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本周達成川普口中的「史上最大貿易協定」,核心內容包括日本承諾設立規模高達5,500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投資美國,以換取美方對日本汽車和其他商品僅課徵15%關稅。然而,該基金的資金來源、啟動時間與運作方式尚未明朗,使得這項可能成為其他貿易夥伴談判範本的協議,可行性受到質疑。
美日雙方領導人對於協議的描述,有時像在各說各話。這筆投資將由美方主導運用,且90%的利潤將歸於美國;日本首相石破茂則表示,日方將提供最多5,500億美元的投資、貸款與貸款擔保,主要用於協助日本企業赴美髮展。
根據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這筆資金由日本政府擁有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與日本貿易保險機構(NEXI)等國營機構支持,並預期民間部門也會參與其中。
但目前不清楚誰將負擔大部分資金,以及投資將多久完成。JBIC與NEXI恐難一力承擔。以2024年度為例,JBIC在北美僅投資約2,630億日圓(約18億美元),占宣稱總額的0.3%。
軟銀集團去年曾承諾,四年內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日本制鐵6月以141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並宣布2028年前投資再投資110億美元。美方是否會將這些承諾計入雙邊協議,尚不明確。
白宮的協議摘要也提到,日本將購買100架波音公司飛機,並每年額外採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國防設備。赤澤亮正指出,這些屬於日航與政府既有的採購計劃。他強調,「已向美方說明,日本購買防衛裝備是為了強化防衛能力,但這不是此次貿易與關稅談判的範疇」。
赤澤亮正還在返抵東京後對記者說,雙方尚未討論如何監督與執行協議:「我去了美國八次,但不記得我們討論過如何執行協議,或如何確保它得以落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