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 8 月

國際

國際

克宮:蒲亭準備好舉行俄烏和談 但實現目標為首要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Kremlin)發言人培斯科夫在今天播出的國家電視台訪問中表示,總統蒲亭已準備好討論烏克蘭的和平,但對莫斯科而言最重要的是實現俄國的目標。 路透社報導,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全球現在已經習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時而「強硬」的措辭;但他指出,川普也曾在談到俄國時,強調會繼續尋求達成和平協議。 培斯科夫告訴國家電視台記者札魯賓(PavelZarubin):「蒲亭(Vladimir Putin)總統一再表示,他希望推動儘快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努力,而且並不容易。」 培斯科夫說道:「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實現目標。我們的目標明確。」 川普14日宣布對俄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並且承諾提供烏克蘭新一輪軍援,包括愛國者(Patriot)飛彈防禦系統。他並要求俄羅斯在50天內同意停火,否則將面臨更多制裁。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面對美國關稅國政不能停滯 石破茂執意繼續執政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完成開票,執政聯盟自民黨、公明黨沒能保住過半數席次。首相石破茂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正面對美國關稅措施、國內物價高漲等艱難情況,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國政陷入停滯,「執政黨要承擔責任,堅定不移地履行下去」,表示將繼續執政。 石破茂表示,必須謙虛且誠懇地接受選舉結果。在嚴峻情勢下,自民黨仍獲得許多支持,保有一定規模議席,對此深表感激。 但他表示,日本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物價高漲、隨時可能發生的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戰後最嚴峻的安保環境,情勢非常艱難。 石破茂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國政陷入停滯」,尤其是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天災,不會等待政治環境整理好之後才發生。因此,「儘管深刻感受到這次選舉結果帶來的重大責任,但仍須避免政治停滯,作為執政黨要承擔起責任。對國家與國民的責任,必須堅定不移地履行下去」。 石破茂說,他與公明黨的領導人會談後,確認今後將繼續攜手推動政權,將針對當前政策協商,攜手承擔責任。...
國際

歐盟預算草案擬補貼核能 德國反對用德納稅人錢買單

歐盟提出2028至2034年預算草案,計劃開放部分資金用於發展核電,成員國立場分歧。德國表態反對,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需承擔約1/4預算,強調不應用德國納稅人的錢支持傳統核電發展。 歐盟執委會上周提出總額2兆歐元的中期預算規劃草案,首度允許成員國可在分配到的預算份額中,用於建設「新的或額外的核分裂能源發電容量」。 若這項草案獲得通過,將代表歐盟能源政策的一項重大轉變,因為現行預算架構仍明確禁止成員國使用歐盟資金建設核電廠。 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對於是否開放核能補助看法不一。法國與瑞典等長期推動核能納入歐盟氣候政策的國家,傾向支持歐盟執委會的預算提案。 德國政府近期已多次對外表達反對立場。社民黨(SPD)籍環境部長施奈德(Carsten Schneider)率先表態,表示德國尊重其他國家的核電選擇,但不接受動用歐盟預算補助這條「昂貴的道路」。 儘管如此,聯邦政府內部對於是否支持歐盟補貼核能仍存不同意見。由基民盟(CDU)主導的經濟與能源部回復德媒查詢時表示,相關提案仍在詳細審查中,並強調內部仍需協調,暫不發表評論。 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則在上周五召開的夏季記者會上定調當前德國政府立場,強調德國納稅人承擔歐盟約四分之一預算,在支持歐盟核能發展方面「空間有限」。呼籲歐盟尋求更多自主財源,減輕對成員國的稅收依賴。 2023年,德國關閉最後3座核電廠,目前正進行全國28座核能設施的拆除作業。根據柏林日報(BerlinerZeitung),位於前東德的萊因斯貝格(Rheinsberg)核電廠,自1966年啟用以來,至今仍有大量輻射污染設備等待處理,拆除進度緩慢。 儘管德國在歐盟預算案中否定傳統核能選項,但梅爾茨政府上任後,持續投入核融合的研究與發展。 近期由基民盟姐妹黨基社盟(CSU)聯邦研究、科技與太空部部長貝爾(Dorothee Bär)提出的50億歐...
國際

日本選後面臨對美關稅未定案 學者:將影響區域定位

日本參院大選自民黨、公明黨失利,學者今天分析,此次選舉將牽動美日韓及台日關係,且日本將面臨尚未定案的美日關稅談判,勢必影響區域安全定位,因此後續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的運作,均值得進一步關注。 日本參議院大選,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權難以取得過半席次,自民黨面臨在眾參兩院皆「少數執政黨」的窘況,是創黨70年來首見。此外,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無意下台,恐難敵洶湧政局,「後石破」時代繼任人選縱橫較勁的暗潮受關注。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國策研究院上午舉辦「日本參議院選後的政治轉折與台日關係展望」座談會。 國策院長田弘茂指出,日本是內閣制國家采兩院制,主要權力在眾議院並為決定內閣更動及成員組成的重要機關,參議院角色雖重要性不如眾院,但仍扮演關鍵角色,這次選舉牽動美日韓關係及台日關係,且日本將面臨尚未定案的美日關稅談判,勢必影響區域區域內的安全定位。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常務監事楊鈞池進一步說明,此次選舉結果呈現日本選民對石破政權並不滿意,相對來說,自民黨依舊是參眾兩院的第一大黨,但日後對於議事運作、政策討論、政局操作等會有一定難度;從自民黨角度觀察,若沒有在下一次的眾院選舉前改革,可能將遭遇到更大挫敗。 楊鈞池也提到這次選舉的亮點是「參政黨的興起」,其網路策略吸引許多年輕族群,雖然不確定是否有出來投票,但此次整體投票率確實有增加,其一原因也包括自民黨流失部分保守選票,同時物價、稻米價格、少子化等政策衝擊選情。 楊鈞池分析,這次參院選舉較精彩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在選戰後期的放話,例如公開說日本不願購買美國稻米、比照北約國家提高軍費等,這都是影響石破茂未來施政走向的關鍵,同樣影響到美日、日台關係,因此石破茂該如何運作美日安保、關稅,均值得關注。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理事郭育仁談及,昨天有評論指出「日本未來將走向多黨政治、自民黨式微」,這代表不了解日本政治,因為從戰後迄今,日本只圍繞在「自民黨消長」的問題...
濟州航空墜機驚爆疑關錯發動機 家屬轟官方卸責機師
國際

濟州航空墜機驚爆疑關錯發動機 家屬轟官方卸責機師

濟州航空客機衝出務安機場跑道,撞上設有導航設備的水泥堤防,殘骸現場一片焦黑,釀成嚴重死傷。(路透檔案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路透》21日引述知情人士獨家報導,針對去年12月造成179人死亡的南韓濟州航空(Jeju Air)致命空難,調查小組已掌握「明確證據」,顯示機師在遭遇鳥擊後,採取緊急措施時,錯誤地關閉了損傷較輕的發動機。這起發生在去年12月29日的空難,是南韓本土死傷最慘重的空難。該匿名消息人士透露,包含駕駛艙通話紀錄器、飛行電腦數據以及在殘骸中找到的實體引擎開關等證據,都顯示機師關閉的是左側發動機,而非鳥擊受損更嚴重的右側發動機。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查指出「人為疏失」是主因,卻引來罹難者家屬與機師工會的強烈反彈。 南韓航空與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ARAIB)原定19日向媒體發布更新報告,但在向家屬簡報後,因遭到強烈反對而緊急取消。代表家屬的律師指出,這份報告似乎在沒有探討其他可能肇事因素的情況下,就將責任歸咎於機師。濟州航空機師工會更發表聲明,怒轟ARAIB試圖將機師塑造成「代罪羔羊」,並質疑調查單位在未提供科學證據的情況下,暗示僅靠左發動機飛機就能安全降落。工會與家屬代表共同指出,調查也必須聚焦於機場設施問題。這架波音737-800在降落時衝出跑道,撞上務安機場(Muan Airport)外圍堤防,該堤防設有導航設備,碰撞引發爆炸與大火,造成大量乘客無法逃生。多位航空安全專家也呼籲,應檢討南韓對地方機場障礙物設計與迫降容忍度的安全規範。對此,領導調查的ARAIB、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Boeing)、以及發動機製造商CFM國際,均未立即回應評論請求。濟州航空則表示,正積極配合調查,靜待官方結果公布。根據國際規範,空難的最終調查報...
國際

路透:黃仁勛魅力攻勢橫掃北京 遊走美中AI角力將利益最大化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勛對北京並不陌生,但今年第三度訪問中國,才真正奠定他在中國大陸的巨星地位,在北京街頭也成了AI迷朝聖的對象。 路透指出,很少見到全球頂尖企業的執行長能在北京大街自由行走,還大方接受媒體專訪,和興奮的粉絲合照,不少死忠追隨者也穿起黑色皮衣索取簽名,他也來者不拒。 黃仁勛上周剛結束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後,隨即現身北京參加供應鏈博覽會,並宣布輝達獲准重新在中國大陸銷售H20晶片。 分析師認為,儘管黃仁勛在美中角力之間拿捏得宜,輝達依然難以擺脫雙方緊張關係的拉鋸。 科技研究機構Omdia首席分析師蘇廉節說:「黃仁勛此行,主要是展現輝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不過,這份承諾還是得顧及美國政府對於加深和中國合作可能產生的疑慮。」 龍州經訊科技分析師 Tilly Zhang 說:「輝達還是得看清風向、把握時機,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對這家公司來說,幸虧有一位擅於此道的執行長。」 86Research分析師柴超毅(Charlie Chai)則認為,未來幾年輝達在中國的市佔率恐怕會逐步下滑。他說:「中國政府勢必會積極扶植、補貼本土競爭對手,好讓他們未來有能力挑戰輝達,至少在部分領域取代輝達高階晶片。」 黃仁勛在鏈博會演講及隨後的談話中,無不大力讚揚大陸科技巨人在科技應用方面的實力,形容大陸的供應鏈「規模龐大」。 就連在AI晶片領域的大陸勁敵華為,黃仁勛也不吝給予肯定。他對記者說:「事實很簡單,任何人小看華為、或小看中國的製造實力,都太天真了。這家公司實力非常強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聯合國官員批評加薩人道危機 以色列撤他居留許可

以色列外長薩爾(Gideon Saar)今天表示,已下令撤銷一名聯合國人道高層官員在以色列的居留許可,指控對方散播與加薩戰爭有關的謊言。 法新社報導,薩爾在社群平台X寫道:「我已指示不再延長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以色列辦公室主任惠托爾(Jonathan Whittall)的居留許可。」 南非籍的惠托爾現居耶路撒冷,經常前往人口超過200萬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並多次對造成當地面臨人道危機提出譴責。 惠托爾今年4月表示,由於以色列對哈瑪斯武裝份子的戰爭所造成的影響,加薩民眾正「慢慢死去」。 薩爾表示,中止居留許可是因對方「扭曲事實、散播仇恨與敵意」並違反聯合國中立原則後所做決定,也是以色列對聯合國高層採取的最新動作。 自2023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以來,OCHA、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以及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的工作人員,申請以色列簽證變得愈發困難。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黃仁勛:美國不可能生產所有產品 這不現實也沒必要

美國總統川普意圖以高關稅迫使各國到美國設廠生產,不過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勛在大陸中央電視台20日晚間播出的專訪中表示,「美國不可能獨自生產所有產品,這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黃仁勛在專訪中更不斷強調維持供應鏈全球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全球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徹底脫鉤的可能性。 在央視20日晚間9時30分播出的專訪節目《面對面》中,黃仁勛表示,中國運營著全球數一數二的供應鏈體系,其規模、複雜性、多樣性,製造商的產品類型、技術含量,參與建設中國供應鏈的企業數量,毫無疑問都堪稱是世界級的奇蹟。 黃仁勛指出,中國還為全球其他供應鏈提供設備、控制系統和零組件。「所以說,中國不僅自己做供應鏈,還研發技術和產品幫別人做供應鏈。」 黃仁勛表示,因為全球供應鏈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說正變得愈來愈冗餘(redundant),這其實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機會:把自己的供應鏈製造技術推廣到全球,因為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應鏈和生產線。 他強調,「有一點不會改變,無論發生什麼,全球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徹底脫鉤的可能性,整個系統太複雜了,永遠都會相互關聯,這種關聯也是大家需要的。」 黃仁勛說,「這正是供應鏈最妙的地方,以當今各行業的複雜程度而言,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個供應鏈體系不相互關聯、不相互依存的世界。這種相互吸存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良性狀態,它能增強我們的抗風險能力。」 黃仁勛指出,全球供應鏈規模非常龐大,而且相互關聯,輝達一方面受益於這個供應鏈:一個極其精密、先進且技術含量極高的供應鏈;同時輝達的供應鏈也是全球性的,輝達在世界各地都有製造合作夥伴。 他表示,「供應鏈」這個詞的誕生,源於多家企業共同支援產品製造的理念。不同於過去那種所有東西都自己生產,供應鏈是把全球各地公司、各國的專長整合起來,這樣一來最終產品的品質,將會比任何企業單打獨鬥做出來的都要好。 因此他認為,「美國不可能獨自生產所...
國際

印度、南韓與美方談判卡關 全球貿易緊張持續升溫

隨著各國希望趕在8月1日期限前與美國敲定貿易協議,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南韓與美方的談判仍因農業進口等癥結卡關,歐盟與巴西也都準備報復美國關稅措施的計劃,全球貿易緊張可能持續升級。 印度媒體報導,印度與美國完成第五輪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近期有望與印度達成協議,但印度官員透露,仍面臨農業與汽車進口等歧見。 華府希望印度能進口美國的基因改造黃豆與玉米等作物,並擴大其他農業領域的市場准入,但遭印度農業團體堅決反對。 川普政府5月來對來自印度的乘用車與特定零組件課徵25%關稅,也持續阻礙談判。印度官員預期,未來幾周將舉行更多協商,雙方正研議在8月1日期限前先宣布暫定的貿易協議。 美方也持續施壓要求南韓對30月齡以上美牛的進口限制、增加稻米採購量,並鬆綁對蘋果及基因改造作物(特別是馬鈴薯)的檢疫措施,引發南韓農業人士憂心。但南韓官員已暗示接受美方要求,「在這些領域,我們需要作出戰略決策」。 此外,儘管歐盟各國傾向繼續和美國協商,歐盟各國大使最快本周將開會,針對若歐美無法在期限前達成協議的報復措施方案,先行展開政治折衝。 歐盟已批准針對價值21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報復計劃,能夠迅速實施,也正在準備另外針對720億歐元美國產品的關稅清單,並正研擬關稅之外的其他報復工具,例如出口管制與限制美商參與公共採購。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川普關稅倒數11天!美商務部長放話8/1是硬期限 但留1伏筆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將在8月1日正式上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0日表示,有信心未來兩周內與一些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更稱這兩周的關鍵時刻「將被載入史冊」。與此同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0日公布川普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美國人不支持川普的關稅政策,甚至認為川普將太多重心放在關稅而非打擊物價,川普支持度也下滑至42%。 川普第二任期在7月21日屆滿半年,其標誌性對等關稅也將在不到兩周後生效。目前川普政府僅與英國、越南和印尼達成初步貿易協議,美國和中國則處於微妙的貿易停火狀態。 對此,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0日接受CBS節目「面對全國」訪問表示,他有信心在關稅大限前與主要貿易夥伴拍板協議,「接下來兩周將載入史冊,總統川普將為美國人民展現成果」。 盧特尼克強調8月1日是「硬性底限」,並重申川普承諾不會再展延寬限期。儘管如此,盧特尼克還是留了伏筆,他補充說,「8月1日之後並不妨礙各個國家繼續與美國對話」。 另一方面,CBS於7月16日至18日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度為42%,相較初上任的53%至今,其支持度一路下滑,雖然下滑幅度不大。目前已回落到第一任期的常見水準,約在40%出頭左右。除了川普基本盤的強烈支持之外,整體民意仍以負面情緒為主,這樣的結構與他第一任期時相似。 另外,根據這項民調,60%受訪者反對政府新關稅,40%表達支持;另外有61%認為川普把太多重心放在關稅上而非降低物價,70%認為川普在打擊高物價上仍不夠力。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將在8月1日正式上路,圖為川普4月2日首度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美聯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