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8 月

國際

專家:安卡拉的庫爾德武裝襲擊可能會阻礙土耳其和談前景
國際

專家:安卡拉的庫爾德武裝襲擊可能會阻礙土耳其和談前景

  2024年10月24日哈桑·海珊·坎巴茲 (Hasan Huseyin Canbaz) 的親屬在安卡拉卡爾西亞卡清真寺舉行的葬禮上哀悼,他在星期三於土耳其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TUSAS遭到庫爾德工人黨成員的襲擊身亡。 在庫爾德武裝組織工人黨在星期五(10月25日)宣稱對土耳其首都一家主要國防產業公司遇襲事件負責後,專家人稱此事件可能會使土耳其政府與庫爾德少數民族之間和談的前景複雜化。 據土耳其內政部稱,星期三(10月23日)的安卡拉襲擊導致五人死亡,22人受傷,兩名襲擊者在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設置爆炸裝置並開火。 庫爾德工人黨(PKK)星期五發表聲明稱,襲擊防務公司是因為其生產的武器被用於針對庫爾德平民的襲擊。 工人黨被土耳其、美國和歐盟列為恐怖組織,該組織與土耳其政府進行了四十年的武裝衝突,爭取庫爾德人在土耳其的更大權益。 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設計和組裝的無人機在土耳其打擊庫爾德武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襲擊發生在土耳其極右翼民族主義政黨領袖、雷傑普·塔伊普·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親密盟友德夫萊特·巴赫切利(Devlet Bahceli)建議如果庫爾德組織放下武器,可以考慮給予被監禁的PKK領導人阿卜杜拉·厄賈蘭假釋的第二天。 土耳其政府與工人黨在2013年開始的和平進程在2015年破裂。 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庫爾德和平倡議主任耶雷萬·賽義德(Yerevan Saeed)稱,這次安卡拉襲擊對工人黨而言是一個重大戰略失誤。 他對VOA表示:「這一事件凸顯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缺乏戰略視野。儘管土耳其政府重啟和平談判的舉措可能是一種戰術上的策略,但庫爾德武裝必須避免為國家提供放棄對話的任何借口,否則這可能會削弱國際對庫爾德事業的同情。」 安卡拉襲擊發生後不久,土耳其軍隊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
以色列空襲伊朗以報復10月初的導彈襲擊 中東戰爭升級風險擴大
國際

以色列空襲伊朗以報復10月初的導彈襲擊 中東戰爭升級風險擴大

  以色列軍隊拂曉出擊轟炸德黑蘭,報復伊朗於10月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法新社:2024年10月26日) 以色列於星期六(10月26日)清晨針對伊朗「軍事設施」發動了一系列空襲,以報復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伊朗首都德黑蘭可聽到明顯爆炸聲,但伊朗政府堅稱這些爆炸只造成了「有限的損害」。 此次襲擊有可能將這兩個宿敵推向全面戰爭。目前中東地區的暴力事件正不斷升級,伊朗支持的激進組織,包括加沙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已經與以色列開戰。這也是以色列軍方首次公開攻擊伊朗,自1980年代與伊拉克的戰爭以來,伊朗從未面臨過外國敵人的持續炮火攻擊。 以色列長達數小時的襲擊於星期六稍早宣布結束。以色列軍方稱對「伊朗境內深處的戰略資產實施打擊」。 以色列軍方發布一份聲明稱:「以色列國防軍對伊朗多個地區的軍事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我方飛機已安全返航。此次打擊是為了回應伊朗政權近幾個月來對以色列及其公民的襲擊。報復性打擊已經完成,任務達成。」 聲明中提到,以色列飛機根據情報「襲擊了用於生產伊朗去年向以色列發射導彈的製造設施。這些導彈對以色列公民構成了直接且緊迫的威脅。」 以色列軍方表示,與此同時,以色列飛機還擊中了地對空導彈陣列「和伊朗的其他空中戰力」。 伊朗國家防空總部稱,以色列襲擊了德黑蘭、胡澤斯坦和伊拉姆省的軍事中心。 伊朗防空部門聲明表示:「綜合防空系統成功跟蹤並反擊了這次的侵略性行動,但某些地點受到有限損害,目前事件的具體狀況正在調查中。」 伊朗國家媒體承認在德黑蘭可以聽到爆炸聲,並稱部分聲音來自城市周圍的防空系統。在簡短提及後,伊朗國家電視台數小時內都未提供相關細節,播放的一些所謂現場畫面顯示幾名男子在德黑蘭的一個蔬菜市場裝載卡車,顯然試圖淡化襲擊的嚴重性。 一名德黑蘭居民對美聯社表示,第一波襲擊至少...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國際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政府主要承包商SpaceX的億萬富翁老闆、也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關鍵盟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過去兩年來一直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保持著定期聯繫。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星期五(10月25日)早些時候在新聞網站Semafor主辦的世界經濟峰會上表示,應就該報道進行調查與核實,如果該報道屬實,將會引起美國一系列機構的擔憂,「特別是對NASA、國防部和一些情報機構而言。」 美國網路媒體《政治》(Politico)報道,幾名民主黨資深參眾議員也呼籲進行調查。 「我們應該調查馬斯克的所作所為,以確保不會損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史密斯和參議院外委會和軍委會高級成員參議員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接呼籲美國國防部就此進行調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美聯社證實,馬斯克與普京確實通過電話進行了聯繫。該人士沒有提供通話頻率、時間或內容的更多詳細信息。 《華爾街日報》星期四援引多位現任和前任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官員的話報道說,馬斯克和普京之間的多次談話涉及商業、地緣政治和個人問題。 據報道,在一次談話中,普京要求馬斯克不要在台灣上空啟動星鏈(Starlink)衛星系統,作為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施惠。習近平與普京的關係日益密切,自2013年以來兩人已會面40多次。 俄羅斯否認曾進行過此類對話。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稱該報道「完全是虛假信息」,普京和馬斯克只通過一次電話,即在202...
英國財政大臣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
國際

英國財政大臣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路透社:2024年10月25日) 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星期五(10月25日)表示,英國需要採取「冷靜務實的經濟現實主義」方式來處理對中國關係,以便更好地促進貿易發展,同時將國家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里夫斯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年會上對路透社表示,美國在對北京的經濟和貿易做法採取強硬立場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他們採取…冷靜務實的經濟現實主義(hard-headed, economic realist)立場,認為美國公司和美國勞動人民也有機會向世界各地出口產品。而我希望英國企業也能如此,」里夫斯在出任財政大臣後首次訪問華盛頓時表示。 英國財政部正致力於恢復與中國的高層會晤、計劃重啟自2019年中斷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里夫斯考慮於2025年初訪問北京。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政府也支持更密切的對話。 與美國和歐盟不同的是,英國沒有計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上周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拉米出訪前表示「與中國接觸是務實的,也是支持英國和全球利益所必需的。」他在訪華期間表示,英國政府將在經濟關係中優先考慮國家安全,但95%的生意並不在有重大擔憂的領域。 在前任保守黨政府執政時期,英中關係因人權衝突、北京對香港的鎮壓以及中國在英國領土上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而惡化。 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已委託對英中關係進行一項政府全面性的審計,並表示鑒於中國網路黑客和間諜活動的指控,將對涉及中國的問題「保持清醒」。 此前,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領導的政府希望通過這次審計,在"14...
美國導彈機構縮減關島防禦計劃 部署地點由22處縮為16處
國際

美國導彈機構縮減關島防禦計劃 部署地點由22處縮為16處

  一枚中程彈道飛彈目標從太平洋飛彈靶場發射,隨後被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發射的標準6號飛彈成功攔截。(美國海軍/路透社發布) 美國導彈防禦局(MDA)星期五(10月25日)在一份環境影響聲明草案中表示,根據公眾意見和其他因素,原擬在關島建設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地點已從原來的22處縮減為16處。 該機構在聲明中列出了對「增強型綜合防空導彈防禦系統」(EIAMD)項目的最新評估。該項目旨在為關島這個美國「第二島鏈」的核心提供「360度」的保護,防止各種導彈和空襲。根據影響聲明,該系統被設計為一個綜合性的站點網路,能夠保衛「整個關島免受來自地區敵手的先進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攻擊的快速演變的威脅」。 該項目的計劃包括在大約10年內整合雷神公司(Raytheon)的標準-6型(SM-6)導彈、標準-3型(SM-3) Block IIA導彈,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THAAD)和愛國者PAC-3導彈。 據美國《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報道,美國導彈防禦局星期五發布的報告列出了原本規劃的22個地點,其中21個位於美國國防部的土地上,一個位於私人土地上。然而,經過夏季公眾意見徵詢期以及對環境問題、通道、運作限制和成本效益等問題的檢討後,地點被縮減為16個。 聲明中沒有說明為什麼取消了六個地點的原因。 其餘所有16個地點均位於美國在關島的三大軍事設施上:八個位於關島海軍基地,六個位於安德森空軍基地,兩個位於陸戰隊基地布拉茲營(Camp Blaz)。 根據聲明,這些設施將遠程集成到導彈防禦系統中,並通過安德森的指揮中心進行控制。美國導彈防禦局計劃在未來10年每年進行最多兩次導彈實彈試射,試射將於2025財年第一季度開始。 聲明表示,下個月將...
南非要求台灣代表處遷離首都 美兩黨議員發聲挺台,批南非與中國聯手霸凌台灣
國際, 頭條, 港澳台

南非要求台灣代表處遷離首都 美兩黨議員發聲挺台,批南非與中國聯手霸凌台灣

華盛頓 — 在南非政府堅持台灣代表處須遷離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遭到台北拒絕後,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聯邦參眾議員相繼發挺台,並批評南非與中國聯手霸凌台灣將有後果。台灣中央社及自由時報等媒體上星期四(10月17日)報道,南非政府要求台灣駐該國代表處,正式名稱為「駐南非共和國台北聯絡代表處」在10月底遷出首都比勒陀利亞,否則將面臨被關閉的命運。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針對這些報道回應說,中國威逼南非打壓台灣動作不斷,台灣正積極尋求南非友台政要及理念相近國家為台灣仗義執言,希望南非不要有任何傷害雙邊關係的做法。 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9月初才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國家主席會面,兩人在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提及南非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非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努力。」 對於南非逼迫台灣將代表處遷出首都一事,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相繼發聲,批評南非屈服於中國共產黨壓力對台灣咄咄逼人,美國國會與台灣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南非與中共的霸凌。 美兩黨議員批南非與中國霸凌台灣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星期二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聲明中說:「在中國共產黨使用其經濟與軍事籌碼施壓其他國家屈從於其意志時,美國都堅定地與台灣站在一起。我敦促世界各國政府的朋友們思考,他們是希望站在民主與自由的一邊,還是選擇支持威權主義的侵略。」 「中共向南非施壓,要求其遷移台灣代表處是中共對台灣合法國際權利的脅迫行為的一部分,」委員會首席民主黨籍眾議員、代表加州的拉賈·克里希那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星期三也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聲明中說:「我敦促南非重新考慮這一要求,並維護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合法存在。」 眾議院...
繼台美之後,歐盟也對涉台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提出質疑
國際, 港澳台

繼台美之後,歐盟也對涉台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提出質疑

華盛頓 — 歐盟委員會就業與社會權利專員尼古拉斯·施密特(Nicolas Schmit)本周二(10月22日)表示,「中國圍繞台灣的軍事活動升高了台灣海峽緊張局勢」。他還呼應了台灣和美國在有關聯合國大會2758號涉台決議問題上的立場,認為被北京視為對台擁有主權基礎的這一決議需要澄清。施密特是代表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歐洲議會發表的一篇題為「論聯合國2758號決議解讀和(中國)持續圍繞台灣軍事挑釁」的演說中作上述表示的。 這是歐盟行政部門繼台灣和美國之後,首次正式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提出質疑。 聯合國大會於1971年10月25日表決通過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2758號決議,將聯合國中「中國」席位的代表權,從「蔣介石的代表」手中,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從而讓正式國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無法代表中國參與聯合國事務。 但是,聯大2758號決議本身並沒有談及「中華民國」或「台灣」,因此有學者認為,這一決議只解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的問題,同時又為「中華民國返聯」或「台灣入聯」留下了解釋和解讀的空間。 施密特在演說中重申了歐盟行之有年的「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是他同時強調,歐盟與台灣「理念相近」,而且歐盟委員會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任何單方面行動」。 施密特重申,維護台海和平和穩定「對地區和全球安全與穩定具有戰略重要性」。 「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我們非常密切地關注台海周邊所有的發展。中國圍繞台灣的軍事行動升高了台海的緊張局勢,」台灣的中央社引述施密特的話說。他提到中國幾乎每天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的活動,特別是10月14日舉行的最新一次大規模圍台軍演。 施密特呼籲台海兩岸「保持...
G7正在敲定向烏克蘭提供的500億美元貸款
國際, 焦點

G7正在敲定向烏克蘭提供的500億美元貸款

經過數月的談判後,G7(七國集團)向烏克蘭提供的500億美元貸款正在推進,各國本周宣布了對該計劃的貢獻。 該貸款計劃旨在為烏克蘭提供一條經濟生命線,從俄羅斯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被凍結的價值約2800億美元資產中獲取資金。根據該計劃,貸款將用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的利息來償還,而不是沒收這些凍結資產本身。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旨在向烏克蘭提供其急需的經濟援助,「而不會給美國納稅人帶來負擔」,並補充說,「這些貸款將支持烏克蘭人民保衛和重建他們的國家。我們的努力表明:專制統治者將對他們造成的損害負責。」 「這將真正支持我們,」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一份感謝盟友決定的聲明中說。 美國將為這筆貸款貢獻200億美元,加拿大和英國分別宣布貢獻37億美元和29.4億美元。歐洲議會星期二批准了歐盟提供高達380億美元的貸款的決定。 雖然貸款的細節仍在制定中,但捐助方宣布這筆資金將滿足烏克蘭的經濟和國防需求。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達利普·辛格(Daleep Singh)告訴記者,如果美國國會批准貸款,拜登政府計劃將200億美元中的一半用於支持烏克蘭經濟,另一半用於國防支持。 英國國防部長約翰·希利(John Healey)本周宣布,英國計劃貢獻29.4億美元,專門用於烏克蘭的軍事。 世界銀行烏克蘭事務代理執行董事羅曼·卡丘爾(Roman Kachur)對美國之音說:「有了這個決定,烏克蘭有信心明年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至關重要的支出,包括教師、醫生的工資和養老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如果烏克蘭要滿足其融資需求,這筆貸款至關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部主任阿爾弗雷德·卡默(Alfred Kammer)對美國之音(VOA)說...
台灣關注2024美國大選:台海、經貿政策是焦點
國際, 港澳台

台灣關注2024美國大選:台海、經貿政策是焦點

台北 —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一份民調顯示,有近半數的台灣人關注此次選舉,且有高達67%的受訪者支持美國對台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安全局勢和經貿政策的態度吸引了台灣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半數台灣人關注美國選舉 台灣民意基金會在10月22日發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在年滿20歲的受訪者中,有43.9%的人表示關心,其中更有6.5%「非常關心」關心美國選舉結果,回答「不關心」的人則佔49.7%。進一步分析顯示,年紀越輕、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對美國大選的關心程度越高。 這項民調同時詢問了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29日批准對台灣提供5.67億美元軍援的看法,結果67%的人「樂見美國對台軍事援助」,回答「不樂見」者則有19%。 若以政黨傾向細分,民進黨支持者有90%「樂見美國軍援」,國民黨支持者則是49%樂見、37%回答「不樂見」。 台灣民眾關切特朗普與哈里斯涉台論述差異 在近期的總統選戰中,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問題的表態,成為台灣輿論關注焦點。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願意以關稅懲罰替代軍事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他在上周五(10月18日)說,如果中國「進入」台灣,將對中國徵收150%-200%額外關稅。但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國。 相較之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10月7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專訪時則表示,美國在中國問題上「不應尋求衝突」。哈里斯說,美國必須確保維持「一中政策」,包括支持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確保台海自由,但她並未回答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支持台灣。 台灣學者解析兩黨候選人對台政策路線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表示,台灣在美中角力扮演著最關鍵且最具危...
普京稱美大選後的美俄關係取決於華盛頓
國際, 頭條

普京稱美大選後的美俄關係取決於華盛頓

在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舉行了會談。這是兩人自2022年4月以來的首次會晤,該會晤遭到烏克蘭強烈批評。(路透社:2024年10月25日)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美國總統大選後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將取決於華盛頓採取什麼態度。他並對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稱希望結束烏克蘭衝突的「真誠」言論表示歡迎。 但這位克里姆林宮領導人使用強硬的語氣並警告西方,稱他們認為俄羅斯會在戰場上被擊敗是一種「幻想」,任何和平協議都必須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大片領土的控制。 普京是在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結束後發表上述講話的。在此次會議上,俄羅斯一些最重要盟友呼籲他結束在烏克蘭的戰鬥。 「(美國)大選後俄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將取決於美國。如果他們敞開大門,那麼我們也會敞開大門。如果他們不願意,那沒關係,」普京對記者說。 在2022年莫斯科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後,美俄兩個超級強權之間的關係已跌至冷戰以來的最低點。下個月的美國大選對於未來美俄關係以及烏克蘭戰爭的走向至關重要。 在星期四晚上的新聞發布會上,普京被問及關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承諾將推動烏克蘭戰爭結束的言論。 普京表示,最近特朗普「說道他將盡一切努力結束烏克蘭衝突的願望。我認為他是真誠的。當然,我們歡迎像這樣的聲明,無論是誰說的」。 普京在被問及俄羅斯境內是否有朝鮮軍隊時,他既沒有證實也沒有否認,反而指控烏克蘭和西方加劇這場衝突。 美國星期三表示,已有3,000名朝鮮軍隊部署到俄羅斯,並在多個地點進行訓練。基輔星期四表示,據其掌握的情報顯示,這些朝鮮士兵已被部署到烏克蘭正發動跨境攻勢的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地區。...