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 8 月

國際

國際

紐約甘迺迪機場新航廈2026年啟用 華航宣布進駐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全新第一航廈第一期工程預計明年夏天完工,中華航空總經理陳漢銘今天前往施工中的航廈建築,並與機場營運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為首批進駐美國最大官方與民間合作興建機場建物的航空業者。 陳漢銘與機場新第一航廈營運公司執行長奧曼特(Jennifer Aument),在甘迺迪國際機場(JFKInternational Airport)TWA飯店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為首批將使用新航廈的航空業者。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是美國東岸主要進出門戶,使用時間超過70年。過去由航空公司主導的航站建築,雖經歷不同時期擴建、拆除,調整營運面積,但運輸、科技、節能、空間等規劃,長期與全球新建現代機場出現落差。 紐約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2017年提出甘迺迪機場改建計劃。負責紐約地區3座機場的紐約與紐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New Jersey)2022年9月與民間業者合作,在舊航廈繼續運作下,破土興建新第一航廈;如今,新航站第一期工程外觀已近完成。 港口事務管理局副總裁西米涅洛(MannyCiminiello)表示,新航站第一期明年營運時,會是華航最棒與最有品味的航線。 陳漢銘說,華航於1983年起經營台北紐約航線,已超過40年;北美市場,尤其是紐約市場長期是華航最有價值的航線。華航高度重視北美髮展,希望見到由地面服務到空中服務都符合經營願景,將更有效率、更用心服務旅客。 他指出,自己也是建築工程師,現在在航空業服務,受邀參觀第一航廈興建工程,真正滿足兩方面的好奇。有信心華航已經準備好,在工程很快要完工時,與乘客分享最棒的航站。 在營運中的舊機場腹地打造新航廈難度極高。甘迺迪國際機場新第一航廈是總金額190億美元(約新台幣5523億元)的機場改造計劃中的旗艦;其中第一期預計於明年啟用,2030年全部完工,屆時將取代舊第...
疑雲重重!普廷剛下令撤職 俄前交通部長傳自戕身亡
國際

疑雲重重!普廷剛下令撤職 俄前交通部長傳自戕身亡

總統普廷(左)昨日下令俄羅斯前交通部長斯塔羅沃伊特(右)被撤職。(資料照,路透) 首次上稿 07-07 22:09更新時間 07-08 06:31黃筱薇/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據俄媒報導,俄羅斯前交通部長斯塔羅沃伊特(Roman Starovoit)今(7)日剛被俄國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撤職,隨即傳出舉槍自戕,原因不明。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報導,俄羅斯《消息報》(Izvestiya)引述一名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周一被普廷下令撤職的塔羅沃伊特舉槍自盡,原因不明。據《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指出,斯塔羅沃伊特於2018年至2024年5月期間擔任庫斯克州(Kursk)州長,之後在2024年5月被普廷欽點為交通部長。但烏克蘭軍隊於2024年8月入侵庫斯克州後,俄羅斯檢調單位就認為庫斯克的邊境防禦工事工程有貪腐嫌疑,因而發起調查,新任庫斯克州州長斯米爾諾夫(Alexi Smirnov)等高官甚至被捕,塔羅沃伊特的州長任期也因此受到檢視。儘管斯塔羅沃伊特並未直接警檢找上門問話,但有俄媒指出,建設於斯塔羅沃伊特任內,卻被烏軍攻破的庫斯克邊境防禦工事除了費時3年才竣工之外,建造費用更逼近150億盧布(約合新台幣55億元)。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黎巴嫩回應華府提議真主黨繳械 美國特使:非常滿意

華府提出讓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解除武裝的要求,貝魯特當局也做出回應後,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暨敘利亞問題特使巴瑞克今天表示,他對黎國的回應相當滿意。 法新社報導,真主黨在最近一次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元氣大傷。在以黎衝突過後上台的黎巴嫩領導人矢言只會讓政府軍持有武器,同時要求以色列遵守去年11月與真主黨達成的停火協議。該協議尋求結束雙方1年多來的敵對狀態。 巴瑞克(Thomas Barrack)與黎巴嫩總統奧恩(Joseph Aoun)會面後,舉行記者會時表示:「我對回應非常滿意。」 巴瑞克指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回應)。我們正在擬定一項前進的計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對話。貝魯特當局提出一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事物。」 他補充說:「現在需要的是…深入細節,我們正要這麼做。我們雙方致力於細節和討論出解決方案,我對此樂見其成。」 黎巴嫩總統府於社群媒體X發文說,總統奧恩已向巴瑞克提出「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構想」。 真主黨領袖卡西姆(Naim Qassem)昨天強調,這個武裝組織不會因為以色列的脅迫就投降或放下武器。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以色列最新空襲加薩38人死 埃及總理:人道危機緊迫

以色列軍方過去24小時內,對加薩空襲100多個目標,造成至少38人死亡,埃及總理馬德布利表示人道危機緊迫。 馬德布利(Mostafa Madbouly)6日參加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他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峰會期間正值世界所面臨的關鍵時刻,包括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前所未有的經濟挫折、強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發展中國家累增的債務,以及氣候變遷。 馬德布利強調,其中最緊迫的危機是加薩的人道主義災難。 埃及媒體「金字塔日報」(Al Ahram)6日引述說法,以色列5日攻擊加薩兩棟房屋,造成20人死亡,25人受傷。 另加薩汗尤尼斯市(Khan Younis)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指出,以色列5日另對馬瓦希(Mawasi)地區攻擊,造成18人死亡。被襲擊喪生者包括正等候人道援助的平民。 馬瓦希是一個難民帳篷區,裡面住有眾多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 一名痛失親人的倖存者阿爾海爾(Saqer Abu Al-Kheir)跪在地傷痛地對媒體說:「我的兄弟,還有他的妻子、他的4個孩子,加上我堂兄弟的一雙兒女,總共8個人都死了。」 加薩衛生部稱,以色列自2023年10月展開的軍事報復行動,至今已在加薩造成逾5萬7000人死亡,其中2/3是婦女和兒童,另有近12.5萬人受傷。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川普:8/1起對日韓征25%關稅 轉運或報複課更多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8月1日起對日韓進口產品征25%關稅,經第3地轉運將適用較高稅率。如果日韓以提高關稅回應,無論調升幅度為何,美方將在25%稅率上加征相同幅度。 川普(Donald Trump)今年4月宣布對多數貿易夥伴全面課徵10%進口關稅,另外針對數十個經濟體公布更高額的關稅,其中日本為24%,韓國則是26%,隨後又暫緩實施,藉此為談判留餘地。 美國目前只宣布與英國、中國與越南3國有結論,柬埔寨則稱與美國達成協議。如今暫緩期將於7月9日截止,各國若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就會開始面臨更高額關稅。 川普今天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公開分别致日本首相石破茂及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函,用字幾乎相同的內文強調,美國必須擺脫長期以來因日韓關稅、非關稅政策及貿易壁壘所造成的持續貿易赤字,「不幸的是,這段(貿易)關係一直遠未達到互惠的水準」。 他宣布,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所有進口自日本及韓國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此稅率將獨立於各產業關稅(Sectoral tariffs)之外。若透過第3地轉運以規避更高關稅,則仍將按較高稅率徵收。 川普重申「在美製造」的政策精神,強調若日韓或兩國企業選擇在美國境內設廠或生產,將不會被徵收這項關稅;「事實上,我們將盡一切努力快速、專業、常規性地批准(這類投資),也就是說,幾周內可完成」。 川普對兩國領導人說,如果出於任何理由決定提高對美關稅,那麼所提高的幅度,將直接加至25%關稅之上。 他並請石破茂及李在明理解,這些關稅措施對於糾正日韓多年來的關稅、非關稅政策和貿易壁壘方面屬必要手段,這些政策已對美國造成無法持續的貿易逆差,構成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安的重大威脅。 石破茂本月6日在電視節目中被問到打算如何處理川普的關稅信函,他回答說,日本「準備應對一切情況」。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同日指出,赴美訪問的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於當地時間5日會晤美...
國際

川普關稅貿易海嘯 亞洲首當其衝 大陸有機會扮演國際秩序守門人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大刀即將落下,英國BBC報導,亞洲經濟體首當其衝。專家認為,多個亞洲國家將選擇表面服從、實則獨行其是,在貿易震蕩中試圖穩住自身經濟安全。這場貿易海嘯也讓中國有機可乘,逐步崛起為「國際貿易秩序守門人」的角色。 川普4月2日宣布對貿易夥伴開徵對等關稅,對部分亞洲經濟體的稅率尤其嚴苛。亞洲除了中國以外,目前僅越南與華府談成初步貿易協議。 東南亞國家在2024年佔全球GDP達7.2%,在這個背景下,高額關稅可能造成長遠衝擊。馬來西亞的紡織、橡膠、傢具等勞力密集產業恐受到重創。印尼與泰國選擇主動安撫美方,表態願擴大自美進口並降低關稅,以換取關稅豁免。至於如柬埔寨等談判籌碼有限的窮國,面臨高稅率卻無力以擴大對美採購換取讓步,處境尤為艱難。 隨著亞洲貿易聯盟重組,新加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杜特指出,「這反而給了中國一個大好機會,崛起為國際貿易秩序的守門人」。 波士頓顧問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合伙人巴拉德瓦傑提出,當美國與其他國家愈發擁抱保護主義,亞洲正在朝反方向前進,更加開放貿易與扶植本地企業,「川普關稅正在加速兩大趨勢:一是中國與西方貿易放緩,二是中國與新興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擴大。」 川普政策引發的貿易動蕩,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秩序,但美國最終未必能成為贏家。杜特以一句古老諺語總結亞洲因應川普貿易政策,將是「表面服從,實際獨行其是」。杜特表示,「亞洲經濟體同時依賴中國與美國……它們基本上位於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位置。一旦全球供應鏈或貿易模式出現變化,對這些國家而言,情勢將變得更加艱困。」 川普關稅不光衝擊亞洲生產國,也推高美企在亞洲的營運成本。以Nike等長年在越南、印尼設廠的服飾品牌為例,部分企業已表明進口成本上升將轉嫁消費者。 延伸閱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幾周內與陸官員會面 台灣真能在經濟上脫離中國嗎? 紐時:兩岸經濟脫鉤代價高...
國際

花旗按贊輝達股價 看好再漲20% 市值直衝4.6兆美元

花旗研究公司馬里克(Atif Malik)分析師認為,人工智慧(AI)商機只會愈來愈龐大,因而看好輝達(Nvidia)股價可望再漲20%,市值可望衝上4.6兆美元。 馬里克認為,輝達將受惠於主權AI趨勢的迅速興起,光是今年這個業務就有望為輝達營收貢獻「多達數十億美元」,明年主權AI在輝達的事業佔比將再擴大,「輝達放眼未來兩年將會有(數十GW)的企業和主權AI工廠興建潮,該公司也基本上涉足每一樁主權協議」。 同時,他也看好輝達今年度結束(明年1月底)前,讓經調整後毛利率回稱到70%-80區間中間的能力,輝達的信心也植基於GB200增產與GB300最終產量的樂觀情緒。 他指出,資料中心AI晶片市場規模到2028年時,可能達到5,630億美元,高於他先前預測的5,000億美元。 馬里克因此提高輝達的股價目標價,從180美元拉高到190美元,比7日收盤價158.24美元高出20.1%。若以190美元計算,輝達的市值將達到4.6兆美元。 他也提醒,川普可能限制部分AI晶片出貨到東南亞,可能形成輝達的「溫和風險」,但花旗分析師團隊認為輝達將能善加追蹤其繪圖處理器(GPU)流向。花旗看好人工智慧(AI)晶片霸主輝達(Nvidia)股價可望再漲20%,市值可望衝上4.6兆美元。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斯洛伐克總理槍擊案兇嫌今審判 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國際

斯洛伐克總理槍擊案兇嫌今審判 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涉嫌槍擊斯洛伐克總理菲科的辛圖拉將在班斯卡比斯特理察特別刑事法庭受審。(法新社)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當眾開槍射殺斯洛伐克總理菲科(Robert Fico)的嫌犯辛圖拉(Juraj Cintula)今(8)日將受審,他被控恐怖主義攻擊,若罪名成立可能被判終身監禁。班斯卡比斯特理察(Banska Bystrica)特別刑事法庭將為此召開聽證會,預定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7點(當地時間上午9點,台灣時間下午3點)開始。根據《法新社》報導,2024年5月15日,菲科在漢德洛瓦(Handlova)出席政府會議後,在戶外被近距離射擊連中4槍身負重傷。涉嫌開槍的辛圖拉當場被捕,也坦承犯案。如果辛圖拉罪名成立,將面臨終身監禁。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段泄漏影片顯示,在槍擊事件發生後不久,辛圖拉告訴警方,他想抗議菲科政府採取的措施,包括停止向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菲科事後接受2次漫長手術,並槍擊案2個月後重返工作崗位。對此辛圖拉5月接受斯洛伐克文日報《Novy cas》採訪時表示,他本就不想殺死菲科。辛圖拉聲稱,他沒有朝菲科心臟或頭部開槍,還說菲科倖存下來令他感到欣慰。辛圖拉最初被控預謀殺人,但檢察官後來將槍擊案重新歸類為恐怖攻擊。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的科門紐斯大學刑法教授斯特雷米(Tomas Stremy)指出,這意味著必需證明辛圖拉意圖危害國家。他補充,審查肇事者意圖至關重要。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印尼稱有信心與美國達成大膽貿易協議 涵蓋能源、礦產和國防等領域

【彭博】-- 印尼首席談判代表,印尼有信心在即將到來的關稅截止日期之前,與美國達成一項「大膽的」協議,該協議將涵蓋關鍵礦產、能源、國防合作和金融支付。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哈爾塔托在周五發給彭博的聲明中表示,印尼承諾對1,700多種美國商品實行接近零關稅,占從美國進口商品的近70%。這涵蓋了美國要求的關鍵行業,包括電子、機械、化工、醫療健保、鋼鐵、農業和汽車等。
國際

美衛生部長限縮新冠疫苗接種對象 醫學團體提告

數個領導地位的醫學團體提告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F. Kennedy Jr.),指控他最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建議危及公共衛生安全。 法新社報導,5月底,小羅勃.甘迺迪透過「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宣布,聯邦政府不會再建議孕婦及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他這項建議立刻引發公衛專家抨擊。 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Pediatrics)、美國醫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Physicians)等具有領導地位的醫學團體,要求法院阻止小羅勃.甘迺迪「片面且不科學」的指令,並恢復COVID-19疫苗的接種時程。 原告之一的還有美國傳染疾病學會(Infectious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會長兼小兒科醫師蒂娜.譚(Tina Tan,音譯)說:「剝奪家長透過疫苗來保護孩童的能力和選擇,實在非常不道德。」 而問題不僅限於親子,有關疫苗的不實資訊也有損醫師與患者之間長期以來的信任。 美國醫師學會會長高德曼(Jason Goldman)表示,醫療專業日益發現,成年患者「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他們不再信任醫療體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