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社會

社會

30分鐘獲利2億美元,特朗普賺黑心錢?百萬人爆倉

美國財政部現金流枯竭,但是在總統特朗普看來,這些都是小事情,並不影響特朗普往自己腰包裡面裝錢。 之前市場盛傳為了解決財政危機,華爾街甚至傳出了美國政府要對虛擬貨幣進行國家儲備,直接炒高了包含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的價格。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不過是特朗普利用國家危機,對整個虛擬貨幣投資者設計的一場精心圍獵。 昨天整個虛擬貨幣市場遭到了血洗,特朗普在這次圍獵的過程中獲利了多少?又有多少人傾家蕩產,虧損巨大? 160萬人一夜爆倉 根據《華爾街見聞》的最新報道,10月10日晚上,虛擬貨幣市場因為受到了特朗普關稅威脅的影響,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大幅下跌,美股收盤之後,加密貨幣市場加速跳水、跌幅加劇。 其中比特幣日內跌幅直接達到了13.5%,跌破11萬美元的關口,最低報105930美元。 而根據數據統計,過去24小時全網爆倉升至191.41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史記錄,為今年4月初以來最大的一輪強制平倉浪潮,全球共有160萬人被爆倉,其中多單爆倉166.86億美元,空單爆倉24.55億美元,最大單筆爆倉單發生在Hyperliquid平台的ETH-USDT合約交易對,價值2.03億美元。 幣種方面,比特幣爆倉53.17億美元,以太坊爆倉43.78億美元,SOL爆倉19.95億美元,HYPE爆倉8.88億美元,XRP爆倉6.99億美元。 在此之前,很多人對於虛擬貨幣的上漲充滿了幻想,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後,華爾街傳出消息,特朗普政府要推動美國財政部將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納入到國家儲備當中,以此來充實美國財政部的資產負債表。 甚至在特朗普上台之後,自己及其家人也發行了自己的虛擬貨幣,並且在一些人的操盤之下,整個家族都獲利頗豐。 之後雖然美國財政部收儲的事情沒有了最新的進展,但是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動美聯儲儘快降息,並且重啟量化寬鬆。 一部分投資者則認為,隨著流動性的增強,勢必會導致加密貨幣的價格...
社會

公墓上演「警匪片」!嫌疑人攜款狂奔,輔警骨折仍堅持抓人

最近,杭州浦沿派出所破獲了一起案件,情節堪比電影劇情。 國慶假期剛開始,杭州一位市民小李遭遇了詐騙。因為輕信「刷單返利」小廣告,他前期轉賬1200元,隨後被騙子以「操作失誤、賬戶被封控」為由,誘騙其繼續攜帶大額現金到指定地點「解封賬戶」。 就在小李準備送4.6萬元現金的時候,濱江公安精準預警,由浦沿派出所實施勸阻。 小伙送錢到墓地,損失4萬多元 警方在現場守株待兔 在警員的勸阻下,小李很快幡然醒悟。但他提到一個關鍵信息:「昨天我已經送去四萬元,今天他們還讓我送,地方也沒變過。警官,您能幫我把四萬元找回來嗎?」 民警盧陳尋思,豈不是有機會把參與的犯罪嫌疑人一網打盡?於是,民警讓小李按原計劃繼續送錢,準備和同事在現場實施抓捕。 送錢的位置,讓大伙兒都倒吸了口涼氣。小李說,對方要他前往聞堰老虎洞陵墓,「那邊有個排水溝,排水溝口子上有一個類似暗渠一樣的位置,把錢放進去。」 於是,小李背著包走在前,幾位警員身穿便裝遠遠跟隨。雖說目的地是陵墓,不過此處緊鄰著湘湖景區,假期人來人往,這讓警員們精神高度緊張。 中午12點多,小李抵達目的地,把錢放到指定位置就離開了。至於警員們,在隱蔽處躲好,等待「獵物」出現。 嫌疑人現身墓地,拔腿狂奔 輔警骨折仍堅持抓人 下午1點多,果然有一名個頭不高的男人獨自現身。他走在工作人員後頭,保持幾米的距離,慢慢走著,手上還拎著一個不透明的塑料袋。 四下無人時,他跳進排水溝,搜索一番,把錢裝進袋子里,自顧自繼續往山上走。 幾位警員不動聲色,等這個男子走遠後,立刻跟了上去。 沒想到,轉過幾道彎,這個男子竟然沒了蹤影!這讓民警有點煩躁,好在此時,不遠處傳來「稀稀拉拉」拆包裝袋的聲音。 民警和兩名輔警悄悄上前,只見在半山腰的一處竹林里,這個男人正拆開包裝,數著錢。 警覺的男人也聽到逐漸靠近的腳步聲,他站起身,發現民警後,直接把手機往遠處一扔,拔腿就跑! 追!三人立...
社會

ChatGPT回應成人內容爭議:我們不是「世界道德警察」

10月16日消息,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三表示,該公司並非\"經選舉產生的世界道德警察\"。此前,他決定放寬限制,允許其聊天機器人ChatGPT生成成人內容,這一決定引發了強烈反彈。 近幾個月來,OpenAI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審查,尤其是在保護用戶(包括未成年人)安全方面,該公司已陸續加強多項安全控制措施。 但奧特曼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隨著公司推出新的技術工具,並已能夠有效控制「嚴重的心理健康風險」,現在已可以「穩妥地放寬」絕大多數內容限制。 事實上,早在2024年12月份,奧特曼就已透露,將允許ChatGPT向「完成身份驗證的成年人」提供包括成人內容在內的更廣泛內容。 他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上解釋這一政策,強調OpenAI「高度重視將成年用戶視為成年人的原則」,但同時承諾,仍會禁止「任何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內容」。 奧特曼寫道:「正如社會在其他領域設定適當邊界一樣(比如電影分級制度中的R級),我們也希望在此採取類似做法。」 不過,奧特曼的最新表態似乎與他8月份做客播客節目時的說法相互矛盾。當時他表示,他為OpenAI能夠抵制某些可能顯著提升ChatGPT使用量的功能而感到「自豪」,例如「性愛機器人虛擬形象」。 他當時說:「我們本可以做很多短視的事情,來刺激用戶增長或收入,但那將與長期目標嚴重背離。」 今年9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OpenAI及其他科技公司啟動調查,重點評估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可能對兒童和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OpenAI還捲入一起非正常死亡訴訟:一個家庭指控ChatGPT導致其未成年兒子自殺。 在調查與訴訟之後,OpenAI陸續公開採取了一系列安全強化措施。9月底,該公司推出了多項家長控制功能,並正在開發一套年齡預測系統,未來將自動為18歲以下用戶啟用適合青少年的安全設置。 10月15日,OpenAI宣...
社會

男子進入地鐵軌道欲自殺,獲救後右手截肢

2024年3月的一天,年近六旬的男子趙某進入上海軌道交通地鐵3號線,企圖自殺,獲救後右手前臂截肢,經鑒定為六級傷殘。紅星新聞記者近日從裁判文書網獲悉,趙某事後將地鐵公司告上法庭,稱當時「因頭暈而滑倒後跌入軌道」,要求地鐵公司賠償其各類損失超百萬元。 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一審認為,原告趙某受傷結果系其自身原因所致,而被告地鐵公司工作人員在發現原告受傷後積極進行救助、報警、撥打120送醫急救,已經依法履行了安全保障義務,對於原告的受傷結果並無過錯。故一審駁回原告趙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資料圖)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圖據IC photo/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紅星新聞記者從一審判決書中了解到,原告趙某1967年出生,其表示,事發當天,自己在上海地鐵3號線上海火車站站因頭暈而滑倒後跌入軌道,被地鐵碾壓後送醫治療,經鑒定為六級傷殘。被告作為地鐵運營的主體單位,應確保原告在地鐵站的人身安全。在原告滑倒後,被告不僅沒有及時發現,更沒有及時履行救助義務,未盡到對乘客的安全保障義務,應當對原告的損傷承擔相應的責任。 被告地鐵公司則表示,原告的損害結果系其故意自殺行為所致,並出示多條證據。例如在事發後,執法警察多次問詢趙某當時情況,趙某一再表示自己不想活了,自認其自行翻越站台屏蔽門後進入軌行區卧軌自殺。此外,趙某家人與其失聯後,曾撥打110報警,其女兒女婿趕往上海尋找他。 地鐵公司還還原了事發時的詳細經過:事發當晚列車進站後,列車員未發現軌行區有異樣,站務員正常接發列車,後有一名女乘客向站務員反映上行列車後方的軌道上有一人,站務員立即進行瞭望並確認情況,隨後激活緊急關閉按鈕並報告車控室和值班站長,後又將趙某從軌行區抬至站台管理用房,事發不到20分鐘,趙某被抬上救護車,隨後地鐵公司工作人員又將趙某的斷肢送至醫院,但醫生診斷無法接續,趙某右手前臂截肢。 此外,地鐵公司表示,原告身高1.6米,此身高要...
社會

尷尬的村小校長:「只有4個學生也得正常運轉」

2025年6月5日,重慶市梁平區福祿鎮中心小學紫龍教學點,六年級學生陶濤(右)在課間和老師打乒乓球。這是一所當時只有一名學生、兩名老師的鄉村「微小學」,陶濤畢業後停辦。視覺中國圖 4個學生,5個老師。2025年9月開學後,中部省份一所鄉村小學的校長徐雯(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建校以來最少的一年」。 徐雯今年32歲,在她任教的這些年裡,學生人數從幾百降到個位數,年年減少。在周邊鄉鎮,這樣的「微型學校」不止一所。 與學生人數形成對比的,是新建的校舍和齊全的設備。教學樓刷著白牆,走廊鋪著瓷磚,操場是塑膠跑道,每個教室都有電子黑板、投影儀和電腦插口。等到一切都煥然一新時,學生卻越來越少了。 在不少鄉村,這樣的場景正在變得常見。長期調研基層教育的武漢大學社會學博士周新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他掛職的縣城為例,2025年,全縣30人以下的村小有80所,50人以下的有129所。 教育硬體的刷新速度,趕不上學生們離開的速度。留下的,多是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兒童和老師。他們在嶄新的教學樓里,靜靜見證著一所所村小的「消失」。 課表「私人定製」 徐雯既是校長,也是語文和英語老師。 早晨,她先給唯一的六年級學生上早讀,盯著孩子開口讀書,再翻看前一天留的作業,逐題批改;接著,她繼續上六年級的語文新課;上午最後一節課是英語,四十分鐘的課程,她講三十分鐘,最後十分鐘讓學生練習。課間,她和同事匆忙進廚房,洗菜切菜,準備午飯。中午,老師和學生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飯後,她還要處理一些行政事務,順帶和學生們閑聊。 下午的課換成一年級。唯一的小男生正學寫字,徐雯全程守在身邊,一筆一畫地糾正。最後一節課,要麼把學生聚在一起看書,或乾脆上一節體育課。在這所村小,體育課的安排較為隨意,通常就是帶孩子跑跑步,或者教他們使用一些簡單的器材,至於什麼時候上體育課,更多取決於當天的天氣和孩子們的狀態。 四個孩子來自村內三個...
社會

慘:中國教授為保飯碗,自掏腰包貸款上班

中國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竟出現比「付費上班」更離譜的「貸款上班」現象。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部分大學為籌措「橫向經費」,竟要求教授自行募資,若無法達標恐遭解聘。為保飯碗,不少教師被迫向銀行貸款交錢給學校,形成「貸款與失業二選一」的荒謬現象。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上海科技公司逼員工貸款買股 風潮蔓延校園「比付費上班還扯,貸款上班時代來臨!」房市專家何世昌在臉書表示,中國就業市場疲軟,以致於出現「付費上班」的奇葩現象,失業族付費給業者假裝上班,按時進出辦公室打卡。可如今,竟出現比「付費上班」更離譜的「貸款上班」。何世昌指出,2024年底,上海一家科技公司被踢爆,要求員工必須向銀行辦理個人貸款來購買公司股票,號稱「員工持股貸」,個人貸款上限為2,000萬人民幣。到了2025年,「貸款上班」風潮竟吹向大學校園內。就業低迷壓力大 教授成募資工具人何世昌提到,隨著中國就業市場惡化,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大學畢業生起薪嚴重縮水,使得非一本的二本、三本大學(一般普通大學)招生困難,大學要求教授需要分配招募「橫向經費」(向企業募款)額度。倘若教授無法招募足額款項,可能失去工作(評定成績差的老師會被炒魷魚),教授只能向銀行貸款交給學校,尤其募資能力較差的文學院老師受到影響最大。教授被迫在貸款與失業間抉擇。(示意圖/資料照)貸款與失業 教授被迫二選一何世昌說,由於大學要求每個教授招募「橫向經費」巨大,每位分配到的募資金額動輒高達百萬人民幣,不少教授只能拿房子向銀行貸款,籌錢交給學校。不想抵押房子的教授,私下向企業購買假髮票,以作假帳方式讓企業付款給學校。多數大學向教授承諾,其所招募的「橫向經費」會退還,但卻要扣除增值稅、管理費,而教師須付購買假髮票的費用。一...
社會

老祖宗傳下的中國規矩 看了「第一個」就臉紅了

五千年中華文明,民間流傳著許多老規矩,都多與禮儀、禮貌和生活智慧相關,值得借鑒。它們是行為準則,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子孫一定要重視。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中國老規矩,你還記得多少?反正我是看了「第一個」就臉紅了!日常禮儀1.左手倒茶,右手倒酒,以示尊重。2.長輩在,晚輩不坐;走路不能走在長輩前面。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3.長輩遞東西,需雙手接;不可與長輩開過分玩笑。4.食不言,寢不語,吃飯講究安靜有禮5.吃飯勿吧唧嘴或大聲喝湯,特別是在客人面前待人接物6.客來不掃地,否則有「趕人」之意。7.去親戚家要帶雙份禮,若需留宿,夫妻同床不同房。8.不可擅入主人卧室,更不能坐床。9.鄰里往來:飯點前要主動告辭,不要頻繁登門。10.敬酒用右手,因左手端杯屬祭祀禮。用筷子的禁忌,包含了中國的禮儀文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特殊禁忌11.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體現年齡與禮數的分寸。12.婚喪禮儀:婚禮忌板臉,葬禮忌嬉笑。孕婦與經期女性避免參加葬禮。13.送禮忌送梨與鍾,因與「離」「終」諧音。14.大年三十餃子不能說破,吃魚要留頭尾,寓意年年有餘。15.正月不理髮,初一不借錢,以求吉利。16.不要燒活人衣物與照片,寓意不祥。來客不擺三道菜,六人不坐烏龜席,皆屬傳統忌諱。(圖片來源:Adobe Stock)家庭與人倫17.親兄弟明算帳,以免傷和氣。18.借物須歸還,損壞需賠,同物不可借第三次。19.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講究分寸。20.一女不侍二夫,朋友妻不可欺,重視倫常。21.幫理不幫親,幫笨不幫懶,提醒助人有度。建築與居住22.蓋房不可高過鄰居,門口...
社會

公眾號出新規定,千萬不要發這4類內容

最近,很多同行後台流量突然腰斬,推送閱讀從幾千跌到幾百。 問客服?標準回答是:「系統檢測到違規內容」。 但問題是,明明沒擦邊、沒標題黨、沒造謠,怎麼還違規? 其實你沒錯,是公眾號的新規則變了。 過去能漲粉的內容,現在有些會直接「限流」處理。 下面這4類內容,是最近最容易被判違規、被限流的高危區。 01 帶「誘導行為」的內容:包括點贊、轉發、評論引導 很多人還在寫這樣的句子: 「看到這句話的都點個『在看』吧」 「轉發給三個朋友好運加倍」 「評論區留言,我發你模板」 以前這些句子沒問題,現在一律算「誘導行為」。 系統判定你是在引導用戶操作以博取互動,直接限流。 解決辦法: 把「命令句」改成「共情句」。 比如: 「看到這句話的都點個贊!」 「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吧?我也是。」 這種方式既能激起互動,又不觸碰規則。 02 帶「誇大承諾」的標題:被系統判定為「誤導性信息」 公眾號現在的演算法在「識別誇張語氣」。 像這種: 「一天賺3000」 「普通人輕鬆月入10萬」 「看完直接起號」 系統會直接降權,因為它判斷為「誤導讀者」。 即便你說的是真實案例,也要避免絕對化表達。 標題中出現「穩賺、必火、輕鬆搞定、0成本月入」等字樣,都容易觸發規則。 保留吸引力,但降低承諾感。 「普通人也能輕鬆月入3萬!」 「普通人是怎麼靠公眾號實現穩定副業收入的?」 你換個說法,既真實,又不違規。 03 搬運熱點、轉載類內容:容易觸發「原創度過低」 現在系統會檢測「內容相似度」, 如果你的文章與其他公號重複度高,會被標註為「低原創」,限流處理。 尤其是「熱點搬運類內容」 比如你轉發微博熱搜、總結抖音熱點、改寫爆款文章, 系統會識別你是「二次傳播」,不給流量池推薦。 熱點可以蹭,但要「原創化」。 舉個例子: 別寫「張三離婚了」,而是寫「張三離婚這件事,揭開了當代婚姻最真實的一面」。 系統識別你是原創觀點,就能保住...
社會

互聯網群體「噤聲」,胡總編認為怪全社會

從來沒有事,竟出大天朝。 《環球時報》退休總編胡錫進最近覺得,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越來越小心,或者乾脆不發,明星過去的微博充滿活人感,現在都是官宣,很多人連朋友圈都不發了。 他認為,根本原因是「社會的寬容度」變低了。 胡總編這個人啊,是人精中的人精。 我有個類似聰明的熟人,我們內部提到他,都說「某某是海雞會的」,海淀區雞賊委員會的。 有成就,是有關部門聰明,領導睿智,如果有點什麼不足,就都算在全社會頭上,如果你有了這種歸納總結的能力,也能像胡總編這樣,退休前整個局級乾乾。 為什麼公職人員、大學教授不願意繼續在媒體上繼續分享自己的心得? 因為他們不像老胡一樣,有一個免死金牌啊。 任何有公職身份的人,一旦言論形成了輿情,單位領導是絕對不會保你的,因為你的同事,尤其是跟你不對付的人,會利用這個機會把你往死里打,外面的大輿情不會直接傷人,單位里的小輿情才會摧毀我們,競爭對手、敵人趁機對領導施壓,這才會把發聲的人打躺下。 也沒法責備領導不保護自己的下屬,因為一旦領導敢護著引發輿情的你,領導的競爭對手和敵人,就會往大領導那裡捅咕捅咕,製造小輿情。 領導願意護你一次,是他仁義,或者是你還有用處,但你如果還有第二次,第三次,那神仙也救不了你的。 這不是一個兩個單位的風氣問題,而是從上而下推行的一種規矩。 胡總編為有編的朋友們發朋友圈鳴不平,其實如果你沒有編而且愛發朋友圈,更麻煩,因為你沒有單位,所以可能直接被拘留…… 社會性動物,比如蜜蜂、螞蟻,可能是沒有個體的意志的,一窩蜜蜂、一窩螞蟻,共享一個意志。 所以你覺得你的單位領導深謀遠慮,睿智非凡,其實很多時候,哪怕是最優秀的人,只要坐在了單位領導的位置上,他就和所有這一窩蜜蜂、一窩螞蟻一樣,有了一個共享的腦子。 上面怎麼做,他就去模仿,就像一個光屁股小孩學大人說話一樣。 他會模仿上面的口吻,說你挑戰權威,妄議單位,你當然是百口莫辯,自認...
社會

我國有多少財政供養人員?多少人算合理?

我們總聽人說「財政負擔重」,一個縣城要養多少「吃財政飯」的人。 但有沒有想過,這個「財政供養人員」的隊伍,到底有多龐大? 多少人算合理,多少人算多呢? 過去不少研究都覺得,咱們的公共部門人有點兒多,精簡機構這事的空間還很大。 之前有學者發現,公共部門的規模和經濟增長之間,就像一個倒過來的「U」形:一開始,人多點能促進發展,但人再多下去,就成了拖累,甚至會搶了社會上其他工作的飯碗。 簡單說,咱們龐大的人員規模,不僅讓財政壓力山大,而且似乎也沒讓整個國家的運轉效率跟著提上去。 當然,也有人不這麼看。 他們覺得,問題不在於人「絕對」多,而是「不該多的地方人擠人,該有人的地方沒人干」,是結構出了問題。 可惜的是,想搞清楚具體數字太難了,因為2009年之後,官方就不再公布詳細數據了。 這讓後面的研究,總有點「盲人摸象」的意思,靠著零星的調查,很難拼出一幅完整的畫像。 好在,最近復旦大學的三位學者(張軍、馬欣榕、劉志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他們從各種官方統計的犄角旮旯里搜集數據,估算出了中國財政供養人員的真實規模和結構,總算填補了這些年的數據空白。 今天,我就借著他們研究里的乾貨,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開始討論之前,首先要知道財政供養人員包含了哪些,不要簡單的將其等價於公務員。 財政供養人員,通俗來說就是由國家財政(也就是老百姓交的稅)直接發工資或承擔福利的人。 他們的工作單位屬於政府部門或公立機構,相當於 「吃公家飯」 的群體。 不過這個概念有不同的範圍,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 首先最核心的 「鐵飯碗」——公務員和在編事業單位人員 這部分人是財政供養的 「主力」,特點是有正式編製、工資福利全由財政兜底。 首先是我們常說的公務員,比如政府里的科員、公安局的警察、法院的法官等,他們的工資、獎金、社保都來自財政預算。 關於全國公務員總數的問題,人社部僅對外公布了兩次統計數據,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