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先是在阿拉斯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鋪上紅地毯,舉行一場高風險的峰會,隨後又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歐洲領袖到白宮,召開一場不同尋常的會議,討論如何結束俄烏戰爭,接下來才開始進行繁重的工作。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川普過去一周實際上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外交程序。
紐時指出,幕僚和外交官通常會先協調細節,領導人接著介入,最終確定協議。但是川普一向喜歡打破常規與傳統,先是15日隆重接待普丁,18日又舉行美烏歐峰會,卻沒有任何突破性成果可宣布。
如今,隨著俄羅斯持續打擊烏克蘭,又沒有跡象顯示川普或普丁願意將停火作為協議前提,整個過程有可能退化成外交版壕溝戰。至少目前,普丁仍能為所欲為,繼續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而不必立刻擔心新的制裁。
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皮佛(Steven Pifer)表示,正常的美國政府會做各種周全準備,川普的作法「極不尋常」。皮佛補充指出,他看到的風險是川普不準備細節,印象是他想要達成協議。皮佛說,川普「希望達成任何協議,好讓他宣稱『我解決了另一場戰爭』」,但其實「細節才是關鍵」。
白宮發言人李維特19日表示,川普的做法是對「現狀」的一次迫切需要的突破。她表示:「多虧川普總統的努力,歷經多年致命僵局,我們終於看到進展。」
然而,川普政府的說法並不總與俄方一致。例如,李維特在記者會中聲稱,普丁已承諾未來幾周會見澤倫斯基,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卻淡化此事的可能性。
紐時指出,外交本就複雜混亂,最近的峰會只是川普試圖重啟談判的最新嘗試,過程之所以緊迫,或許與他公開爭取諾貝爾和平獎有關。但即使川普本人也承認前路艱難,他在19日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說:「這次是最困難的一次,我原以為會很簡單。所以我希望普丁總統會配合,如果他不配合,那就會很棘手。」
一些外交政策專家質疑川普不斷改變立場,他在短短一周內,從威脅普丁若不同意停火將面臨「嚴重後果」,改采對方偏好的方式,推動一項涉及烏克蘭割地的廣泛和平協議;他放棄威脅制裁普丁,改稱對方已準備好談判並結束戰鬥。
曾在歐巴馬與柯林頓政府擔任白宮國安會歐洲事務顧問的庫普昌(Charles A. Kupchan)讚揚川普與普丁接觸,稱早該為俄烏衝突尋求實際的外交出路,但川普態度搖擺不定,缺乏協調和統一戰略,使得許多關鍵細節仍懸而未決。
庫普昌說:「很難想像有哪種外交策略竟以如此混亂的方式展開,整個過程一片混亂。」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