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 8 月

國際

國際

以色列伊朗緊張降溫 聯航將恢復特拉維夫航班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今天表示,將於本月21日重啟特拉維夫(Tel Aviv)與紐瓦克/紐約樞紐的航線,比預定時間早了10天。 法新社報導,聯航6月13日加入一大群國際航空公司的行列,暫停飛往以色列的航班服務,因應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導致兩國領空關閉。 聯航隨後表示,特拉維夫航班服務將暫停到至少7月31日。 這項服務得以恢復,顯示在以色列與伊朗上個月底停火後,飛行環境有所改善。 聯航表示:「這次恢復航班符合聯航對服務特拉維夫的長期承諾。聯航的特拉維夫服務始終遵循區域營運考量的詳細評估,並與代表我們空服員與機師的工會密切協商。」 聯航先前也曾表示會暫停紐瓦克(Newark)與杜拜之間的例行航班服務。法新社詢問這項服務目前的狀態,但公司方面沒有立即回復。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自2023年10月以來就沒有飛往特拉維夫的航班。公司發言人表示,美航「目前對於特拉維夫服務相關問題沒有可提供的新資訊」。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衛報:美軍愛國者飛彈只剩25% 導致川普防長對烏軍援不同調

衛報8日獨家披露,美國近幾個月在中東大量消耗「愛國者」防空系統的攔截飛彈,目前僅剩約25%的庫存可應付所有軍事計劃所需。如此令人憂心的彈藥消耗情況,促使川普政府上月凍結了最新一批對烏克蘭的彈藥轉運計劃。 報導指出,愛國者飛彈庫存已降至極低程度,引發五角大廈內部憂心,可能影響美軍未來的行動,國防部副部長范博格(Stephen Feinberg)因此授權,在審查各項武器運送去向的同時,暫停轉運作業。 知情人士表示,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時表示,他雖曾指示審查美國武器庫存,但並未下令凍結,因此不應對武器交付中止負責。不過,4位直接知情人士透露,美方6月決定停止轉運,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五角大廈的全球彈藥追蹤系統。 這套系統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與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負責管理,用於計算執行美軍作戰計劃所需的最低彈藥量。系統顯示,自拜登政府啟動軍援烏克蘭以來,多種關鍵彈藥的庫存量已連年低於最低門檻。 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早在2月左右,就開始審查愛國者飛彈和其他彈藥的消耗情況。隨著美國在中東部署更多攔截飛彈,支援打擊葉門叛軍青年運動與協助以色列後,相關討論進程也隨之加快。然而,情況在川普下令轟炸伊朗核子設施後進一步惡化。當時,為了攔截伊朗報復性發射彈道飛彈,美軍發射了近30枚愛國者飛彈。 愛國者飛彈及其他彈藥近期的枯竭狀況,也成為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所提出「建議備忘錄」的部分依據。該備忘錄列出數種節約武器的方案,並呈報到范博格辦公室。 先前有報導指出,柯伯吉曾下令暫停對烏武器轉運,但2位知情人士表示,次長辦公室無權單方面做出此類決定,而是由柯伯吉的上級、副部長范博格拍板,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隨後批准。 只是,此次突然的凍結正值烏克蘭面臨關鍵時刻;俄方上周發動至今最大規模的空中攻勢,而烏方取得精準導引武器和更基本...
國際

防中國等外國間諜威脅 OpenAI聘軍事專家加強安全

美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OpenAI據稱遭中國競爭對手鎖定後,近幾個月徹底改革安全行動,以防智慧財產遭企業間諜活動侵害,包括增加指紋掃描措施,並聘請軍事專家保護重要資料。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知情人士表示,OpenAI做出的變革包括更加嚴格控管敏感資料,並加強對員工審查。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OpenAI自去年以來一直在加強安全措施,但在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於1月推出競爭模型後,OpenAI就加速採取強化安全行動。 OpenAI聲稱,DeepSeek透過稱為「蒸餾」(distillation)的技術,不當地複製OpenAI的模型,進而推出競爭性的AI系統。OpenAI之後增加安全措施,以防範這些伎倆。 DeepSeek尚未對這項說法發表評論。 一名親近安全團隊的消息人士說,這起事件「促使OpenAI變得更加嚴謹」。消息人士又說,阿特曼(Sam Altman)領導的OpenAI一直在「積極地擴充其安全人員與做法」,包括網路安全團隊。 全球掀起AI軍備競賽,引發各界對竊取AI技術的擔憂,因為這可能威脅到經濟與國家安全。美國有關當局去年曾警告科技新創公司,包括中國等外國對手已在加強獲取敏感數據的行動。 OpenAI內部人士表示,OpenAI自去年夏天就在舊金山辦公室實施更嚴格政策,以限制員工存取與AI技術有關的關鍵資訊,像是演演算法與新產品等。 知情人士說,OpenAI現在把許多專有技術擺放在隔離環境中,這代表電腦系統維持離線且與其他網路隔離。他們又說,OpenAI也會在辦公室進行生物辨識技術檢查,員工只有在掃瞄指紋過後才能進入特定房間。 為了保護其模型權重,也就是影響模型如何回應提示的參數,OpenAI採用「預設拒絕對外連線政策」(deny-by-default egress policy),這意味著除非獲得明確批...
國際

深化布局 AI 眼鏡 Meta 砸35億美元入股 EssilorLuxottica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Meta 已買下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EssilorLuxottica)少數股權,此舉顯示美國科技巨頭對高速成長的智慧眼鏡產業加強投資力道。 消息人士表示,Meta入股Ray-Ban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持股略低於3%,按現行市價計算,價值約30億歐元(約35億美元)。Meta也考慮再加碼,持股比例未來可能拉高到5%,但相關規畫仍有變數。受此消息激勵,EssilorLuxottica在紐約交易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大漲5.5%,收在146.05美元。Meta和EssilorLuxottica對此不願置評。 這筆投資也深化了雙方的合作關係。過去數年,Meta和EssilorLuxottica聯手開發AI智慧眼鏡,目前Meta已在販售首款內建相機和AI助理的Ray-Ban眼鏡,2021年首度亮相。上月,雙方又攜手推出Oakley品牌的智慧眼鏡。EssilorLuxottica執行長米勒里(Francesco Milleri)去年曾透露,Meta有意入股,這項計劃直到最近才正式成真。 這筆交易也符合 Meta執行長祖克柏近年大力推動AI的決心,AI已經成為該公司最優先、也是最燒錢的重點項目之一,而智慧眼鏡正是這項布局的關鍵。祖克柏過去曾說,Meta過去只能靠其他品牌的手機,間接提供自家應用程式和服務,如今有了自有硬體,Meta就能掌握產品設計和銷售通路的主導權。這次入股,讓Meta能更深入了解製造技術、利用全球通路,有助於把智慧眼鏡真正做成大眾化商品。 對EssilorLuxottica來說,這筆交易形同進一步卡位科技領域,未來若Meta的創新願景成真,對EssilorLuxottica來說也將是利多。Meta同時押寶未來工作、娛樂都會戴上頭戴裝置或眼鏡的時代。 受這則消息帶動,競爭對手Warby Parker...
國際

川普關稅揭牌 各國尋求再協商

因應美國宣布對日本商品徵收25%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在官邸開會,表示將避免輕率妥協,還說新稅率不是川普先前揚言的30%或35%,而是幾乎維持先前對等關稅稅率,且延長協議期限至8月1日,因此他對最新進展持正面解讀。 石破茂宣布已接獲美國政府來函,並稱「實在令人遺憾」。他指出,汽車是日本核心產業,目前日美間對汽車關稅等議題仍有分歧,但日方避免輕率妥協,所以尚未達成協議,不過雙方討論有所進展。 除了日本以外,馬來西亞也表示將繼續協商,南韓將加強談判,緬甸將提出尋求美國降低稅率的新條件,印尼首席談判代表已飛往華府。 泰國則表示川普公布的稅率,並未考量到該國6日提出的修改後提案,也就是將調降90%美國產品進口關稅,因此有信心能在8月1日期限前完成貿易協議。 彭博資訊報導,歐盟尋求本周敲定初步協議,讓8月1日起的關稅稅率鎖在現行的10%,並爭取讓飛機、飛機零組件及酒類產品完全豁免於10%關稅。...
美國陸軍將終止禮儀馬匹使用 發言人:會將馬送去領養
國際

美國陸軍將終止禮儀馬匹使用 發言人:會將馬送去領養

美國陸軍至今還留有使用禮儀馬匹在安葬儀式的習慣,資料照。(美聯社) 黃其豪/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陸軍發展歷史與馬息息相關,至今還延續在安葬儀式使用禮儀馬匹的習慣。然而美國陸軍發言人華倫(Steve Warren)8日宣布,未來軍方將不會再使用這些禮儀馬匹,並且會將大部分的馬送去領養。據《美聯社》報導,因應川普政府削減各部門的預算開支,華倫表示,美國使用馬匹的儀隊將會陸續關閉,預計每年將節省約200萬美元(約5821.7萬新台幣)的支出。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倫指出,預計需要花費1年的時間來關閉這些部隊,並將這些馬匹送至軍方外的單位飼養,部份馬可能會捐贈給其他組織,但不會出售。他還特別補充,馬是陸軍大家庭的一部分,軍人們都用愛心對待牠們。據了解,儀隊馬匹2022年曾傳出問題,有2匹老馬因飼養環境惡劣,導致不慎食用地上的沙子與礫石,結果雙雙結腸阻塞,甚至獸醫表示只能進行安樂死,因此馬匹的使用停止,直到今年初才繼續使用。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聯合國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逾8.7兆元

聯合國今天公布,在美國進口激增和歐洲聯盟(EU)出口增長推動下,全球貿易額今年上半年增長約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7360億元)。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經濟學家尼吉塔(Alessandro Nicita)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以全面性關稅引燃商業戰爭,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仍較去年下半年增長約1.7%。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聲明指出,「但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地緣政治緊張和全球成長趨緩的徵兆,對今年下半年貿易構成風險。」 尼吉塔指出:「美國進口大幅成長是由於關稅實施前的預先安排,即美國企業在4月5日關稅生效前囤積貨品。」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服務方面的貿易仍是成長「主引擎」。 全球貿易今年第一季成長約1.5%,第二季預計成長至2%左右。 報告指出:「已開發經濟體今年第一季成長超越開發中國家,扭轉近期有利於全球南方國家的趨勢…這項轉變由美國進口增加14%和歐盟出口成長6%所帶動。」 然而,開發中國家進口下降了2%。 根據報告,貿易失衡「在過去4季擴大,美國貿易逆差增加,中國和歐盟的順差則持續擴大」。川普稱貿易失衡是他全面實施關稅措施的原因。 報告指出,包括鋼鋁在內的新美國關稅「已增添貿易碎片化的風險」。 不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稱「復甦的跡象仍在」,但將仰賴「政策明確性、地緣經濟發展與供應鏈的適應能力」。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路透:德總理梅爾茨擬上任首訪中 最快10月成行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預定下半年率企業高層代表團展開任內首趟中國行,最快可能10月訪問中國。 報導說,在美中因貿易關稅產生摩擦的背景下,梅爾茨此行將對鞏固兩國關係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尤其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也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企業希望在德國擴大投資,梅爾茨此行可能有助於修復先前中德緊張的關係。最快可能10月成行,但尚未確定,細節可能會變。 德國總理髮言人不願置評。中國外交部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置評請求。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本月稍早曾訪問歐洲,為本月稍後歐洲聯盟(EU)與中國領導人峰會鋪路,其中一站到德國柏林。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表示,兩國外長討論了俄烏戰爭、台灣議題以及中東危機。 中德關係密切,尤其德國汽車製造商在生產和銷售上高度依賴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 中德關係在德國前任政府時期走下坡,時任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多次批評北京,形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中國是競爭對手。 雙方摩擦點仍在。德國外交部今天召見中國大使,抗議中國軍方近日以雷射瞄準一架參與歐盟紅海任務的德國偵察機。 梅爾茨到目前為止也公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同時避免全面對峙。 他今年稍早強調對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擔憂,同時承諾減少德國對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的依賴。 與此同時,習近平呼籲梅爾茨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陸「出口禁令」形同虛設?美國繞道進口關鍵金屬 轉運手法大起底

儘管大陸2024年底宣布嚴格限制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與石墨等關鍵礦產,然而美國買家仍透過泰國與墨西哥繞道轉運,而根據海關與航運紀錄,至少有1家大陸企業涉入其中。 路透報導,大陸在銻、鎵與鍺等戰略金屬的供應上具壟斷地位,這些金屬廣泛應用於電信、半導體與軍事技術。2024年12月3日,在美國加強打壓大陸晶片產業後,北京啟動出口禁令,禁止上述金屬出口至美國。 然而,貿易數據顯示,美國的採購模式出現「第三國繞道轉運」(transshipment)現象,大陸官員也承認這種狀況存在。 包括2家美國企業高層在內的3位業界人士證實,過去數月他們仍透過特定通路,從大故取得這些受限金屬。 根據美國海關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美國自泰國與墨西哥共進口了3,834公噸氧化銻,幾乎超過過去3年總和。而大陸海關數據也顯示,泰國與墨西哥今年一舉躍升為大陸銻產品的前3大出口市場。相較之下,這2國在2023年,即在陸方實施禁令的前1年,甚至未進入前十大出口地。 顧問公司RFC Ambrian指出,泰國與墨西哥各自僅擁有1座銻冶煉廠,其中墨西哥的冶煉廠還是今年4月才重新啟用,且這兩國均無大規模的銻礦開採作業。 儘管禁令生效,美國對銻、鎵與鍺的進口量不減反增,今年可能回升至甚至超過過往水準,但進口價格也大幅上漲。 數位貨運監控平台Publican的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齊昂(Ram Ben Tzion)表示,數據明顯顯示出轉運模式,但目前仍難以追蹤特定企業涉入。他指出:「我們觀察到固定且一致的繞道模式,大陸企業在規避出口限制方面極具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法律並未禁止企業購買來自大陸的銻、鎵或鍺;大陸企業若取得出口許可,也可將相關金屬銷往其它非美國市場。 美企Gallant Metals執行長帕克(Levi Parker)透露,他每月仍可自大陸取得約200公斤鎵,但基於潛在...
國際

日美關稅談判進入延長戰 汽車產業為關鍵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8月1日起將向日本徵收25%對等關稅,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今天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進行40分鐘電話會談,對於日本關稅從4月公布的24%又被上調1個百分點表示遺憾。他強調,未來談判重點在汽車產業。 朝日電視台報導,代表日本與美方協商關稅事宜的赤澤亮正表示,「美國政府已經要對日本徵收附加稅,現在又宣布進一步調高稅率,真的令人感到非常遺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新的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實施日期從7月9日延後至8月1日,這也代表談判期再次被延長。美國也表示,視日本方面的回應內容,有可能重新評估信函內容。 赤澤強調,在今後的談判中,汽車產業「將是關鍵之一」,「如果在這個領域沒辦法達成共識,整體關稅協議就無法達成」。他表示將持續推動協商,但訪問美國的具體時間尚未公布。他從4月以來已經7度訪美。 這次新增關稅不涵蓋已經被課徵專項關稅(如汽車、鋼鋁材)的品目,對個別產品課徵的關稅仍優先於新發布的關稅稅率適用,並非疊加課徵。舉例而言,8月1日後日本、韓國出口至美國的汽車仍適用25%的關稅,而非課徵50%的關稅。 不過,日本國民民主黨代表(黨魁)玉木雄一郎誤認為疊加,在社群媒體X發文說,「汽車關稅可能會達到50%」,在社群媒體引發恐慌。這番發言立刻遭到政府官員、自民黨議員等人的批評、糾正。他最終刪除貼文,道歉稱自己「過於輕率」。 赤澤說,他和盧特尼克談話時也說到這件事,「我告訴盧特尼克,日本在野黨代表說汽車關稅會達到50%,他回答我,那是不可能的吧」。 赤澤表示,「換句話說,作為一個政黨的代表,發表這種可能對股市帶來巨大影響的言論之前,應該多加思考。老實說,這種誤解真的很麻煩,應該多注意。希望大家切勿混淆,任何人這麼說都是在傳播假訊息,務必留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