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朱媛媛這個人,總讓人覺得她就是那種活生生的普通人模樣,演的戲接地氣,生活也低調得像鄰居大姐。
1974年3月18日,她出生在山東青島,那地方的海風和啤酒味兒從小就裹著她長大。家裡是典型的工薪家庭,父母拉扯三個孩子,她是最小的那個,從小被哥哥姐姐寵著,養成性格溫和不愛張揚的習慣。
青島的直爽勁兒倒是在她身上留了點痕迹,演起角色來總有股子不矯情的真實味兒。1990年,她考進中央戲劇學院附屬中學,那時候十六歲,背著行李從青島坐火車去北京,人生就這麼拐了個彎,從海邊丫頭變成舞台新人。

畢業是1997年的事兒,她進了中國國家話劇院,當了一級演員。剛入行那會兒,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她不抱怨,埋頭排練。首部電視劇是1995年的《一地雞毛》,一個小角色而已,可她演得穩當,讓人記住那股子生活氣兒。
2000年,拍《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她演李雲芳,那媳婦形象一下子火了,觀眾管她叫「國民媳婦」。那部戲裡,她把北京衚衕里的小日子演活了,瑣碎卻暖心。接著是《家有九鳳》,2006年憑這個拿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算是站穩腳跟。
電影方面,《天狗》在2006年上映,她演女主,青春靚麗的模樣讓人眼前一亮。還有《海洋天堂》,跟李連杰搭戲,母子情深的那種細膩勁兒,圈裡人都說她會拿捏。

家庭這塊兒,她和辛柏青的感情是圈裡公認的模範。兩人是2004年結婚的,那年她三十歲,辛柏青也差不多。倆人都是中戲出來的,合作過幾部戲,從校園戀愛走到婚禮台,三十年頭,穩穩的。2009年女兒辛蕊儀出生,家裡添了丁,她就多抽時間帶孩子,推著嬰兒車遛彎兒那種日子。
辛柏青忙話劇,她接電視劇和電影,倆人分工明確,不愛炒作。女兒長大點兒,她帶孩子回青島老家,海邊散步撿貝殼,簡單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事業上,她不追流量,挑角色總選那些貼近生活的女人,像《浪漫的事》里的媳婦,或者《九九歸一》里的普通人。2012年《到遠處看看世界》,她在高原拍戲,風雪裡背包爬坡,那股子韌勁兒全從銀幕上透出來。
到2018年,《我的姐姐》讓她拿下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演姑媽安蓉蓉,那隱忍半生的樣子,一個眼神就戳人心窩。2020年《送你一朵小紅花》,她演抗癌媽媽,巧了,那時候她自己也剛查出病。
作品裡她總演賢妻良母,生活里也差不多,家庭美滿,低調過日子,不愛上熱搜。青島的根兒讓她保持本色,演戲不浮誇,生活不張揚。說白了,她就是那種你姨媽鄰居的翻版,靠譜又不惹眼。

病來如山倒,五年拉鋸戰從不服軟
2020年下半年,朱媛媛在橫店拍《送你一朵小紅花》,腹痛開始鬧騰,她沒當回事兒,以為趕工累的。檢查一出,卵巢癌三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盆腔。那時候她五十歲不到,正值高發期,演員這行作息亂、壓力大,飲食也不見得多規律,全是誘因。
確診後,她沒聲張,手術直接在北京北大人民醫院做,2020年11月20日那天,卡鉑聯合紫杉醇化療六個周期,術後維持。頭髮掉光了,她戴頭套回片場,繼續對戲。誰知道,這只是開頭,五年抗癌路,她一邊治一邊拍,輸出六部作品,從不賣慘。
2021年1月,詹啟敏院士去探望,送花鼓勵,她住院照被劉海鷹主任公開過,坐在病床上,手腕上醫院腕帶,床邊衣服包袱亂放。體重掉得快,臉色蠟黃,黑眼圈重,但她總保持笑容。化療周期一個接一個,針扎手臂時咬牙挺,護士說她從不叫苦。
複發是2025年初,癌細胞轉移肺部,咳嗽厲害,咯血胸痛,呼吸都費勁。醫生說晚期,她只能吃流食,消化系統壞了,吃不下固體。體重再掉,鏡子前瘦得不成樣,但她沒閑著,繼續拍《造城者》,五一還發微博宣傳,照片里笑眯眯的,誰想背後這麼煎熬。
去年底拍戲,咳嗽嚴重,堅持殺青,上個月劇組暈倒幾次。田沁鑫院長最後通話,囑咐別放棄,她咳著說會好起來。丈夫辛柏青推掉所有片約,全職照顧,喂粥擦嘴,一直到最後。

醫療這塊兒,她在北京專科醫院堅持,靶向藥用幾年,首選紫杉醇加卡鉑,術後輔助六個到八個周期。複發後調整方案,延緩腫瘤。
卵巢癌難纏,五年的生存率是個坎兒,70%患者過不去,她硬是扛著。圈裡人說,她正能量滿滿,從不渲染痛楚。拍戲時,化療副作用上來,她就歇會兒,繼續走位。2021年《我的姐姐》上映,憑姑媽拿獎,那年抗癌一年,她在台上領獎,穩穩的。
抗癌五年,她沒讓病打倒心態。去年底還排話劇,聲音啞了喝水潤喉。4月暈倒,醒來推開人,站起重來。辛柏青暖心,幫完成遺作,直播宣傳。她低調治療,不對外說,親友多半到火化前才知。

素食佛珠加持,精神支柱拉她一把
確診後,朱媛媛不光靠醫療,還在生活上大改。開始吃素,避免高脂,覺得這樣腸胃輕鬆,身體負擔輕,還能養慈悲心,解毒。圈裡傳,她去寺廟多,法師分享照片,用餐誦經,為她超度。
手持計數器念佛,記錄次數,佛珠不離身,住院也帶。把佛學當精神靠山,覺得心強了,病就小了。甚至改名朱媛元,求轉運勢。從確診起,每天祈願,雙手合十,等奇蹟。
製片人王林岩說過,化療時她就這樣。訪客來,她微笑合掌,對未來有盼頭。素食成日常,早中晚蔬果豆腐,不碰葷腥。寺院超度,她盤腿坐,撥計數器,一顆顆記。
法師說,她心靜,慈悲生。祈禱是晨昏必做,珠子纏手腕,默念經文。好友曬點滴,強調堅韌。姚貝娜、陳曉旭早逝,讓人聯想到她,中年壓力大,健康警鐘敲響。信佛吃素祈禱,是她對抗病魔的另一條腿。

2025年5月17日上午11點39分,朱媛媛在北京醫院離去,享年51歲。辛柏青握手到最後,窗帘半拉,陽光灑床單。5月21日,他發訃告,字里寫五年堅毅溫暖,國家話劇院公布消息。
喪事從簡,尊重遺願,無追悼會。遺體20日火化,親戚剛知。外甥女說,一切簡,親友震驚。女兒十六歲,學校得知抱膝坐,辛柏青遞水安慰。
10月21日,他攜女去遼寧大孤山,山路攙扶,風吹髮絲。狀態憔悴,戴帽低頭走。女兒繼承溫和,學校朗讀聲音清。家庭院海棠開,他澆水灑泥土。生命有限,好好活,別拖。她的光,延續在女兒、作品、那些被觸動的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