CT檢查時 醫生誤以為他戴了項鏈 於是提醒要取下來再做檢查 但實際上是 吳以先的頸部和腹部 共分布著33枚彈片 無意間的對話 揭開了吳以先老人 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1965年 吳以先是一名鐵道兵 作為中國後勤部隊 一支隊三大隊十六連的重機槍手 參與了援越抗美戰役 一天,防空警報突然響起 美軍即將進行轟炸 擔任重機槍彈藥手的吳以先 和戰友密切配合 對前來的美軍敵機進行反擊 吳以先回憶 當時美軍敵機飛得不高 同時發射了兩種炮彈 一種是火箭炮,一種是「菠蘿彈」 「一個『菠蘿彈』炸出了臉盆大的坑 裡面裝著鋼珠,鋼珠殺傷力很強 彈片炸到我身上來了」 雖然身負重傷 但吳以先繼續配合機槍手對空掃射 直到親眼看著美軍敵機逃離 他才被戰友送醫搶救 當時,子彈把他的小腹打穿了 經過7小時手術 吳以先奇蹟般挺了過來 但是打進身體里的彈片 一直留在了體內 被打穿的右手康復後也是扭曲的 吳以先說 「我來是為了保家衛國 為了世界和平 我要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 養好傷後,吳以先準備歸隊 卻收到了一張殘疾軍人證 組織準備讓他複員回家 並給他安排好了工作 但吳以先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他說 「殘疾軍人證我堅決不要 我那麼年輕,我還能勞動 不要國家把我養起來 我還能出一份力」 經過多次爭取 最終,組織批准吳以先重返連隊 主要從事後勤工作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 養傷期間 吳以先對家人隱瞞了傷情 但是右手受傷 寫字成了大問題 他只好用左手給家人寫信 吳以先的妻子譚運蓮回憶: 「每當看到信,我就很高興 結果一拆開 東一筆、西一筆 他騙我說是右手長瘡 寫不好,才用左手寫的」 後來雖然傷勢好轉 但是吳以先的右手落下了殘疾 直到現在 他體內的彈片都沒有取出 每...
社會

小孩從鄰居陽台墜亡 父母索賠 27 萬 法院判了

近日,7 歲孩童放學後私自去鄰居家玩耍,不幸從陽台墜樓身亡,父母悲痛之下將鄰居訴至法院索賠。鄰居則稱不知情且無看護義務,拒絕賠償。經梧州市兩級法院審理,這起生命權賠償糾紛案有了最終結果。孩童墜亡,父母索賠 27 萬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2024 年 10 月,7 歲的小強(化名)放學後到鄰居家,與 10 歲的小雲、7 歲的小朵玩耍,隨後小強從鄰居家 4 樓陽台圍欄處墜樓,當場身亡。小強父母報警後,民警到現場勘查並做筆錄問詢,得知陽台圍欄高 94 厘米。小強父母認為,自 2023 年 3 月 1 日起,農村自建樓房防護欄杆、圍牆垂直高度不應小於 1.1 米,而鄰居家房屋圍牆高度僅 94 厘米,不符合規範,存在安全隱患。小雲、小朵的父母作為房屋使用人和管理者未盡安全保障義務,應擔責。於是,他們向岑溪市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小雲、小朵的父母賠償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 27 萬餘元。鄰居辯稱無過錯小雲、小朵的父母稱,房屋是 2007 年與親屬在農村宅基地上自建,建造時沒有《民用建築通用規範》等強制規定,不應以 2023 年生效的新規範追溯認定合法性。據小雲和小朵所述,小強兩次自己爬上陽台圍欄,都被小雲拽下,第三次趁小雲不備爬上併到圍欄外面,小雲發現後想拉他回來但未成功,之後小強自己跳下。事發後,小朵、小雲及時找親人救助,還打了 120 急救電話並報告派出所。他們作為未滿 10 周歲的未成年人,主動及時救助小強,並無過失。\" 事發時我們不在家,也沒邀請小強來玩,對他來玩並不知情,無法盡到基本安全看護提醒責任。我們對小強既無法定監護義務,也無委託監護義務,無需承擔監護職責。\" 小雲、小朵的父母表示。法院認定鄰居無責岑溪法院審理認為...
社會

上海女子直呼:如廁不敢站起 洗澡輪廓被看光

加裝電梯時你有沒有擔心過會有隱私糾紛?上海嘉定區李園一村小區1號樓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上月底終於盼來了加裝電梯試運行電梯間的兩面外牆都是落地玻璃窗,寬敞明亮但是隔壁2號樓的居民卻對此感到「壓力山大」他們的廁所和電梯間相隔只有3米多不僅痛失「開窗自由」甚至關上窗也存在隱私暴露的隱患真的是這樣嗎?記者來到現場看到,1號樓新加裝的電梯,兩面外牆都有落地玻璃窗,其中一面窗外河景優美,深受居民喜愛。有的居民會在這裡看風景,還有居民已經將桌椅放在電梯廳,坐在這裡閑話家常。但對2號樓的居民來說,從自家衛生間的窗里,可以看到電梯廳有人駐足,感受全然不同。「這個心裡覺得很不舒服,很不舒服。」王女士說,過去幾十年,衛生間都是開窗透氣的,現在即便關上窗,也缺乏安全感。「上衛生間的時候,我坐在馬桶上面,看得出對面的人,褲子我要在馬桶上面拉好了才能出來。我家裡是磨砂玻璃,晚上開燈以後,對面電梯間里可以分辨出來,我們是男的在洗澡,還是女的在洗澡。這個給我心理壓力很大很大。」李園一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冬艷說,他們在接到2號樓居民反映的情況後,本周一在居委會組織了一場溝通會,當時居民和加梯公司並沒有達成一致。「電梯公司的負責人說,能不能用漆磨砂漆的方法,2號樓的居民表示不同意,必須要用磨砂玻璃,暫時沒有協調成功。」但她沒想到的是,周三下午,負責加梯的盛達公司沒打招呼就來施工了,現場被2號樓的居民制止。「15號下午的時候,電梯公司沒有跟業主溝通,自己來塗磨砂漆。當時2號樓居民看到就跑出來,雙方產生了糾紛。」因居民制止,磨砂漆並未完工。「我們著急忙慌,把這個事給做了。」上海盛達增梯電梯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孫國偉解釋說,居民後續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投訴,他們的本意是先解決...
社會

他冒充「廳領導」到派出所指導工作 被當場控制

遼寧 \" 平安遼陽 \" 消息,近日,工農街派出所上演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 \" 鬧劇 \"。民警正在調解一起普通糾紛時,一名自稱 \" 省廳交管局領導 \" 的男子不請自來,大搖大擺走進派出所,對辦案民警 \" 發號施令 \",要求 \" 必須公正處理 \"。誰知,這場精心設計的表演,卻被火眼金睛的民警當場識破。事發當天,派出所民警正專註調解一樁矛盾糾紛。突然,一名男子主動上門,自稱是 \" 省廳交管局領導 \",言語間擺足架子,試圖 \" 指導工作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面對這位從天而降的 \" 上級 \",接待民警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已警覺——此人的言行舉止、衣著細節,處處透著說不出的彆扭;\" 省廳身份 \" 更是漏洞百出:從說話的腔調到對警務流程的生疏,從不著調的 \" 指示 \" 到閃爍不定的眼神,都讓民警心中的疑團越來越大。憑藉高度的職業敏感和豐富的辦案經驗,民警一邊沉著周旋、穩住對方,一邊迅速展開身份核實。真相很快水落石出。這位所謂的 \" 領導 \",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 \" 戲精 \"。在掌握確鑿證據後,民警當場將這名張姓男子控制。隨後,警方依法對其住所和車輛進行搜查,結果令人咋舌:假警服、仿製警用標識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件 \" 高級警官 \" 服飾,儼然一個 \" 私人警用裝備庫 \"。經查,張某從小懷揣警察夢。為了滿足虛榮心,他不僅多次穿著假警服招搖過市,這次更是 \" 戲癮大發 \",主動跑到派出所 \" 指導工作 \",想為朋友 \" 撐場面 \"、給自己 \" 長臉 \"。誰知演技不過關,一個照面就被專業民警識破,最終 \" 演砸收場 \"。目前,張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警方提醒,公安機...
社會

中國打壓地下教會 傅希秋:習近平要「絕對的順服」

中國10月初大規模突襲地下教會,錫安教會創辦牧師金明日也被抓捕。有住在美國的中國基督徒向DW指出,不只錫安教會,中國各地都有家庭教會成員遭逮捕;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創辦人傅希秋稱,北京此波行動是近40年來「最大、最有系統的一次宗教打壓行動」。 中國錫安教會創辦人金明日(Ezra Jin)上週五(10月10日)在廣西北海市遭中國警方逮捕,另外還有十多名牧師、教會領袖及成員在上海、浙江等地被捕,引發國際關注中國打壓宗教自由。 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會長傅希秋週五(17日)接受DW訪問時指出,中國政府此次對錫安教會的打壓行動,是由中央政府親自部署的宗教迫害,「全國九個省份同時抓捕這些錫安教會的牧者……有些是砸鎖砸門,有的是假裝停電,接著以電工的名義去敲門,然後就破門而入」。 根據早前消息,有將近30名錫安教會成員遭到警方拘留或失聯。傅希秋表示,部分成員已獲釋,有人仍然失聯。當前確定有23名錫安教會成員仍被關押,其中14人被關押在北海市第一看守所,多數為女性;包含金明日在內的9位男性牧師則被關押在第二看守所。 傅希秋還透露,當前被捕的錫安教會成員大多是被以「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處以刑事拘留。 他告訴DW,被捕的成員中有8人已與律師見面,「中共確實在國際這一次巨大的壓力之下,做出了一個讓步,在所謂的刑訊偵查期間,允許這些教會領袖跟他們的律師見面,因為他們被視為政治犯……這是從前絕對不會允許的」。 此前,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譴責中國抓捕錫安教會成員,批評北京此舉顯示出「中國共產黨對那些拒絕黨干預其信仰、選擇在未註冊家庭教會敬拜的基督徒抱持著敵意」,呼籲中國立即釋放被拘留的教會領袖,並允許所有有信仰的人士在不必擔心報復的情況下,自由參與宗教活動。 強化「宗教中國化」 近10年來,習近平強調「宗教中國化」,強化對宗教的意識形態控制。傅希...
社會

胖東來開除12年老員工,輿論反噬來了?

胖東來又上熱搜了,因為沒有首先接待顧客,一名工作12年的老員工就被開除了。 事情發生在2021年8月的某一天,員工劉霞手持POS機,正在整理貨物。當時有一位顧客在內衣褲區域駐足挑選,劉霞沒有立即上前接待。 僅僅因為沒有及時接待,而不是偷懶,就成為了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鐵證,然後,劉霞就收到了一份解聘通知書,沒有任何賠償。 劉霞不服,就起訴了胖東來,結果許昌法院一審,二審,都判胖東來勝訴,駁回了劉霞的賠償請求。 對於這個事件,網上的爭議很大。有支持胖東來的,說員工簽字確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就應該遵守,現在違規了,開除沒毛病。還有人說胖東來就是以服務出名的,員工拿著高薪,就應該有更高的要求。 也有共情劉霞的,覺得因為這麼一個小錯誤就被開除,太狠了。還有人說胖東來都願意給刑滿釋放人員改過自新的機會,為什麼不願意給老員工一個機會?難道這名老員工犯的錯比這些刑滿釋放人員還大嗎? 這個事件怎麼說呢?既然法院都判決了,那就尊重吧。但胖東來作為一家各行各業都想學習的模範公司,這個操作無疑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 原來開除老員工,還不用給賠償這麼簡單。這會不會讓很多公司有樣學樣,哪個員工犯了一點小錯誤,就可以隨便開掉,然後不用給任何賠償,說他嚴重違反了公司規章制度。 如此下去,這隻會讓員工在職場中的地位,變得更加弱勢。本來現在在勞動關係糾紛中,公司就處於強勢的一方,而員工處於比較弱勢的一方。 該圖片可能由AI生成 很多人看不懂,說胖東來現在成為了很多打工人的「烏托邦」,高工資,高福利,於東來處處為員工著想,擔心銷售額漲太快,員工要加班,說要控制增長速度。還設立了員工委屈獎,怕員工受委屈。 但另一邊,對員工的管理又極為苛刻,只因為一次未及時接待,12年的老員工就被開除,甚至寧願被起訴,也不願意給一分錢賠償。 對於其它員工來說,有了劉霞的案例,估計每天如履薄冰,說不定自己哪天不小心走了個神,就會...
社會

美國人求職囧途:一場被演算法主導的「屈辱儀式」

劃重點 權力轉移: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主導權已從勞動者手中迅速回歸至僱主一方,求職者重新陷入被動。 演算法軍備競賽:招聘演變為求職者AI與僱主AI的對抗,自動化篩選、AI面試成為常態,過程非人化且效率低下。 「工作不安全感」蔓延:比失業率更嚴重的是普遍的工作不安全感,即便是高薪的專業管理階層也感到職位朝不保夕。 求職成「羞辱儀式」:漫長的流程、混亂的指令、AI的冷漠篩選,讓求職過程充滿挫敗感,嚴重損害求職者尊嚴與自信。 「NPC」的覺醒:當被長期剝奪基本所需的人們終將不再滿足於配角身份時,會起身重新定義遊戲規則。 在後疫情時代,美國就業市場的主導權迅速轉向了僱主。雖然宏觀經濟數據看起來很亮眼,但在演算法和人工智慧全面介入的今天,求職者卻陷入了一場漫長而令人沮喪的「數字煉獄」。 招聘流程越來越自動化,求職者不得不與企業的演算法系統展開一場「軍備競賽」。這種變化不僅讓普通員工壓力倍增,就連過去相對穩定的專業和管理崗位,也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表面上的經濟繁榮與人們真實的焦慮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落差正在削弱美國公眾對現有體制的信任。 機器之間的「軍備競賽」 早在2024年秋天,紐約居民大衛就隱約覺得不對勁了。身邊所有人,從摯友或親人再到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好像都在求職路上掙扎。新聞里總說經濟一片火熱,除了通脹有點煩人,可現實是,找份工作動輒就得花上四個月、八個月,甚至拖到14個月。 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中,就算你有些人脈,也未必管用。一位朋友氣得直接發給大衛截圖,HR的郵件里,居然連她的名字都搞錯了。「這哪是招聘,簡直就是一場『羞辱儀式』!」朋友吐槽道。 但更常見的折磨是:一個招聘流程能拖上四五個月,Zoom群面至少五輪,每輪還隔著好幾周;招聘方的要求朝令夕改,甚至還有不給報酬的「技能測試」,一做就得花掉一整天。 這一切混亂的背後,是一場由AI掀起的、怪異的「軍備競賽」。 對求職...
社會

150億美元比特幣騙局震動全球,幕後「大佬」竟是…

2025年10月14日,美國司法部紐約南區法院的起訴書與美英兩國的聯合制裁,將柬埔寨太子控股集團創始人陳志推向了全球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位持有英國與柬埔寨雙重國籍的商人被指控為亞洲最大跨國犯罪組織的核心,涉嫌操控詐騙園區實施強迫勞動、人口販運,通過「殺豬盤」式加密貨幣騙局席捲全球數十億美元,其關聯的146個實體和個人資產被凍結,包括創紀錄的127271枚比特幣(價值約150億美元)。 如今陳志已淪為國際逃犯,確切下落成謎。 而他間接控股的兩家香港上市公司 ——致浩達控股與坤集團,正成為這場跨國犯罪風暴的 「餘震區」。 01「柬埔寨詐騙頭子」控制的公司 作為陳志間接持股54.79%的上市公司,致浩達控股在2024年的財務數據早已沒了往日風光。 2024年,公司全年收益從2023年的1.346億港元直接「跳水」,暴跌40.2%至8050萬港元。 這波下滑「罪魁禍首」,正是公司的核心支柱 —— 建築及工程服務。公告稱:「重點斜坡工程項目已交付,新承接項目尚處初期未能貢獻收益。」 雖說物業相關服務還算給力,實現了6.7%的小幅增長,從840萬港元漲到900萬港元,但面對大幅縮水的營收,根本起不了作用。 不過致浩達控股也不是毫無動作,2023年第四季度新上線的奢侈品銷售業務,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算亮眼但也算有存在感的成績單:貢獻1040萬港元收益,還有200萬港元毛利。 更受關注的是管理層變動。2025年7月16日,距離美英聯合行動還不到三個月,陳志突然 「撂挑子」,辭去致浩達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等所有職務,許世光、駱嘉健與葉慧貞接棒,扛起了公司管理的擔子。 再看陳志資本版圖裡的另一家公司 —— 間接持股55%的坤集團,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 這家有著30年歷史的新加坡機電工程承包商,截至 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益同比增長11.7%,從6950萬新加坡元漲到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