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 8 月

国际

国际

克宫:蒲亭准备好举行俄乌和谈 但实现目标为首要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Kremlin)发言人培斯科夫在今天播出的国家电视台访问中表示,总统蒲亭已准备好讨论乌克兰的和平,但对莫斯科而言最重要的是实现俄国的目标。 路透社报导,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全球现在已经习惯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时而「强硬」的措辞;但他指出,川普也曾在谈到俄国时,强调会继续寻求达成和平协议。 培斯科夫告诉国家电视台记者札鲁宾(PavelZarubin):「蒲亭(Vladimir Putin)总统一再表示,他希望推动尽快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努力,而且并不容易。」 培斯科夫说道:「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目标。我们的目标明确。」 川普14日宣布对俄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并且承诺提供乌克兰新一轮军援,包括爱国者(Patriot)飞弹防御系统。他并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同意停火,否则将面临更多制裁。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面对美国关税国政不能停滞 石破茂执意继续执政

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完成开票,执政联盟自民党、公明党没能保住过半数席次。首相石破茂下午召开记者会表示,日本正面对美国关税措施、国内物价高涨等艰难情况,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国政陷入停滞,「执政党要承担责任,坚定不移地履行下去」,表示将继续执政。 石破茂表示,必须谦虚且诚恳地接受选举结果。在严峻情势下,自民党仍获得许多支持,保有一定规模议席,对此深表感激。 但他表示,日本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物价高涨、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战后最严峻的安保环境,情势非常艰难。 石破茂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国政陷入停滞」,尤其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天灾,不会等待政治环境整理好之后才发生。因此,「尽管深刻感受到这次选举结果带来的重大责任,但仍须避免政治停滞,作为执政党要承担起责任。对国家与国民的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履行下去」。 石破茂说,他与公明党的领导人会谈后,确认今后将继续携手推动政权,将针对当前政策协商,携手承担责任。...
国际

欧盟预算草案拟补贴核能 德国反对用德纳税人钱买单

欧盟提出2028至2034年预算草案,计划开放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核电,成员国立场分歧。德国表态反对,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需承担约1/4预算,强调不应用德国纳税人的钱支持传统核电发展。 欧盟执委会上周提出总额2兆欧元的中期预算规划草案,首度允许成员国可在分配到的预算份额中,用于建设「新的或额外的核分裂能源发电容量」。 若这项草案获得通过,将代表欧盟能源政策的一项重大转变,因为现行预算架构仍明确禁止成员国使用欧盟资金建设核电厂。 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对于是否开放核能补助看法不一。法国与瑞典等长期推动核能纳入欧盟气候政策的国家,倾向支持欧盟执委会的预算提案。 德国政府近期已多次对外表达反对立场。社民党(SPD)籍环境部长施奈德(Carsten Schneider)率先表态,表示德国尊重其他国家的核电选择,但不接受动用欧盟预算补助这条「昂贵的道路」。 尽管如此,联邦政府内部对于是否支持欧盟补贴核能仍存不同意见。由基民盟(CDU)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部回复德媒查询时表示,相关提案仍在详细审查中,并强调内部仍需协调,暂不发表评论。 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则在上周五召开的夏季记者会上定调当前德国政府立场,强调德国纳税人承担欧盟约四分之一预算,在支持欧盟核能发展方面「空间有限」。呼吁欧盟寻求更多自主财源,减轻对成员国的税收依赖。 2023年,德国关闭最后3座核电厂,目前正进行全国28座核能设施的拆除作业。根据柏林日报(BerlinerZeitung),位于前东德的莱因斯贝格(Rheinsberg)核电厂,自1966年启用以来,至今仍有大量辐射污染设备等待处理,拆除进度缓慢。 尽管德国在欧盟预算案中否定传统核能选项,但梅尔茨政府上任后,持续投入核融合的研究与发展。 近期由基民盟姐妹党基社盟(CSU)联邦研究、科技与太空部部长贝尔(Dorothee Bär)提出的50亿欧...
国际

日本选后面临对美关税未定案 学者:将影响区域定位

日本参院大选自民党、公明党失利,学者今天分析,此次选举将牵动美日韩及台日关系,且日本将面临尚未定案的美日关税谈判,势必影响区域安全定位,因此后续自民党总裁石破茂的运作,均值得进一步关注。 日本参议院大选,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权难以取得过半席次,自民党面临在众参两院皆「少数执政党」的窘况,是创党70年来首见。此外,自民党总裁石破茂无意下台,恐难敌汹涌政局,「后石破」时代继任人选纵横较劲的暗潮受关注。 当代日本研究学会、国策研究院上午举办「日本参议院选后的政治转折与台日关系展望」座谈会。 国策院长田弘茂指出,日本是内阁制国家采两院制,主要权力在众议院并为决定内阁更动及成员组成的重要机关,参议院角色虽重要性不如众院,但仍扮演关键角色,这次选举牵动美日韩关系及台日关系,且日本将面临尚未定案的美日关税谈判,势必影响区域区域内的安全定位。 当代日本研究学会常务监事杨钧池进一步说明,此次选举结果呈现日本选民对石破政权并不满意,相对来说,自民党依旧是参众两院的第一大党,但日后对于议事运作、政策讨论、政局操作等会有一定难度;从自民党角度观察,若没有在下一次的众院选举前改革,可能将遭遇到更大挫败。 杨钧池也提到这次选举的亮点是「参政党的兴起」,其网路策略吸引许多年轻族群,虽然不确定是否有出来投票,但此次整体投票率确实有增加,其一原因也包括自民党流失部分保守选票,同时物价、稻米价格、少子化等政策冲击选情。 杨钧池分析,这次参院选举较精彩的是美国总统川普在选战后期的放话,例如公开说日本不愿购买美国稻米、比照北约国家提高军费等,这都是影响石破茂未来施政走向的关键,同样影响到美日、日台关系,因此石破茂该如何运作美日安保、关税,均值得关注。 当代日本研究学会理事郭育仁谈及,昨天有评论指出「日本未来将走向多党政治、自民党式微」,这代表不了解日本政治,因为从战后迄今,日本只围绕在「自民党消长」的问题...
济州航空坠机惊爆疑关错发动机 家属轰官方卸责机师
国际

济州航空坠机惊爆疑关错发动机 家属轰官方卸责机师

济州航空客机冲出务安机场跑道,撞上设有导航设备的水泥堤防,残骸现场一片焦黑,酿成严重死伤。(路透档案照)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根据《路透》21日引述知情人士独家报导,针对去年12月造成179人死亡的南韩济州航空(Jeju Air)致命空难,调查小组已掌握「明确证据」,显示机师在遭遇鸟击后,采取紧急措施时,错误地关闭了损伤较轻的发动机。这起发生在去年12月29日的空难,是南韩本土死伤最惨重的空难。该匿名消息人士透露,包含驾驶舱通话纪录器、飞行电脑数据以及在残骸中找到的实体引擎开关等证据,都显示机师关闭的是左侧发动机,而非鸟击受损更严重的右侧发动机。请继续往下阅读... 调查指出「人为疏失」是主因,却引来罹难者家属与机师工会的强烈反弹。 南韩航空与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ARAIB)原定19日向媒体发布更新报告,但在向家属简报后,因遭到强烈反对而紧急取消。代表家属的律师指出,这份报告似乎在没有探讨其他可能肇事因素的情况下,就将责任归咎于机师。济州航空机师工会更发表声明,怒轰ARAIB试图将机师塑造成「代罪羔羊」,并质疑调查单位在未提供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暗示仅靠左发动机飞机就能安全降落。工会与家属代表共同指出,调查也必须聚焦于机场设施问题。这架波音737-800在降落时冲出跑道,撞上务安机场(Muan Airport)外围堤防,该堤防设有导航设备,碰撞引发爆炸与大火,造成大量乘客无法逃生。多位航空安全专家也呼吁,应检讨南韩对地方机场障碍物设计与迫降容忍度的安全规范。对此,领导调查的ARAIB、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Boeing)、以及发动机制造商CFM国际,均未立即回应评论请求。济州航空则表示,正积极配合调查,静待官方结果公布。根据国际规范,空难的最终调查报...
国际

路透:黄仁勋魅力攻势横扫北京 游走美中AI角力将利益最大化 

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对北京并不陌生,但今年第三度访问中国,才真正奠定他在中国大陆的巨星地位,在北京街头也成了AI迷朝圣的对象。 路透指出,很少见到全球顶尖企业的执行长能在北京大街自由行走,还大方接受媒体专访,和兴奋的粉丝合照,不少死忠追随者也穿起黑色皮衣索取签名,他也来者不拒。 黄仁勋上周刚结束与美国总统川普通话后,随即现身北京参加供应链博览会,并宣布辉达获准重新在中国大陆销售H20晶片。 分析师认为,尽管黄仁勋在美中角力之间拿捏得宜,辉达依然难以摆脱双方紧张关系的拉锯。 科技研究机构Omdia首席分析师苏廉节说:「黄仁勋此行,主要是展现辉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过,这份承诺还是得顾及美国政府对于加深和中国合作可能产生的疑虑。」 龙州经讯科技分析师 Tilly Zhang 说:「辉达还是得看清风向、把握时机,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对这家公司来说,幸亏有一位擅于此道的执行长。」 86Research分析师柴超毅(Charlie Chai)则认为,未来几年辉达在中国的市占率恐怕会逐步下滑。他说:「中国政府势必会积极扶植、补贴本土竞争对手,好让他们未来有能力挑战辉达,至少在部分领域取代辉达高阶晶片。」 黄仁勋在链博会演讲及随后的谈话中,无不大力赞扬大陆科技巨人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实力,形容大陆的供应链「规模庞大」。 就连在AI晶片领域的大陆劲敌华为,黄仁勋也不吝给予肯定。他对记者说:「事实很简单,任何人小看华为、或小看中国的制造实力,都太天真了。这家公司实力非常强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黄仁勋:美国不可能生产所有产品 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美国总统川普意图以高关税迫使各国到美国设厂生产,不过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在大陆中央电视台20日晚间播出的专访中表示,「美国不可能独自生产所有产品,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黄仁勋在专访中更不断强调维持供应链全球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全球供应链根本不存在彻底脱钩的可能性。 在央视20日晚间9时30分播出的专访节目《面对面》中,黄仁勋表示,中国运营著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其规模、复杂性、多样性,制造商的产品类型、技术含量,参与建设中国供应链的企业数量,毫无疑问都堪称是世界级的奇迹。 黄仁勋指出,中国还为全球其他供应链提供设备、控制系统和零组件。「所以说,中国不仅自己做供应链,还研发技术和产品帮别人做供应链。」 黄仁勋表示,因为全球供应链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正变得愈来愈冗余(redundant),这其实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把自己的供应链制造技术推广到全球,因为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应链和生产线。 他强调,「有一点不会改变,无论发生什么,全球供应链根本不存在彻底脱钩的可能性,整个系统太复杂了,永远都会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也是大家需要的。」 黄仁勋说,「这正是供应链最妙的地方,以当今各行业的复杂程度而言,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一个供应链体系不相互关联、不相互依存的世界。这种相互吸存不仅是必要条件,更是良性状态,它能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 黄仁勋指出,全球供应链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相互关联,辉达一方面受益于这个供应链:一个极其精密、先进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供应链;同时辉达的供应链也是全球性的,辉达在世界各地都有制造合作伙伴。 他表示,「供应链」这个词的诞生,源于多家企业共同支援产品制造的理念。不同于过去那种所有东西都自己生产,供应链是把全球各地公司、各国的专长整合起来,这样一来最终产品的品质,将会比任何企业单打独斗做出来的都要好。 因此他认为,「美国不可能独自生产所...
国际

联合国官员批评加萨人道危机 以色列撤他居留许可

以色列外长萨尔(Gideon Saar)今天表示,已下令撤销一名联合国人道高层官员在以色列的居留许可,指控对方散播与加萨战争有关的谎言。 法新社报导,萨尔在社群平台X写道:「我已指示不再延长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以色列办公室主任惠托尔(Jonathan Whittall)的居留许可。」 南非籍的惠托尔现居耶路撒冷,经常前往人口超过200万的加萨走廊(Gaza Strip),并多次对造成当地面临人道危机提出谴责。 惠托尔今年4月表示,由于以色列对哈玛斯武装份子的战争所造成的影响,加萨民众正「慢慢死去」。 萨尔表示,中止居留许可是因对方「扭曲事实、散播仇恨与敌意」并违反联合国中立原则后所做决定,也是以色列对联合国高层采取的最新动作。 自2023年10月以哈战争爆发以来,OCHA、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OHCHR)以及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作署(UNRWA)的工作人员,申请以色列签证变得愈发困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印度、南韩与美方谈判卡关 全球贸易紧张持续升温

随著各国希望赶在8月1日期限前与美国敲定贸易协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南韩与美方的谈判仍因农业进口等症结卡关,欧盟与巴西也都准备报复美国关税措施的计划,全球贸易紧张可能持续升级。 印度媒体报导,印度与美国完成第五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尽管美国总统川普宣称近期有望与印度达成协议,但印度官员透露,仍面临农业与汽车进口等歧见。 华府希望印度能进口美国的基因改造黄豆与玉米等作物,并扩大其他农业领域的市场准入,但遭印度农业团体坚决反对。 川普政府5月来对来自印度的乘用车与特定零组件课征25%关税,也持续阻碍谈判。印度官员预期,未来几周将举行更多协商,双方正研议在8月1日期限前先宣布暂定的贸易协议。 美方也持续施压要求南韩对30月龄以上美牛的进口限制、增加稻米采购量,并松绑对苹果及基因改造作物(特别是马铃薯)的检疫措施,引发南韩农业人士忧心。但南韩官员已暗示接受美方要求,「在这些领域,我们需要作出战略决策」。 此外,尽管欧盟各国倾向继续和美国协商,欧盟各国大使最快本周将开会,针对若欧美无法在期限前达成协议的报复措施方案,先行展开政治折冲。 欧盟已批准针对价值21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报复计划,能够迅速实施,也正在准备另外针对720亿欧元美国产品的关税清单,并正研拟关税之外的其他报复工具,例如出口管制与限制美商参与公共采购。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川普关税倒数11天!美商务部长放话8/1是硬期限 但留1伏笔

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将在8月1日正式上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20日表示,有信心未来两周内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更称这两周的关键时刻「将被载入史册」。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0日公布川普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美国人不支持川普的关税政策,甚至认为川普将太多重心放在关税而非打击物价,川普支持度也下滑至42%。 川普第二任期在7月21日届满半年,其标志性对等关税也将在不到两周后生效。目前川普政府仅与英国、越南和印尼达成初步贸易协议,美国和中国则处于微妙的贸易停火状态。 对此,商务部长卢特尼克20日接受CBS节目「面对全国」访问表示,他有信心在关税大限前与主要贸易伙伴拍板协议,「接下来两周将载入史册,总统川普将为美国人民展现成果」。 卢特尼克强调8月1日是「硬性底限」,并重申川普承诺不会再展延宽限期。尽管如此,卢特尼克还是留了伏笔,他补充说,「8月1日之后并不妨碍各个国家继续与美国对话」。 另一方面,CBS于7月16日至18日的民调显示,川普支持度为42%,相较初上任的53%至今,其支持度一路下滑,虽然下滑幅度不大。目前已回落到第一任期的常见水准,约在40%出头左右。除了川普基本盘的强烈支持之外,整体民意仍以负面情绪为主,这样的结构与他第一任期时相似。 另外,根据这项民调,60%受访者反对政府新关税,40%表达支持;另外有61%认为川普把太多重心放在关税上而非降低物价,70%认为川普在打击高物价上仍不够力。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将在8月1日正式上路,图为川普4月2日首度公布各国对等关税税率。美联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