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國際

朝鮮外相:支持俄羅斯直到取得俄烏戰爭的勝利
國際

朝鮮外相:支持俄羅斯直到取得俄烏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莫斯科歡迎朝鮮外相崔善姬(Choe Son Hui)。(2024年11月1日) 朝鮮外相崔善姬(Choe Son Hui)周五(11月1日)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舉行了會談。崔善姬表示,朝鮮將支持俄羅斯,直到俄羅斯贏得俄烏戰爭的勝利。 路透社引用崔善姬的話說,「我們(朝鮮與俄羅斯之間的)傳統的友好關係經過了歷史的考驗,今天……正在提升到一個無可匹敵的軍事同志關係的新水平。」 崔善姬還讚揚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推動兩國關係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崔善姬表示,平壤堅信,在普京的「英明領導」下,俄羅斯軍隊和人民將「在保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的神聖鬥爭中取得偉大勝利」。 「我們還保證,我們將與我們的俄羅斯同志堅定站在一起,直到勝利那一天,」崔善姬說。 崔善姬一行周一啟程前往俄羅斯進行訪問。這是崔善姬在六個月內對俄羅斯進行的第二次訪問。 拉夫羅夫在迎接崔善姬的時候提到了朝俄軍隊之間的「非常密切的聯繫」。他表示,這種關係使雙方能夠共同解決那些重要的安全任務。 崔善姬和拉夫羅夫都沒有提到美國、北約、韓國和烏克蘭本周發表有關朝鮮向俄羅斯派遣了一萬名部隊的聲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五表示,他對這些聲明「沒有什麼可補充的」。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四表示,有大約8,000名朝鮮部隊被部署到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預計將在未來幾天直接參加與烏克蘭軍隊的作戰。 拉夫羅夫表示,「我們非常感謝我們的朝鮮朋友對烏克蘭目前發生的事情所採取的原則立場,這些事情是由北約東擴和慫恿種族主義政權公開推動去俄羅斯化而造成的。」 「兩國軍方和安全部門之間已經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繫,這使我們能夠...
巴基斯坦發生炸彈襲擊事件,七人喪生
國際

巴基斯坦發生炸彈襲擊事件,七人喪生

  巴基斯坦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把馬斯通鎮一名炸彈爆炸受害者送往奎達一家醫院。(2024年11月1日) 伊斯蘭堡 — 巴基斯坦西南部周五(11月1日)凌晨發生炸彈爆炸,造成至少七人死亡,其中包括五名學童,另有17人受傷。 地方當局表示,這枚綁在一輛摩托車上的自製炸彈是在俾路支省的馬斯通(Mastung)引爆的,那裡經常發生暴力事件。這次爆炸針對的顯然是停在一所學校附近的一輛警車。 死者中至少有一名警察,還有幾人受傷。 官員們報告說,當時一輛警車正在運送人員,保護參加全國小兒麻痹防疫活動團隊的人員。 2024年,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病例在巴基斯坦全國死灰復燃。到目前為止,巴基斯坦全國已經報告了43例感染病例,其中22例發生在與阿富汗接壤的俾路支省。 俾路支省政府和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分別發表聲明譴責此次暴力事件是「恐怖襲擊」。 目前還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俾路支省的爆炸事件負責。該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俾路支有幾個分離主義團體,它們經常攻擊當地的安全部隊成員和政府設施。 周二,槍手襲擊了俾路支這個人口稀少的省份的旁吉古爾地區(Panjgur district)一個大壩工地的工人,造成五人死亡,兩人受傷。非法組織俾路支解放軍聲稱對這次襲擊負責。 古爾 古爾(Ayaz Gul)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為美國之音(VOA)報道。 訂閱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德國因處決雙重國籍異議人士 將關閉伊朗領事館
國際

德國因處決雙重國籍異議人士 將關閉伊朗領事館

  居住在德國的伊朗裔群眾聚集在伊朗駐法蘭克福領事館前,表達對伊朗政府處決異議人士賈姆希德·沙爾馬赫德的不滿。(法新社:2024年10月31日) 德國外交部星期四(10月31日)表示,德國將關閉境內所有的三個伊朗領事館,以回應德國-伊朗雙重國籍異議人士賈姆希德·沙爾馬赫德(Jamshid Sharmahd)被伊朗處決,但將允許德黑蘭大使館繼續開放。 「我們的外交關係已從低谷再下探,」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紐約表示。「我們已多次明確向德黑蘭表明,處決一名德國公民將產生嚴重後果。」 貝爾博克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將關閉伊朗駐法蘭克福、慕尼黑和漢堡的領事館。 「此暗殺事件在中東最新局勢下發生,表明(伊朗)獨裁、不公正的政權…並未按照正常的外交邏輯行事,」貝爾博克表示。「我們的外交關係已經跌至歷史最低點,這並非沒有原因。」 據伊朗國家媒體報道,伊朗外交部星期四晚間作出回應,召見德國駐德黑蘭臨時代辦,傳達其「強烈抗議」,並譴責德國關閉所有伊朗領事館的「非理性」和「毫無道理」的決定」。 德國已就沙爾馬赫德被處決一事召回其駐伊朗的大使,並召見伊朗臨時代辦以表達柏林的抗議。 伊朗國家媒體星期一(10月28日)報道稱,當局處決了沙爾馬赫德,此前他因實施恐怖襲擊,被判處死刑。 沙爾馬赫德(69歲)於2023年2月因「地球上的腐敗」罪,被判處死刑。此判決後來得到伊朗最高法院的確認。 他被控參與了2008年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的一起清真寺爆炸事件。該起爆炸事件造成14人死亡,300人受傷。 沙爾馬赫德的家人長期以來堅稱他是無辜的,國際特赦組織也表示他是「作秀審判」的受害者。 沙爾馬赫德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居住在美國,曾在伊朗反對派組織設在國外的網站工作並撰寫文章。該網路對伊朗的領導層強烈批評...
西班牙歷經數十年最嚴重洪災 死亡人數攀升至158人
國際

西班牙歷經數十年最嚴重洪災 死亡人數攀升至158人

  西班牙東部遭遇毀滅性洪災,巴倫西亞市區的汽車漂浮於洪水中,水退後清理不易。(美聯社:2024年10月31日) 西班牙東部毀滅性洪災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攀升至158人,救援隊仍在搜尋失蹤人員,這可能是歐洲50多年來最嚴重的風暴相關災害。 西班牙區域合作部長安赫爾·維克托·托雷斯(Angel Victor Torres) 星期四(10月3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共有158人遇難,此外還有數十人失蹤。」 星期二在巴倫西亞的部分地區8小時內就降下了一整年的降雨量。 這場悲劇已經成為西班牙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洪災,氣象學家表示,人為引發的氣候變遷正在使此類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和更具破壞性。 2021年,德國的嚴重洪災導致至少185人死亡。在此之前,1970年羅馬尼亞的洪水造成209人死亡,1967年葡萄牙的洪水則造成近500死。 巴倫西亞市長瑪麗亞·何塞·卡塔拉(Maria Jose Catala)對記者表示,救援隊星期四在巴倫西亞市郊區的一個車庫裡發現了8具遺體,其中包括一名當地警察。她還提到在拉托雷的同一街區,一名45歲的婦女也被發現在家中身亡。 星期四可以看到數千數萬人提著袋子或推著購物車,穿過圖裡亞河上的行人橋,從拉托雷進入巴倫西亞市中心,購買衛生紙和水等必需品。 西班牙反對派的政治人物指責馬德里中央政府行動太慢,沒有及時警告居民並派遣救援隊,內政部則對此表示,地方當局應負責採取民防措施。 巴倫西亞附近城鎮派波塔的市長瑪麗貝爾·阿爾巴拉特(Maribel Albalat)表示,居民並未收到洪水即將來襲的警告。她說該城鎮已有62人罹難。 巴倫西亞市以西37公里的戈德列塔鎮,52歲的安東尼奧·莫利納(Antonio Molina)描述星期二洪水淹沒他的脖子時,他靠抓住鄰居門廊上的一根柱子才倖存下來。莫利納的家於2018年和2...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顯示 喬治亞議會選舉存在「操縱」疑慮
國際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顯示 喬治亞議會選舉存在「操縱」疑慮

  喬治亞反對派支持者在第比利斯市中心議會大樓外集會,抗議議會選舉結果。(法新社:2024年10月28日) 美國數據和民意調查公司愛迪生研究中心(Edison Research)星期五(11月1日)表示,喬治亞議會選舉的出口民調結果與官方結果之間的差異表明選舉存在「操縱」,這也是第二家提出此說法的民調機構。 上周末喬治亞舉行議會選舉。喬治亞選舉委員會表示,執政黨喬治亞夢想黨以54%的選票獲勝,該黨被認為由創始人、億萬富翁比德茲納·伊萬尼什維利(Bidzina Ivanishvili)所掌控,反對黨和總統譴責這個結果存在舞弊。 反對黨已呼籲在星期一舉行抗議活動,反對選舉結果。 愛迪生研究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愛迪生估計的結果與喬治亞夢想黨官方公布的54%得票率之間的13個百分點差異,無法僅以正常變動來解釋,這表明在地方層面存在選票操縱行為。 聲明還指出:「愛迪生的審查發現,偏離統計預期結果的情況很普遍,但在某些鄉村地區的特定投票站表現得尤為明顯。」 聲明補充道,這些投票站最有可能遭遇嚴重的選票操縱。 喬治亞夢想黨在較大的城市表現不佳,但在某些鄉村地區得票率卻高達90%。 喬治亞夢想黨和選舉委員會未立即對民調機構的聲明發表評論,但雙方均一再表示選舉是自由和公平的。 人們普遍認為這次選舉對喬治亞至關重要,讓選民抉擇要在親西方的反對派領導下進一步融入歐洲;還是在批評人士認為日益專制的執政黨領導下與莫斯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愛迪生的出口民調由親反對派的電視台Formula委託進行,結果顯示喬治亞四大反對黨有望在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 星期四,另一家美國民調機構HarrisX為親反對派的電視台Mtavari Arkhi進行的另一項出口民調的表示,官方的結果「在統計上不可能」。 反對黨一再指出,這兩次出口...
美國:預計八千朝鮮士兵「未來幾天」將在烏克蘭投入作戰行動
國際

美國:預計八千朝鮮士兵「未來幾天」將在烏克蘭投入作戰行動

  2024年10月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與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和國防部長金容鉉在華盛頓國務院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 美國國務院 — 美國和韓國的高級官員均表示,被派往俄羅斯的朝鮮部隊目前多數已部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預計將在「未來幾天」投入對烏克蘭的戰鬥。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四(10月31日)表示:「我們現在評估在俄羅斯總共有大約一萬名朝鮮士兵,最近的信息顯示,多達8000名朝鮮軍人已經部署到庫爾斯克地區。」 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星期四在華盛頓與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和國防部長金永賢共同主持了「2+2」會談。兩個盟國討論了緊迫的安全威脅,並密切關注朝鮮向俄羅斯派遣數千名部隊的情況。 奧斯汀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評估是,普京的部隊已經訓練這些朝鮮士兵進行炮兵作戰、無人航空載具作戰和基本步兵作戰。」 他還指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已向朝鮮部隊提供了俄羅斯的「制服和裝備」,並補充說:「所有這些強烈表明,俄羅斯打算在其選擇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中使用這些外國部隊進行前線作戰。」 根據美國官員的說法,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有超過50萬名俄羅斯軍人被打死打傷。面對巨大的損失--目前估計每天約有1200人傷亡--俄羅斯現在轉向朝鮮這個被孤立的國家,以增強侵烏軍力。 雖然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了外國志願者和僱傭兵,但這次部署標誌著俄羅斯100年來首次邀請另一個國家的正規軍進入其領土。美國官員表示,如果這些朝鮮部隊參加針對烏克蘭的戰鬥或戰鬥支援行動,他們將成為合法的軍事目標。 在基輔,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俄羅斯正在與朝鮮談判,派遣「大量平民」到俄羅斯武器生產設施工...
中東戰火繼續在多處戰線燃燒,造成至少16人喪生
國際

中東戰火繼續在多處戰線燃燒,造成至少16人喪生

  2024年10月31日,人們在以色列空襲現場檢查損壞情況。 中東多處戰線星期四(10月31日)爆發激烈衝突,導致至少16人死亡。 以色列當局說,五人在以色列北部死於來自黎巴嫩的發射物,其中包括一名以色列農民和四名外國工人。黎巴嫩方面表示,以色列的襲擊造成至少八人死亡,其中包括黎巴嫩南部的六名醫務人員。 同時,巴勒斯坦官員稱,以色列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的一次襲擊造成三人死亡。以色列軍方表示他們還打擊了真主黨在敘利亞的武器庫和基地,稱該組織近期在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附近存儲武器,以便將其偷運進黎巴嫩。 以色列連續第二天向黎巴嫩東部的巴爾貝克地區居民發布了撤離警告。星期三,以色列對真主黨在這座以羅馬神殿著稱的城市及周邊的目標展開猛烈空襲。 在星期四的警告發布後,數十輛汽車迅速駛離該地區,而杜里斯鎮仍可看到升起的黑煙。此前一天,以色列軍隊的襲擊摧毀了真主黨的燃料儲備,以色列軍方和黎巴嫩安全消息人士證實了這一消息。 美國特使和以色列官員隨後在以色列會面,討論在黎巴嫩和加沙實現停火的努力。以色列軍隊在黎巴嫩與真主黨作戰,在加沙與哈馬斯交戰,這兩個由伊朗提供財政和軍事支持的團體已被美國指定為恐怖組織。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對來訪的美國特使阿莫斯·霍奇斯坦(Amos Hochstein)和美國中東事務顧問布雷特·麥格克(Brett McGurk)表示,任何與真主黨的停火協議必須保證以色列的安全。 內塔尼亞胡的辦公室在耶路撒冷的這次會晤之後表示:「總理特別指出,關鍵問題不是這樣或那樣協議的文件,而是以色列確保協議執行並防止黎巴嫩威脅其安全的決心和能力。」 會談集中討論可能的60天停火協議,以便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該決議要求真主黨從利塔尼河以南的一處地區撤出武裝力量。 真主黨新任領導人納伊姆·卡西姆(Naim ...
繼朝鮮之後,俄羅斯很快將與伊朗簽訂具有軍事聯盟性質的條約
國際

繼朝鮮之後,俄羅斯很快將與伊朗簽訂具有軍事聯盟性質的條約

  資料照: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華盛頓 —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星期四(10月31日)表示,俄羅斯與伊朗打算很快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包括雙方在國防領域的密切合作。 俄羅斯與伊朗醞釀簽署一項具有軍事聯盟性質的條約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伊朗新任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10月11日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出席一場國際論壇時曾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會晤,並且表達了要與俄羅斯儘快簽約的願望。 被克里姆林宮認定為不受歡迎的獨立媒體《莫斯科時報》指出,莫斯科與德黑蘭都遭遇了西方的強大壓力,因此兩國都有抱團取暖的迫切需要。 《莫斯科時報》指出,普京在土庫曼會晤佩澤什基安時就曾向他發出邀請,讓他在今年年底前訪問俄羅斯,並且簽署兩國的戰略互助條約。 路透社指出,俄羅斯與伊朗加強軍事安全關係會讓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感到關切。自從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俄伊軍事安全關係已經得到相當大的強化。伊朗不僅被指向俄羅斯提供大量見證者自殺式無人機和導彈用於烏克蘭戰場,而且還與以色列發生了直接的軍事對抗,將中東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羅斯與伊朗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正在準備中,並將成為加強俄伊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拉夫羅夫對俄羅斯國營電視台說。 他表示,擬議中的俄伊條約「將在最近的未來簽署」。 「(條約)將證實雙方在國防領域進行密切合作以及為了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安全利益進行互動的願望,」路透社援引拉夫羅夫的話說。但是他並沒有透露俄伊雙方在國防領域將以何種形式進行合作。 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與美國的兩個對手伊朗和朝鮮都加強了關係,包括與他們在軍事領域的合作。 普京今年六月...
印尼強調對南中國海立場不變,稱對中國海警船干擾做「適當」反應
國際

印尼強調對南中國海立場不變,稱對中國海警船干擾做「適當」反應

  資料照:在南中國海航行的中國海警船。(2023年10月4日) 華盛頓 — 印度尼西亞一位官員星期四(10月31日)表示,針對中國海警船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干擾印尼公司進行勘探工作的事件,雅加達對南中國海的立場沒有變化,並將對此類事件做出適當反應。 印尼政府上星期表示,雅加達在幾天之內連續三次從其南中國海專屬經濟區(EEC)海域驅離一艘中國海警船。中國海警船試圖干擾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僱傭的一艘調查船對當地海域進行的勘探工作。這片印尼專屬經濟區海域距離中國大陸海岸線超過1500公里。 北京聲稱擁有幾乎整個南中國海的主權,並且近年來出動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所謂的管轄區域進行「巡邏」。但是多個東南亞國家指責中方船隻在爭議海域行為「強勢」,並具「侵略性」,試圖干擾別國的能源勘探和漁民在傳統漁場捕魚。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印尼政府沒有任何變化。我們會做適當的事情,」印尼外交部發言人羅伊·蘇米拉特(Roy Soemirat)在星期四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 蘇米拉特是在回答記者有關印尼驅逐中國海警船是否標誌著印尼新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主政後,雅加達在捍衛主權方面將更為強勢的問題時做上述表示的。 「我們正在獲取確認並進行信息交換。現場的運作涉及了許多方面,」路透社援引蘇米拉特的話說。 路透社指出,印尼政府經常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發現中國海警船,而最新中國海警船遭驅離一事則發生在蘇比延多總統就職幾天之後。 北京外交部上星期表示,中國海警船例行性行駛在「中國管轄的海域」,而且中國願意與印尼合作,適當處理此類事件。 中國外交部和海警局經常聲稱,中國海警船在相關水域的行動「合法」、「專業」,目的是保護其水域免遭外國入侵。 海牙國際仲裁法院2016年曾就南中國海...
無論誰贏得總統大選 美國的歐洲盟友都面臨挑戰
國際

無論誰贏得總統大選 美國的歐洲盟友都面臨挑戰

  美國總統拜登任內堅定支持烏克蘭,然而隨著新總統即將入主白宮,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將面臨挑戰。(美聯社:2023年7月12日) 2024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然而無論誰勝選,美國的歐洲盟友都在為一個「不那麼關心他們的美國」做準備。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歐洲盟友還將面臨過去的齟齬和新的問題。 此次選舉正值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逾兩年半之際,在這場戰爭中,華盛頓為基輔提供了最大支持。 特朗普是否會繼續這樣的支持,以及他對北約盟友的承諾程度如何,都存在疑問。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也讓經濟增長乏力的歐洲感到不安。 若民主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獲勝,預計將延續當前政策,但由於共和黨的反對和美國公眾對戰爭疲勞感增加,支持力度可能會減弱。 特朗普不是歐洲對未來焦慮的唯一原因。美聯社報道,歐洲官員認為,無論誰獲勝,美國的優先事項都將不再集中於歐洲。當前中東是喬·拜登(Joe Biden)總統的首要任務,而長期的關注焦點將是中國。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DGAP)高級研究員雷切爾·陶森弗倫德(Rachel Tausendfreund)說,歐洲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核心地位已與拜登任職初期不同了,美國將繼續把重心轉向亞洲,「這意味著歐洲必須加快步伐,成為更有能力的夥伴,並更有能力管理自身安全區域。」 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最近與英國簽署防務協議時表示,美國將更關注印太地區,「問題在於,他們在歐洲的行動會因此減少多少。」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伊恩·萊瑟(Ian Lesser)表示,歐洲最希望從華盛頓獲得的是「政策可預測性」。在世界動蕩之際,任何政府都將面臨多重挑戰,「但若是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