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國際

台灣關注2024美國大選:台海、經貿政策是焦點
國際, 港澳台

台灣關注2024美國大選:台海、經貿政策是焦點

台北 —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一份民調顯示,有近半數的台灣人關注此次選舉,且有高達67%的受訪者支持美國對台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安全局勢和經貿政策的態度吸引了台灣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半數台灣人關注美國選舉 台灣民意基金會在10月22日發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在年滿20歲的受訪者中,有43.9%的人表示關心,其中更有6.5%「非常關心」關心美國選舉結果,回答「不關心」的人則佔49.7%。進一步分析顯示,年紀越輕、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對美國大選的關心程度越高。 這項民調同時詢問了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29日批准對台灣提供5.67億美元軍援的看法,結果67%的人「樂見美國對台軍事援助」,回答「不樂見」者則有19%。 若以政黨傾向細分,民進黨支持者有90%「樂見美國軍援」,國民黨支持者則是49%樂見、37%回答「不樂見」。 台灣民眾關切特朗普與哈里斯涉台論述差異 在近期的總統選戰中,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問題的表態,成為台灣輿論關注焦點。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願意以關稅懲罰替代軍事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他在上周五(10月18日)說,如果中國「進入」台灣,將對中國徵收150%-200%額外關稅。但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國。 相較之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10月7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專訪時則表示,美國在中國問題上「不應尋求衝突」。哈里斯說,美國必須確保維持「一中政策」,包括支持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確保台海自由,但她並未回答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支持台灣。 台灣學者解析兩黨候選人對台政策路線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表示,台灣在美中角力扮演著最關鍵且最具危...
普京稱美大選後的美俄關係取決於華盛頓
國際, 頭條

普京稱美大選後的美俄關係取決於華盛頓

在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舉行了會談。這是兩人自2022年4月以來的首次會晤,該會晤遭到烏克蘭強烈批評。(路透社:2024年10月25日)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美國總統大選後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將取決於華盛頓採取什麼態度。他並對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稱希望結束烏克蘭衝突的「真誠」言論表示歡迎。 但這位克里姆林宮領導人使用強硬的語氣並警告西方,稱他們認為俄羅斯會在戰場上被擊敗是一種「幻想」,任何和平協議都必須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大片領土的控制。 普京是在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結束後發表上述講話的。在此次會議上,俄羅斯一些最重要盟友呼籲他結束在烏克蘭的戰鬥。 「(美國)大選後俄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將取決於美國。如果他們敞開大門,那麼我們也會敞開大門。如果他們不願意,那沒關係,」普京對記者說。 在2022年莫斯科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後,美俄兩個超級強權之間的關係已跌至冷戰以來的最低點。下個月的美國大選對於未來美俄關係以及烏克蘭戰爭的走向至關重要。 在星期四晚上的新聞發布會上,普京被問及關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承諾將推動烏克蘭戰爭結束的言論。 普京表示,最近特朗普「說道他將盡一切努力結束烏克蘭衝突的願望。我認為他是真誠的。當然,我們歡迎像這樣的聲明,無論是誰說的」。 普京在被問及俄羅斯境內是否有朝鮮軍隊時,他既沒有證實也沒有否認,反而指控烏克蘭和西方加劇這場衝突。 美國星期三表示,已有3,000名朝鮮軍隊部署到俄羅斯,並在多個地點進行訓練。基輔星期四表示,據其掌握的情報顯示,這些朝鮮士兵已被部署到烏克蘭正發動跨境攻勢的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地區。...
在緬甸內戰中,中國怎麼支持搖搖欲墜的軍政府?
中國, 國際, 頭條

在緬甸內戰中,中國怎麼支持搖搖欲墜的軍政府?

路透社星期四(10月25日)的報道揭露,中國應對緬甸內戰的態度轉向積極並進行干預。從去年10月坐視叛軍聯盟從緬甸軍政府手中奪取了中緬邊境附近大片領土,如今在叛軍激烈爭奪該國中心地帶有所斬獲之際,北京開始封鎖邊境並切斷與叛軍控制地區的貿易,被視為阻止該聯盟進一步推進與攻擊該國文化之都曼德勒的舉措。 兩名關注中緬關係的分析人士表示,北京最初支持「三兄弟聯盟」(Three Brotherhood Alliance)打擊軍政府所放任的猖獗邊境犯罪,但北京仍將軍政府視為緬甸穩定的保障, 且對緬甸軍方的迅速衰落日益感到震驚。 其中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中國還對反叛團體的崛起感到焦慮,這些團體一直在幫助三兄弟聯盟,並與美國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有聯繫。 九名了解衝突情況的人士向路透社描述了此前未曾報道過的細節,即北京如何向緬甸反對派武裝勢力施壓,導致至少一個團體退出戰鬥。 轉折點出現在今年8月,當時叛軍聯盟佔領了緬甸東北部城鎮臘戍,標誌著緬甸歷史上首次有地區軍事指揮部被叛軍攻佔。 共產主義抵抗組織書記尼尼覺(Ni Ni Kyaw)表示,臘戍這座擁有約13萬人口的城鎮被叛軍攻佔的速度遠超乎預期。該組織支持叛軍聯盟領導的「1027行動」。 兩名叛軍領導人和分析人士表示,一些反叛團體希望藉助最近的勢頭,向南進軍曼德勒。曼德勒距離緬甸首都內比都僅300公里。 曾為中國官方媒體撰寫邊境局勢文章的國際安全專家朱江明(Zhu Jiangming,音譯)表示,北京可能會反對此舉;曼德勒的失陷會成為北京試圖阻止的這場衝突的轉折點,「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相當於上海」。 「1027行動」以去年戰鬥開始的日期命名,當時邊境地區正發生涉及中國受害者的犯罪事件。這促使北京在「三兄弟聯盟」開始擊敗軍政府時沒有表...
日本與美國啟動「利劍」聯合軍演 規模達4.5萬人
國際, 頭條

日本與美國啟動「利劍」聯合軍演 規模達4.5萬人

日本與美國於星期三(10月23日)展開為期10天的聯合軍事演習,參與人數達4.5萬人。一周以前,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演習,此舉引起台灣與其主要支持者美國的譴責。 中國軍力的增強,以及華盛頓與其盟友之間日益密切的防務合作,引發外界對台海衝突或其他地區領土爭端的擔憂。 根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聯合總參謀部),此次名為「利劍」(Keen Sword)的日美大規模綜合演習,將有4萬5千名日本和美國軍人、40艘艦艇以及370架飛機參演,另有來自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部分部隊參與。 「利劍」演習每兩年舉行一次,是以日本九州和沖繩為中心的全國性演習,將持續至11月1日。 日媒共同社報道,有著「世界最強戰機」之稱的美國空軍F-22隱形戰機首次參加訓練;美軍將派出六架F-22以及能夠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的約六架F-35B隱形戰機參加。 日本自衛隊周三在位於九州宮崎縣新富町的新田原基地向媒體展示了與美軍的聯合訓練。 共同社報道稱,美國空軍提出了將戰力分散至多個據點的「敏捷作戰部署」(ACE),「對新田原基地的實際使用可能意在提升與自衛隊的相互運用性。」 美國印太司令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美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USMC III MEF)約9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水手將參與此次演習,將與自衛隊水陸機動團實施「聯合兩棲突擊」、「人道援助暨救災訓練」、「前線武器和燃油補給」以及實彈射擊等聯合演訓。 日本防衛省武官最高領導、統合幕僚長(相當於參謀總長)吉田圭秀周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有種強烈的緊迫感,在我國周邊,也無法排除發生與烏克蘭同樣嚴重事態的可能性。」 吉田圭秀談及最近中國軍方侵犯日本領空和領海的事件,強調南西諸島防衛的必要。 「我們決心防範和威懾嚴重事態的局面。」他補充說,美日聯盟對於地區穩定至關重要。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史蒂夫·科勒(Stephen Koehler)...
布林肯:在哈馬斯領導人死亡後,有「真正的機會」達成釋放人質的協議
國際, 推薦

布林肯:在哈馬斯領導人死亡後,有「真正的機會」達成釋放人質的協議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三(10月23日)表示,以色列殺死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為達成釋放那些仍被該激進組織關押在加沙地帶的剩餘人質的協議提供了「真正的機會」。 布林肯在飛往沙烏地阿拉伯之前在特拉維夫對記者表示,以色列在與哈馬斯的戰爭中取得了多項勝利,包括削弱該組織的軍事能力。這位美國高級外交官表示,剩下的就是將人質帶回家並結束戰爭。 布林肯在利雅得與沙特領導人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舉行了一小時的會晤,然後前往卡達和英國與官員進行進一步會談,試圖促成以色列停止與加沙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戰鬥。這兩個激進組織都得到了伊朗的軍事和經濟支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布林肯向本·薩勒曼強調了「結束加沙戰爭和釋放所有人質的重要性」。據信哈馬斯仍關押著大約100名人質,儘管其中三分之一可能已經死亡。 聲明稱,布林肯和本·薩勒曼「繼續討論如何在衝突後時期建立安全、治理和重建」。 布林肯表示,結束與哈馬斯的戰爭必須意味著伊朗支持的武裝分子遠離加沙並確保以色列軍隊不留在那裡。 他說,戰後的加沙計劃,包括治理、安全、重建以及國際社會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幫助巴勒斯坦人等問題,將成為布林肯未來幾天與阿拉伯夥伴討論的主題。 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將於星期四在卡達停留,於星期五在倫敦會見阿拉伯同行。 一周前,布林肯和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致信警告以色列增加向加沙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否則將面臨失去美國軍事援助的風險。布林肯周三表示,已經取得了進展,但還需要取得更多進展,而且需要持續下去。 布林肯告訴記者,他今年早些時候發出過類似的警告,隨後以色列迅速促成了更多援助,但並未持續太久。這些威脅與法律義務有關...
中國的大型投資項目是辛巴威的經濟希望還是環境噩夢?
國際, 財經

中國的大型投資項目是辛巴威的經濟希望還是環境噩夢?

哈拉雷 — 中國在提升與辛巴威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進一步加大了對這個非洲國家的投資,包括在這裡建立一家非洲大陸最大的綜合鋼鐵製造廠之一。這個大型投資項目在加強辛巴威的工業化水平以及創造就業的同時,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衝擊,包括土地被徵用以及環境受到污染等。受這家鋼鐵公司運營影響的村民們正在呼籲有關方面公正解決他們的訴求,包括對土地被徵用的村民進行合理補償與安置。居住在穆申傑雷(Mushenjere)的村民們被告知必須離開他們生活了40多年的家園。這個村莊靠近姆武馬的曼希澤(Manhize)。一個叫做迪森鋼鐵的公司(Dinson Iron and Steel Company)正在接管他們的土地。該公司由世界上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商之一的中國民營企業青山控股集團所擁有。 新華社今年8月發自哈拉雷的報道說,今年6月,這家鋼鐵廠開始生產生鐵。根據公司的規劃,迪森鋼鐵公司預計在項目的第一階段年產60萬噸碳鋼,隨後將逐步增加到120萬噸、320萬噸,並最終在最後階段達到年產500萬噸。 報道援引辛巴威總統和內閣辦公室負責政策分析與協調和發展規劃的副首席秘書威拉德·馬努戈(Willard Manungo)的話說,該大型項目將振興並幫助釋放辛巴威、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乃至整個非洲大陸的經濟和工業潛力。 但是,預計將成為非洲最大鋼鐵廠之一的迪森鋼鐵面臨來自當地社區的強烈反對。五年前啟動的這個項目已使100多個家庭流離失所,使他們陷入貧困,糧食也沒有保障。 2024年6月14日,曼希澤當地的村民舉行抗議,阻止迪森鋼鐵公司的卡車進入工廠。村民們抗議公司涉嫌不當行為,包括在沒有補償的情況下強行徵用他們的農田,以及由此造成的糧食短缺和嚴重的粉塵污染。 村長:我們要的是發展,而不是毀滅 81歲的村長喬庫塔烏拉·查南達(Chokutaura Chananda)10月2...
七國集團將以俄羅斯凍結資產援助烏克蘭
國際, 頭條

七國集團將以俄羅斯凍結資產援助烏克蘭

白宮星期三(10月23日)宣布,七國集團盟國將向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由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作為擔保。根據美國官方說法,資金的分配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美國將提供總額中的200億美元。 這些富裕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早些時候達成一致,設計這筆巨額貸款,以幫助烏克蘭在俄羅斯入侵後進行生存鬥爭。凍結的俄羅斯中央銀行資產所產生的利息將用作抵押。 白宮國際經濟事務副國家安全顧問達利普·辛格(Daleep Singh)說:「需要明確的是,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第一次多邊聯盟凍結侵略國的資產,並利用這些資產的價值為受害方的防禦提供資金,同時尊重法治並保持團結。」 在星期三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儀式上,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烏克蘭財政部長謝爾蓋·馬爾琴科(Sergii Marchenko)計劃簽署文件,確認美國的貸款將由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的利潤支付,而不是由美國納稅人的錢來承擔。 耶倫在星期一的記者會上說,她表示貸款方案接近最終敲定:「俄羅斯正在為這項支持買單。」 辛格表示,喬·拜登(Joe Biden)政府計劃將美國提供的200億美元分為援助烏克蘭經濟和軍事兩個部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將需要國會的行動,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目前承諾的武器和裝備可能需要數星期甚至數月才能交付到烏克蘭。 剩下的300億美元將來自歐盟、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 利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來幫助烏克蘭的想法最初面臨歐洲官員的抵制,他們擔心法律和金融穩定問題。 但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這一行動逐漸取得進展,尤其是在拜登總統於今年4月簽署立法,允許政府沒收美國境內約50億美元的俄羅斯國家資產後。 七國集團在今年6月宣布,大部分貸款將由被凍結的約2600億美元俄羅斯資產的利潤作為擔保。這些資金的大部分存放在歐盟國家。 美國及其盟友在俄羅...
紐西蘭加大力度反中共干涉 不再允許五星紅旗滿天飛
國際

紐西蘭加大力度反中共干涉 不再允許五星紅旗滿天飛

紐西蘭正在加大力度打擊外國干預,就像五眼聯盟中其他國家的做法一樣。紐西蘭政府在10月份出台了第四季度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出台立法以幫助相關機構打擊外國干涉。 在未來三個月內,這部擬議中的法律將提交議會討論。紐西蘭司法部長保羅·戈德史密斯(Paul Goldsmith)還告訴媒體,將很快宣布加強對外國干涉以及間諜活動進行刑事打擊的措施。 紐西蘭官方的做法引來部分華人的擔憂:會出現「反華」、「排華」浪潮嗎?多位分析人士告訴美國之音,新中關係將面臨新的壓力是事實,但華人社區沒有緊張和擔憂的必要。 對中共干涉劃紅線 紐西蘭官方未直接提及立法所針對的國家,但紐西蘭媒體大多認為,相關立法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遏制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家騷擾被視為異見人士的紐西蘭人,並不當影響紐西蘭的民主。 儘管該法案的立法細節尚未披露,但是各界的猜測和議論已經沸沸揚揚。 紐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副教授楊傑生(Jason Young)告訴美國之音:「我的理解是,更有可能的是對《犯罪法》進行更新,而不是針對打擊外國干涉的具體立法。不管怎樣,這是多年來國家通過多重措施以加強立法工作的結果,這些措施將更好地保護紐西蘭免受外國干涉。此前,其他處理這些問題的國家已有了行動,紐西蘭是在進行類似的跟進。」 創立時間超過80年的紐西蘭華聯總會認為外國干涉影響民主的問題日趨嚴重,並在紐西蘭媒體上呼籲政府像其他五眼聯盟國家一樣登記外國代理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紐西蘭僑領告訴美國之音,如果紐西蘭是修改、補充舊法來反外國干預,短期內可能有一些威懾作用,長期來看效果也只會聊勝於無:「舊法無非就是刑法和間諜法,我覺得不能夠約束外國代理人。許多統一戰線僑領並不是間諜,只是想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修改刑法的話,刑法的精神是結果導向,而檢察官很難證明被告人是外國代理人。外國代理人...
布林肯敦促內塔尼亞胡在哈馬斯領導人死亡後達成加沙停火協議
國際, 頭條

布林肯敦促內塔尼亞胡在哈馬斯領導人死亡後達成加沙停火協議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二(10月22日)敦促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利用上周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被殺的時機,結束與哈馬斯在加沙的戰爭,並確保釋放剩餘的101名人質,其中約60人據信還活著。 根據媒體對這次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會議的報道,內塔尼亞胡告訴布林肯,辛瓦爾的死亡可能對釋放人質和以色列實現結束哈馬斯在這片地中海沿岸狹長領土統治的目標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自一年多前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爆發以來,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第11次訪問中東,他還敦促內塔尼亞胡允許向加沙飢餓的巴勒斯坦人提供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特別是向數萬名被困在難以到達的加沙北部的持續戰鬥中的平民提供援助。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布林肯敦促以色列領導人「以一種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提供持久安全的方式結束加沙衝突」。 「他討論了在衝突後開闢一條新道路的重要性,這條道路允許巴勒斯坦人重建生活,並為加沙提供治理、安全和重建,」米勒說。 內塔尼亞胡和布林肯還討論了以色列與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分子之間正在進行的戰鬥。 以色列領導人告訴布林肯,黎巴嫩需要進行安全和政治變革,讓流離失所的以色列人能夠安全返回以色列北部的家園。 布林肯和內塔尼亞胡的會晤是在辛瓦爾被殺六天後舉行的,而就在一周多前,美國威脅說,如果在向加沙巴勒斯坦人提供更多援助方面沒有取得進展,美國將停止提供部分軍事援助。聯合國稱,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仍在持續。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兩周,拜登總統要求布林肯返回中東推動加沙地區停火協議的達成。以色列擊斃辛瓦爾後,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辛瓦爾是哈馬斯一年前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的策劃者,那次襲擊造成1200人死亡,...
金磚峰會在俄國登場 泰馬搶入令中國得勢?
國際

金磚峰會在俄國登場 泰馬搶入令中國得勢?

台北 — 金磚國家峰會10月22日至10月24日在俄羅斯城市喀山(Kazan)舉行,包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 然而剛剛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的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參與卻引發人們的密切關注。分析人士指出,泰馬加入金磚國家可能帶來經濟利益,但同時也可能面臨過度依賴中國經濟的風險,並可能削弱東盟的中心性。不過,即便中國影響力隨著金磚組織成員的增加而進一步擴大,東盟仍將努力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 魚龍混雜的金磚組織? 本星期的金磚峰會因多項因素引起各國關注。首先,它是俄烏戰爭爆發2年多以來,俄羅斯境內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場峰會,這讓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克里姆林宮藉此試圖顯示,西方無法在國際上孤立俄羅斯。 此外,2024年1月1日正式加入金磚國家行列的埃及、衣索比亞、伊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將參與峰會。 中共官媒《中國日報》10月21日報道則指出,對於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渴望加入該組織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來說,喀山峰會可能會「開闢新的管道,為金磚國家做出貢獻,並享受作為金磚國家成員帶來的好處」。但是觀察人士指出,金磚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狀況千差萬別,魚龍混雜,不論是現有成員還是正在申請加入的國家,都各有各的打算,難以達成任何共識。 在泰國方面,泰國法政大學商學院學者帕維達(Pavida Pananond)指出,泰國早於今年6月就已經正式向金磚國家成員提交了申請流程,並確保在參加這次金磚國家峰會之前完成內閣批准程序。這顯示即便泰國才於近期選出新總理貝東丹·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但目前仍對加入金磚國家有濃厚興趣。 泰盼入金磚:效益低、恐被視為過度依附中國 帕維達告訴美國之音:「(加入)金磚國家並非首次在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