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社会

社会

30分钟获利2亿美元,特朗普赚黑心钱?百万人爆仓

美国财政部现金流枯竭,但是在总统特朗普看来,这些都是小事情,并不影响特朗普往自己腰包里面装钱。 之前市场盛传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华尔街甚至传出了美国政府要对虚拟货币进行国家储备,直接炒高了包含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的价格。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不过是特朗普利用国家危机,对整个虚拟货币投资者设计的一场精心围猎。 昨天整个虚拟货币市场遭到了血洗,特朗普在这次围猎的过程中获利了多少?又有多少人倾家荡产,亏损巨大? 160万人一夜爆仓 根据《华尔街见闻》的最新报道,10月10日晚上,虚拟货币市场因为受到了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影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大幅下跌,美股收盘之后,加密货币市场加速跳水、跌幅加剧。 其中比特币日内跌幅直接达到了13.5%,跌破11万美元的关口,最低报105930美元。 而根据数据统计,过去24小时全网爆仓升至191.41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为今年4月初以来最大的一轮强制平仓浪潮,全球共有160万人被爆仓,其中多单爆仓166.86亿美元,空单爆仓24.55亿美元,最大单笔爆仓单发生在Hyperliquid平台的ETH-USDT合约交易对,价值2.03亿美元。 币种方面,比特币爆仓53.17亿美元,以太坊爆仓43.78亿美元,SOL爆仓19.95亿美元,HYPE爆仓8.88亿美元,XRP爆仓6.99亿美元。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于虚拟货币的上涨充满了幻想,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华尔街传出消息,特朗普政府要推动美国财政部将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纳入到国家储备当中,以此来充实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 甚至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自己及其家人也发行了自己的虚拟货币,并且在一些人的操盘之下,整个家族都获利颇丰。 之后虽然美国财政部收储的事情没有了最新的进展,但是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动美联储尽快降息,并且重启量化宽松。 一部分投资者则认为,随着流动性的增强,势必会导致加密货币的价格...
社会

公墓上演“警匪片”!嫌疑人携款狂奔,辅警骨折仍坚持抓人

最近,杭州浦沿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案件,情节堪比电影剧情。 国庆假期刚开始,杭州一位市民小李遭遇了诈骗。因为轻信“刷单返利”小广告,他前期转账1200元,随后被骗子以“操作失误、账户被封控”为由,诱骗其继续携带大额现金到指定地点“解封账户”。 就在小李准备送4.6万元现金的时候,滨江公安精准预警,由浦沿派出所实施劝阻。 小伙送钱到墓地,损失4万多元 警方在现场守株待兔 在警员的劝阻下,小李很快幡然醒悟。但他提到一个关键信息:“昨天我已经送去四万元,今天他们还让我送,地方也没变过。警官,您能帮我把四万元找回来吗?” 民警卢陈寻思,岂不是有机会把参与的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于是,民警让小李按原计划继续送钱,准备和同事在现场实施抓捕。 送钱的位置,让大伙儿都倒吸了口凉气。小李说,对方要他前往闻堰老虎洞陵墓,“那边有个排水沟,排水沟口子上有一个类似暗渠一样的位置,把钱放进去。” 于是,小李背着包走在前,几位警员身穿便装远远跟随。虽说目的地是陵墓,不过此处紧邻着湘湖景区,假期人来人往,这让警员们精神高度紧张。 中午12点多,小李抵达目的地,把钱放到指定位置就离开了。至于警员们,在隐蔽处躲好,等待“猎物”出现。 嫌疑人现身墓地,拔腿狂奔 辅警骨折仍坚持抓人 下午1点多,果然有一名个头不高的男人独自现身。他走在工作人员后头,保持几米的距离,慢慢走着,手上还拎着一个不透明的塑料袋。 四下无人时,他跳进排水沟,搜索一番,把钱装进袋子里,自顾自继续往山上走。 几位警员不动声色,等这个男子走远后,立刻跟了上去。 没想到,转过几道弯,这个男子竟然没了踪影!这让民警有点烦躁,好在此时,不远处传来“稀稀拉拉”拆包装袋的声音。 民警和两名辅警悄悄上前,只见在半山腰的一处竹林里,这个男人正拆开包装,数着钱。 警觉的男人也听到逐渐靠近的脚步声,他站起身,发现民警后,直接把手机往远处一扔,拔腿就跑! 追!三人立...
社会

ChatGPT回应成人内容争议:我们不是“世界道德警察”

10月16日消息,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三表示,该公司并非\"经选举产生的世界道德警察\"。此前,他决定放宽限制,允许其聊天机器人ChatGPT生成成人内容,这一决定引发了强烈反弹。 近几个月来,OpenAI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查,尤其是在保护用户(包括未成年人)安全方面,该公司已陆续加强多项安全控制措施。 但奥特曼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称,随着公司推出新的技术工具,并已能够有效控制“严重的心理健康风险”,现在已可以“稳妥地放宽”绝大多数内容限制。 事实上,早在2024年12月份,奥特曼就已透露,将允许ChatGPT向“完成身份验证的成年人”提供包括成人内容在内的更广泛内容。 他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上解释这一政策,强调OpenAI“高度重视将成年用户视为成年人的原则”,但同时承诺,仍会禁止“任何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内容”。 奥特曼写道:“正如社会在其他领域设定适当边界一样(比如电影分级制度中的R级),我们也希望在此采取类似做法。” 不过,奥特曼的最新表态似乎与他8月份做客播客节目时的说法相互矛盾。当时他表示,他为OpenAI能够抵制某些可能显著提升ChatGPT使用量的功能而感到“自豪”,例如“性爱机器人虚拟形象”。 他当时说:“我们本可以做很多短视的事情,来刺激用户增长或收入,但那将与长期目标严重背离。” 今年9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OpenAI及其他科技公司启动调查,重点评估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OpenAI还卷入一起非正常死亡诉讼:一个家庭指控ChatGPT导致其未成年儿子自杀。 在调查与诉讼之后,OpenAI陆续公开采取了一系列安全强化措施。9月底,该公司推出了多项家长控制功能,并正在开发一套年龄预测系统,未来将自动为18岁以下用户启用适合青少年的安全设置。 10月15日,OpenAI宣...
社会

男子进入地铁轨道欲自杀,获救后右手截肢

2024年3月的一天,年近六旬的男子赵某进入上海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企图自杀,获救后右手前臂截肢,经鉴定为六级伤残。红星新闻记者近日从裁判文书网获悉,赵某事后将地铁公司告上法庭,称当时“因头晕而滑倒后跌入轨道”,要求地铁公司赔偿其各类损失超百万元。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一审认为,原告赵某受伤结果系其自身原因所致,而被告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在发现原告受伤后积极进行救助、报警、拨打120送医急救,已经依法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对于原告的受伤结果并无过错。故一审驳回原告赵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资料图)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图据IC photo/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红星新闻记者从一审判决书中了解到,原告赵某1967年出生,其表示,事发当天,自己在上海地铁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因头晕而滑倒后跌入轨道,被地铁碾压后送医治疗,经鉴定为六级伤残。被告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单位,应确保原告在地铁站的人身安全。在原告滑倒后,被告不仅没有及时发现,更没有及时履行救助义务,未尽到对乘客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对原告的损伤承担相应的责任。 被告地铁公司则表示,原告的损害结果系其故意自杀行为所致,并出示多条证据。例如在事发后,执法警察多次问询赵某当时情况,赵某一再表示自己不想活了,自认其自行翻越站台屏蔽门后进入轨行区卧轨自杀。此外,赵某家人与其失联后,曾拨打110报警,其女儿女婿赶往上海寻找他。 地铁公司还还原了事发时的详细经过:事发当晚列车进站后,列车员未发现轨行区有异样,站务员正常接发列车,后有一名女乘客向站务员反映上行列车后方的轨道上有一人,站务员立即进行瞭望并确认情况,随后激活紧急关闭按钮并报告车控室和值班站长,后又将赵某从轨行区抬至站台管理用房,事发不到20分钟,赵某被抬上救护车,随后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又将赵某的断肢送至医院,但医生诊断无法接续,赵某右手前臂截肢。 此外,地铁公司表示,原告身高1.6米,此身高要...
社会

尴尬的村小校长:“只有4个学生也得正常运转”

2025年6月5日,重庆市梁平区福禄镇中心小学紫龙教学点,六年级学生陶涛(右)在课间和老师打乒乓球。这是一所当时只有一名学生、两名老师的乡村“微小学”,陶涛毕业后停办。视觉中国图 4个学生,5个老师。2025年9月开学后,中部省份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徐雯(化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建校以来最少的一年”。 徐雯今年32岁,在她任教的这些年里,学生人数从几百降到个位数,年年减少。在周边乡镇,这样的“微型学校”不止一所。 与学生人数形成对比的,是新建的校舍和齐全的设备。教学楼刷着白墙,走廊铺着瓷砖,操场是塑胶跑道,每个教室都有电子黑板、投影仪和电脑插口。等到一切都焕然一新时,学生却越来越少了。 在不少乡村,这样的场景正在变得常见。长期调研基层教育的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周新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他挂职的县城为例,2025年,全县30人以下的村小有80所,50人以下的有129所。 教育硬件的刷新速度,赶不上学生们离开的速度。留下的,多是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和老师。他们在崭新的教学楼里,静静见证着一所所村小的“消失”。 课表“私人定制” 徐雯既是校长,也是语文和英语老师。 早晨,她先给唯一的六年级学生上早读,盯着孩子开口读书,再翻看前一天留的作业,逐题批改;接着,她继续上六年级的语文新课;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英语,四十分钟的课程,她讲三十分钟,最后十分钟让学生练习。课间,她和同事匆忙进厨房,洗菜切菜,准备午饭。中午,老师和学生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饭后,她还要处理一些行政事务,顺带和学生们闲聊。 下午的课换成一年级。唯一的小男生正学写字,徐雯全程守在身边,一笔一画地纠正。最后一节课,要么把学生聚在一起看书,或干脆上一节体育课。在这所村小,体育课的安排较为随意,通常就是带孩子跑跑步,或者教他们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至于什么时候上体育课,更多取决于当天的天气和孩子们的状态。 四个孩子来自村内三个...
社会

惨:中国教授为保饭碗,自掏腰包贷款上班

中国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竟出现比“付费上班”更离谱的“贷款上班”现象。房市专家何世昌指出,部分大学为筹措“横向经费”,竟要求教授自行募资,若无法达标恐遭解聘。为保饭碗,不少教师被迫向银行贷款交钱给学校,形成“贷款与失业二选一”的荒谬现象。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上海科技公司逼员工贷款买股 风潮蔓延校园“比付费上班还扯,贷款上班时代来临!”房市专家何世昌在脸书表示,中国就业市场疲软,以致于出现“付费上班”的奇葩现象,失业族付费给业者假装上班,按时进出办公室打卡。可如今,竟出现比“付费上班”更离谱的“贷款上班”。何世昌指出,2024年底,上海一家科技公司被踢爆,要求员工必须向银行办理个人贷款来购买公司股票,号称“员工持股贷”,个人贷款上限为2,000万人民币。到了2025年,“贷款上班”风潮竟吹向大学校园内。就业低迷压力大 教授成募资工具人何世昌提到,随著中国就业市场恶化,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大学毕业生起薪严重缩水,使得非一本的二本、三本大学(一般普通大学)招生困难,大学要求教授需要分配招募“横向经费”(向企业募款)额度。倘若教授无法招募足额款项,可能失去工作(评定成绩差的老师会被炒鱿鱼),教授只能向银行贷款交给学校,尤其募资能力较差的文学院老师受到影响最大。教授被迫在贷款与失业间抉择。(示意图/资料照)贷款与失业 教授被迫二选一何世昌说,由于大学要求每个教授招募“横向经费”巨大,每位分配到的募资金额动辄高达百万人民币,不少教授只能拿房子向银行贷款,筹钱交给学校。不想抵押房子的教授,私下向企业购买假发票,以作假帐方式让企业付款给学校。多数大学向教授承诺,其所招募的“横向经费”会退还,但却要扣除增值税、管理费,而教师须付购买假发票的费用。一...
社会

老祖宗传下的中国规矩 看了“第一个”就脸红了

五千年中华文明,民间流传着许多老规矩,都多与礼仪、礼貌和生活智慧相关,值得借鉴。它们是行为准则,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子孙一定要重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中国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反正我是看了“第一个”就脸红了!日常礼仪1.左手倒茶,右手倒酒,以示尊重。2.长辈在,晚辈不坐;走路不能走在长辈前面。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3.长辈递东西,需双手接;不可与长辈开过分玩笑。4.食不言,寝不语,吃饭讲究安静有礼5.吃饭勿吧唧嘴或大声喝汤,特别是在客人面前待人接物6.客来不扫地,否则有“赶人”之意。7.去亲戚家要带双份礼,若需留宿,夫妻同床不同房。8.不可擅入主人卧室,更不能坐床。9.邻里往来:饭点前要主动告辞,不要频繁登门。10.敬酒用右手,因左手端杯属祭祀礼。用筷子的禁忌,包含了中国的礼仪文化。(图片来源:Adobe Stock)特殊禁忌11.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体现年龄与礼数的分寸。12.婚丧礼仪:婚礼忌板脸,葬礼忌嬉笑。孕妇与经期女性避免参加葬礼。13.送礼忌送梨与钟,因与“离”“终”谐音。14.大年三十饺子不能说破,吃鱼要留头尾,寓意年年有余。15.正月不理发,初一不借钱,以求吉利。16.不要烧活人衣物与照片,寓意不祥。来客不摆三道菜,六人不坐乌龟席,皆属传统忌讳。(图片来源:Adobe Stock)家庭与人伦17.亲兄弟明算帐,以免伤和气。18.借物须归还,损坏需赔,同物不可借第三次。19.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讲究分寸。20.一女不侍二夫,朋友妻不可欺,重视伦常。21.帮理不帮亲,帮笨不帮懒,提醒助人有度。建筑与居住22.盖房不可高过邻居,门口...
社会

公众号出新规定,千万不要发这4类内容

最近,很多同行后台流量突然腰斩,推送阅读从几千跌到几百。 问客服?标准回答是:“系统检测到违规内容”。 但问题是,明明没擦边、没标题党、没造谣,怎么还违规? 其实你没错,是公众号的新规则变了。 过去能涨粉的内容,现在有些会直接“限流”处理。 下面这4类内容,是最近最容易被判违规、被限流的高危区。 01 带“诱导行为”的内容:包括点赞、转发、评论引导 很多人还在写这样的句子: “看到这句话的都点个‘在看’吧” “转发给三个朋友好运加倍” “评论区留言,我发你模板” 以前这些句子没问题,现在一律算“诱导行为”。 系统判定你是在引导用户操作以博取互动,直接限流。 解决办法: 把“命令句”改成“共情句”。 比如: “看到这句话的都点个赞!” “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吧?我也是。” 这种方式既能激起互动,又不触碰规则。 02 带“夸大承诺”的标题:被系统判定为“误导性信息” 公众号现在的算法在“识别夸张语气”。 像这种: “一天赚3000” “普通人轻松月入10万” “看完直接起号” 系统会直接降权,因为它判断为“误导读者”。 即便你说的是真实案例,也要避免绝对化表达。 标题中出现“稳赚、必火、轻松搞定、0成本月入”等字样,都容易触发规则。 保留吸引力,但降低承诺感。 “普通人也能轻松月入3万!” “普通人是怎么靠公众号实现稳定副业收入的?” 你换个说法,既真实,又不违规。 03 搬运热点、转载类内容:容易触发“原创度过低” 现在系统会检测“内容相似度”, 如果你的文章与其他公号重复度高,会被标注为“低原创”,限流处理。 尤其是“热点搬运类内容” 比如你转发微博热搜、总结抖音热点、改写爆款文章, 系统会识别你是“二次传播”,不给流量池推荐。 热点可以蹭,但要“原创化”。 举个例子: 别写“张三离婚了”,而是写“张三离婚这件事,揭开了当代婚姻最真实的一面”。 系统识别你是原创观点,就能保住...
社会

互联网群体“噤声”,胡总编认为怪全社会

从来没有事,竟出大天朝。 《环球时报》退休总编胡锡进最近觉得,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越来越小心,或者干脆不发,明星过去的微博充满活人感,现在都是官宣,很多人连朋友圈都不发了。 他认为,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 胡总编这个人啊,是人精中的人精。 我有个类似聪明的熟人,我们内部提到他,都说“某某是海鸡会的”,海淀区鸡贼委员会的。 有成就,是有关部门聪明,领导睿智,如果有点什么不足,就都算在全社会头上,如果你有了这种归纳总结的能力,也能像胡总编这样,退休前整个局级干干。 为什么公职人员、大学教授不愿意继续在媒体上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 因为他们不像老胡一样,有一个免死金牌啊。 任何有公职身份的人,一旦言论形成了舆情,单位领导是绝对不会保你的,因为你的同事,尤其是跟你不对付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把你往死里打,外面的大舆情不会直接伤人,单位里的小舆情才会摧毁我们,竞争对手、敌人趁机对领导施压,这才会把发声的人打躺下。 也没法责备领导不保护自己的下属,因为一旦领导敢护着引发舆情的你,领导的竞争对手和敌人,就会往大领导那里捅咕捅咕,制造小舆情。 领导愿意护你一次,是他仁义,或者是你还有用处,但你如果还有第二次,第三次,那神仙也救不了你的。 这不是一个两个单位的风气问题,而是从上而下推行的一种规矩。 胡总编为有编的朋友们发朋友圈鸣不平,其实如果你没有编而且爱发朋友圈,更麻烦,因为你没有单位,所以可能直接被拘留…… 社会性动物,比如蜜蜂、蚂蚁,可能是没有个体的意志的,一窝蜜蜂、一窝蚂蚁,共享一个意志。 所以你觉得你的单位领导深谋远虑,睿智非凡,其实很多时候,哪怕是最优秀的人,只要坐在了单位领导的位置上,他就和所有这一窝蜜蜂、一窝蚂蚁一样,有了一个共享的脑子。 上面怎么做,他就去模仿,就像一个光屁股小孩学大人说话一样。 他会模仿上面的口吻,说你挑战权威,妄议单位,你当然是百口莫辩,自认...
社会

我国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多少人算合理?

我们总听人说“财政负担重”,一个县城要养多少“吃财政饭”的人。 但有没有想过,这个“财政供养人员”的队伍,到底有多庞大? 多少人算合理,多少人算多呢? 过去不少研究都觉得,咱们的公共部门人有点儿多,精简机构这事的空间还很大。 之前有学者发现,公共部门的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就像一个倒过来的“U”形:一开始,人多点能促进发展,但人再多下去,就成了拖累,甚至会抢了社会上其他工作的饭碗。 简单说,咱们庞大的人员规模,不仅让财政压力山大,而且似乎也没让整个国家的运转效率跟着提上去。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看。 他们觉得,问题不在于人“绝对”多,而是“不该多的地方人挤人,该有人的地方没人干”,是结构出了问题。 可惜的是,想搞清楚具体数字太难了,因为2009年之后,官方就不再公布详细数据了。 这让后面的研究,总有点“盲人摸象”的意思,靠着零星的调查,很难拼出一幅完整的画像。 好在,最近复旦大学的三位学者(张军、马欣榕、刘志阔)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他们从各种官方统计的犄角旮旯里搜集数据,估算出了中国财政供养人员的真实规模和结构,总算填补了这些年的数据空白。 今天,我就借着他们研究里的干货,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知道财政供养人员包含了哪些,不要简单的将其等价于公务员。 财政供养人员,通俗来说就是由国家财政(也就是老百姓交的税)直接发工资或承担福利的人。 他们的工作单位属于政府部门或公立机构,相当于 “吃公家饭” 的群体。 不过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范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最核心的 “铁饭碗”——公务员和在编事业单位人员 这部分人是财政供养的 “主力”,特点是有正式编制、工资福利全由财政兜底。 首先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比如政府里的科员、公安局的警察、法院的法官等,他们的工资、奖金、社保都来自财政预算。 关于全国公务员总数的问题,人社部仅对外公布了两次统计数据,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