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邊境再起衝突,雙方開火交鋒互有傷亡,但多方對此領土爭議與邊境衝突各懷鬼胎另有算計。儘管目前看來情勢升溫,但終究將因爭議標的物明確與價值有限,應當不至於繼續惡化到提升軍事動員層級,搞到全面戰爭地步。
在雙方爆發衝突之初,筆者接獲媒體來電詢問未來發展前景;當時筆者列出下列數個面向,其中包括雙方發言層級系限制在軍種、國防部、外交部或是整個政府,並且是由發言人、地區將級指揮官、國防外交政務首長,抑或是最後提升到政府領導人親自出馬錶態,都是重要指標。
此外泰國與柬埔寨雙方軍事動員層級與規模,對照實際投入戰鬥兵力員額與火力強度,區域國際組織以及雙方都能信賴盟友,所公開宣示立場以及涉入調停積極程度;亦將是重要判斷指標。
不論如何,由於衝突所涉及地域,無法對於國際社會商貿往來以及重要物資產制流通構成重大威脅,因此西方大國強權恐怕缺乏興趣,積極介入調停敦促雙方停火止戰。歐美領袖恐怕會將泰柬邊境衝突,認定是件事不關己枝微末節事件;甚至還可能會有人幸災樂禍,冷眼旁觀北京如何處理此項燙手山芋。
確實此項邊境衝突不至於影響泰國或是柬埔寨主流經濟脈動,但卻是雙方政治人物能夠利用,並且作為政治操作良好口實。吾人必須理解,此項邊境衝突其實本質就像人身上罹患皮膚病,雖然不能致命或是傷筋動骨,但此項政治議題卻總是讓人煩躁,但又揮之不去難以斷根。
就目前看來,諸多國際社會政治評論者與戰略觀察家,都認為中國大陸同時與泰國以及柬埔寨關係良好,有人猜測泰柬雙方發生衝突,必然會成為北京頭痛難題,亦有認為泰柬開打在本質上就是北京戰略版圖後院失火,但是此種看法顯然是因為當年中國大陸曾積極涉入調停越柬衝突,因此北京面對泰柬衝突,看來亦必然會有所作為,不可能坐視情勢惡化完全不管。
前述觀點聽起來雖然言之成理,但論者顯然沒有注意到時空背景不同,戰略環境亦有所變化,雖然北京對外政策基本原則並未改變,但整個外交運作策略與手法,其實是增加許多思考彈性,但同時考量因素亦隨著國家利益與涉外活動增長而必須更深入評估。整體來說,北京面對外交矛盾與兩難困境時,身段還是相當靈活,因此確實不宜遽下斷語認為中國大陸必然會幹預泰柬衝突。
就目前看來,北京必然會堅持勸和促談基本原則,不會隨便選邊,但會盡量敦促泰國與柬埔寨自行談判對話,停火降溫解決衝突。同時北京亦更會積極尊重東協在調停區域衝突上,所能發揮之關鍵影響力;就中南海主政者來說,在泰柬衝突上退居第二線,避免強出頭亂蹚渾水,認真尊重東協地位,其實經過外交精算,顯然更具有政治利基與戰略智慧。
最後還是要提醒,假若衝突未曾擴大到失控地步,並且影響到中國大陸在泰國或柬埔寨境內之實際利益,北京絕對只會透過外交表態,呼籲雙方降溫停火,並重申勸和促談基本立場。但在檯面下是否會敦請東協出面調停,絕對有可能採取鴨子划水手法低調審慎運作。
吾人必須理智地認識到,國際社會各國折衝樽俎縱橫捭闔,雖然表面上都藉由外交辭令官樣文章加以妝點,但絕對不是在追求人間道德正義,實際上還是在謀求本身利益算計。所以儘管中國大陸在國力崛起後,確實希望在國際舞台核心位置佔有一席之地,但若是期待北京會不顧現實利害關係而有所作為,顯然是沒有看清楚北京面對全球事務時,真正謀略底細與務實算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